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范米索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相爱与距离的悖论。| 亲密关系

范米索
·

人生存在很多的悖论。

比如达芬奇的永动机,比如荷兰画家MC Escher的作品“瀑布”。你细看,会发现瀑布底部的水似乎沿着水道下坡,能抵达山顶。

当你在审视这幅画的时候,或许你会开始思考水是如何同时上下流动?画中的车轮必须旋转多快才能让整个操作系统正常运作?为什么一切看上去合乎其理却又违背常识?如果你现在是身处于画中的人,相信你会跟他们一样,世上毫不在意。对你而言,这种宏大的幻想基本不太可能会存在。

当这种悖论出现的时候,你一定会忍不住去用大脑快速做思考,试图去剖解,企图能找到一个答案让这些东西看起来逻辑自洽。

上面的图跟我们中学时课本出现的达芬奇的“永动机”是一个道理,不妨去回忆下当时你看到课本里的“永动机”时,大脑是什么反应。然而,当时我的科学老师并没有教我们去接受这种“设计”,去欣赏这种“悖论的美丽”,相反只是告诉我们「“永动机”是个“悖论”,大家稍作了解就好。」


那么既然是悖论,为什么达芬奇要绘制和创造出来呢?


如果你也有这个疑问,你也曾有这种被你无法理解的东西所迷惑的感觉,我想或许我的视角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有时候我们无法去理解一些东西,并不意味着它不是设计使然。就好比你现在看自己手边的茶杯有一个弧度的握手依附在杯壁上,包括你手里的苹果手机,mac电脑……你周围的一切都是被设计过的,而这种设计是围绕着你服务的。

当我这样说,你会发现我们的潜意识已经接受了这种“悖论”的存在,同时还懂得去享受它们带给我们的平静和无忧的感觉。

这也是我想说的,看似存在缺陷的事物实际上很可能是优势。有时候当你学会欣赏“悖论”接受它美好的部分,那么这种“悖论”一次又一次的会向你证明,它是有用的,甚至能帮你打开新的视角看待问题。


01


下面,想跟各位谈谈感情中的悖论——相爱和距离。

我不知道多少情侣在相处时,是否存在过以下的模式:

你们或许住在一起,但某些时候你会选择离开,留给对方独处的时间,尽可能不去打扰ta?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我很清楚许多情侣、夫妻有时候相处时间长了会想要自己独处,否则也不会存在“下班后把自己封锁在狭小的车厢里,而不是立刻踏入家门”的故事了。

如果你内心也有这种想法,你的痛苦大概就是你很难告诉对方“能不能离开一阵子,我想一个人独处,静一静”,因为你恐惧在于当你和另一半表达这种诉求时,对方会感到担心、害怕、甚至是生气、愤怒、怀疑你是不是不爱“ta”了……而你却无法对这种你只想“独处”的行为作出合理化的解释。

任何有知识思想的人可能都会清楚,跟一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有时候会感到“累”,这种“累”在于,当你跟ta一起在家里时,你的存在会被合理化的解释成——“你有空,你是available”的状态,即便你想专注做某些事都很难做到不完全被打扰。

那么,爱就是了全天候的工作,但问题是你却需要有界限。你肯定不希望自己另一半突然喊你一起看一个搞笑的抖音视频或者给你分享ta看上的某双鞋或是包包。

当然,理想的相处方式可能就是我隔壁就住着我的伴侣,我们有彼此独立的空间,地理上我又能知道他离我很近,让我很安心。虽然我们自己独居,但确实可以触及的。

但现实世界里,显然没办法做到那样。

这也就导致很多人会有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渴望进入亲密关系,一方面又担心害怕失去现有的自由。甚至担心自己的“自由”被“另一半”绑架。

这种极端是不是就不能有一种“自洽”模式去解决呢?


02


我以前极度排斥异地恋。原因就是渴望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对方能够及时出现给予我温暖和照顾。然而我又是一个对“独处”需求很严重的人,即便真的在一个城市,很多时候一周见一次面都会让我感到压力,甚至想要分手。

现在,我却破天荒地处在我最不愿意尝试的恋爱状态里——异地,不仅异地还跨国,之后就要变成13小时的时差。但这段异地恋其实让“距离”和“相爱”这两个看似悖论的东西,很好的融合在我的恋爱状态里了。

我跟男朋友的相处方式至今都非常的愉悦,我也在底部视频总结了“9个维系异地恋的小技巧”,除了技巧层以外,我觉得跟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密不可分。

我们对彼此的爱的最重要的表达就是——“不打扰”,保持一定距离。

我们的职业虽然属性不同,但唯一的共性都有“创作”和“创造”的成分在里头,他是musician,音乐是艺术。我靠文字吃饭,写作同样是一门艺术。我们彼此对于“灵感”都有很强的诉求,而“灵感”很多时候是不经意的诞生,它还需要你独立思考,当你捕捉到一丝灵感时,是需要自己快速记录下来的。

因此我们“白天”互道一句“早安”后,基本不发信息打扰对方了,而是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创作”工作里。直到晚上10点多左右,我们才会开始视频聊天,然后去分享一些生活中或者自己以前的故事和话题给对方。

情人节,我做了一个视频(文末),在视频里提到一段话:

我觉得成年人的恋爱观应该是当我在工作的时候,我会全力以赴,我所有工作的目的不仅是愉悦自己,同时为了很明确的目标去奋斗。而我现在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能够在将来有资格,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是保护我自己的爱情。

当你能够把自己照顾的很好,当你内心足够强大,当你有独立人格的时候,你才能够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爱情甚至是追逐你想要的人生。

跟他的这一段异地恋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予我大量时间“提升自我”。

恰恰是这种“不打扰”,反而成为我们彼此表达“爱”的很重要的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我是极度渴望时间的,供我阅读,写作,冥想,健身,练习吉他甚至供我思考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很好的放松,甚至让我充满愉悦感。那我相信对他而言,他也是如此。他需要时间去创作音乐,去健身,去排练,去赛车等等。

比如,Seiga今天要去做什么事,他都会提前告知我,并把结束的时间点明确告知。那么我就大致知道那个时间点后,我们会开始联系彼此,在这之前,我就尽快安排和处理手上的工作。再比如,我有事情处理时,我也会快速告诉他我在xx,然后告知结束的大致时间。


接着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各自处理自己的事情。也许他在等我的时候,就可以去看看剧,玩玩游戏,又或者我在等他的时候,可能顺便打打Ps4,刷刷YouTube,丝毫不会感觉到无聊。


03


Gary Chapman 曾提过5种爱情语言——时间、礼物、物理接触、肯定的语言、服务行为。其实,在我看来是需要再加一个第六种爱的语言——距离。

有时候,爱一个人的方式未必需要给予礼物,拥抱,或者赞美,单纯的让对方能够“自由的呼吸”更是一种“爱”的体现。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体验是需要你动脑筋去思考的,它就好比是你学生时代回答一些开放性议论题是一个道理,或许你听过上百种理论,你甚至知道解题的思路和框架,你可以借鉴前任的“答案”,但是同样需要你花心思去设计和创造你自己独特的模式。

当然,恋爱是需要你去“实践”和“探索”的,就像我以前从未尝试过“异地恋”,下意识的给“异地恋”判死刑,而就因为这种“刻板印象”,随着他后来出国的时间迫近,让我曾经错过了一个同样很优秀的伴侣,甚至毁掉了我们之间一点点搭建起来的“甜蜜感情”。

后来,我改变了自己固有的印象,我不再去害怕尝试。我也犹豫过是否要跟对方开启”远距离恋爱”,但既然我上一段感情败在了“异地”这件事上,我更应该去有迎刃而上的勇气,因为如果现在不克服这个问题,那么早晚你会去面对“异地”。

你和另一半不可能永远每时每刻都在一起,你们会因为种种原因经历短暂甚至时隔几年的漫长分离,既然如此,何不现在去面对这个“挑战”呢?

而当我真正实践后,发现“异地恋”这件事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当然,也离不开我和对方在这段感情中的彼此投入和设计。

无论是我们开着视频线上约会,线上做饭,线上打游戏,线上跳舞,线上即兴弹唱,还是线上看电影……等等,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玩又有趣的体验,而这些体验恰恰无视了距离这个最大的障碍,拉近了我们彼此的亲密度。

当然,彼此信任也很重要。而我给予他的信任方式就是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他知道我有一些粉丝,而我通过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发布在我的社交平台,也让他安心。当他看到我做的这些,他其实也会用他的方式去保护我,保护这段感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

悖论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真理的选择,因为真理总是有多个版本。

思想是一把锋利的武器,它一定会是你人生披荆斩棘的必要装备。我的恋爱经营思路同样离不开我的思想转变和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我因“异地”失去上一段感情,却因“异地”获得这一段感情,且很甜蜜。

当你不转变自己现有的固执己见的思维,不去挑战和实践,那么永远都会止步不前,停止成长。

视频地址:异国恋?姐弟恋?网恋?如何维持远距离恋爱?

如果你想要掌握更多思维方式、效率工具、高效学习、生产力法则、副业思维,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or“智慧杂谈坊”社群,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微信后台回复“214”获取一份“每日群精华”(附2020奥斯卡影片资源/科学翻墙工具/德鲁克资料,感谢各位群友大力支持)

微信公众号:范米索

微博:斜杠少女范米索 「个人品牌经营、自我成长、斜杠人生、PT实践者」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