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症”听着有些吓人《当良知深睡》笔记(附繁體)
前两年“杭州保姆纵火案”,一把大火将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烧的支离破碎;留美学者章莹颖绑架案,绑匪在被抓捕时竟然还自如微笑。
这些案例另我们震惊之余,而又惶恐不安。谁也不知道,我们的身边是否潜伏着一个“公孙止”,这样一个可以瞬间翻脸的熟人,不动声色就能将你的人生摧毁。
也许“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这些“无良者”,或许天生就没有任何良知的感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能辨认出他们,并远远避开他们。
标题当中提到的“无良症”,又被称为是反社会人格,是一种无法矫正的性格缺陷。患有“无良症”的人,被称为是反社会人格者,及时做了坏事被抓到,他们也只是受到了表面的惩罚。但其内心丝毫感觉不到伤害他人而所受的煎熬和愧疚的感觉。
我们看过很多的报道知道什么的灭门惨案、连环杀人案的罪犯都是反社会人格者。一开始我都还以为这些全都是电视编剧或者小说的作者因为剧情需要而故意设计的。知道今天听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些人真的存在,而且可能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反社会人格者占总人口的4%;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只占1%。
还有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人反社会人格,并非都会做出反社会行为。他们除了缺乏共情能力以外,其他无异常人,甚至拥有更高的智商。
一、良知是什么?
假设一个人,为了忘记给宠物狗喂食就出门参加会议,而且在会议结束后立即出差。他最后放弃了参加会议,回家先安顿好自己的狗再出差,我们可以说他是具有良知吗?
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在这个故事里面,他这么做还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
受不了:“出差回来看到家里的狗死在厨房地板上”
害怕狗饥饿的哀嚎声会让邻居对它产生不会的看法
他不希望自己是个虐待动物的卑鄙小人。
然后,这些都不是良知。良知是他因为对狗有感情,所以只有一想到在他出差期间,狗会一直又饿又渴,心里就受不了,这些就是良知了。良知,是一种建立在情感依附上的义务感。它能激励着我们做出看似不符合理性,甚至是损害自我礼仪的决定。
那问题又来了,如果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们的良知曾经动摇过或弱,甚至泯灭过吗? 科学家通过一个叫“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来证明,有相当一部分会按照别人的要求行事,只要他认为这个命令来自一个合法的权威,就不会去管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而且他们也不会受到良知的约束。
二、反社会人格式怎么炼成的?
1、基因
反社会人格特质最多可能有50%的影响来自先天。不过,这种极为复杂的性格特征不太可能由单一的基因决定,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导致的。
2、早期情感依附障碍
婴儿期,总是独处能破坏了情感依附。便会患上此类障碍,长大后无法与人建立情感依附。但目前还无法确定早期情感依附障碍是反社会人格的成因。
3、社会文化
在强调集体文化的一些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反社会人格相对稀少,但在强调“个人”、“独立”的西方文化中,反而出现了更多的反社会人格者。
三、反社会人格有的特征
1、反社会人格的临床诊断特征
①、无法遵守社会规范。不分大小,如闯红灯等
②、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精于心计,因此一般不会太胖。
③、行事易冲动,无法提前做出计划。
④、易怒,具有攻击性。
⑤、毫不顾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
⑥、一贯的不负责任
⑦、在伤害、虐待他人或偷窃他人东西之后毫无悔意。
以上特征只要能占3条,就足以在临床上被确诊为反社会人格障碍了。
2、常用招数与识别
①、毫无顾忌地使用自己的魅力,因此通常魅力惊人
②、对刺激的需求多过常人,且喜欢拉人下水。通俗一点讲就是喜欢没事找刺激
③、具有超强的识别好人的能力,一看就知道谁好欺负、好控制、容易骗。看来我们自己也要变的坏一些。
④、善于色诱
⑤、演技高超、扮作正义的化身。
⑥、喜欢装可怜。
四、自我保护的13条法则
①、最高法则,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 某些人就是没有良知的。
②、做判断时,从自己的直觉出发,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
③、当考虑跟某人建立新关系时,拿“事不过三”原则检验对方的主张、承诺和责任。这个和我们俗话说的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是一致的。
④、质疑权威
⑤、提防马屁
⑥、分清尊敬和害怕的区别。
⑦、不要加入他们的游戏,以为自己能赢。不是每一场比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拼搏。
⑧、避开无良症者,拒绝与他们接触和沟通。
⑨、质疑自己的妇人之仁
10、不要尝试弥补已经无法弥补的事情,咽下这口气,及时止损。
11、千万不要处于同情或其他原因,而帮他们隐瞒真实性格。对他们的同情,就是对其他“非无良症人”的残忍。
12、捍卫自己的心智,不要让他们说服你相信人性是一种失败,大多数人都是有良知的。
13、好好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报复。
选择无视,不代表真的会消失。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社会属性”。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们接触和交流。所以避免自己被“无良症”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发现他们,然后敬而远之。
我是飛豹,喜欢研究幽默在生活、工作等场景的应用。一直在这么题,这篇文章是我在樊登读书会听完之后写的。只是作为备忘和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文原文用的簡體字,為了便於更多朋友閱讀和飛豹學習繁體字,所以加此繁體版本,希望你理解和支持。)
-----------
前兩年「杭州保姆縱火案」,一把大火將一個原本美好的家庭燒的支離破碎;留美學者章瑩穎綁架案,綁匪在被抓捕時竟然還自如微笑。
這些案例另我們震驚之余,而又惶恐不安。誰也不知道,我們的身邊是否潛伏著一個「公孫止」,這樣一個可以瞬間翻臉的熟人,不動聲色就能將你的人生摧毀。
也許「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我們所期待的那樣,這些「無良者」,或許天生就沒有任何良知的感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能辨認出他們,並遠遠避開他們。
標題當中提到的「無良癥」,又被稱為是反社會人格,是一種無法矯正的性格缺陷。患有「無良癥」的人,被稱為是反社會人格者,及時做了壞事被抓到,他們也只是受到了表面的懲罰。但其內心絲毫感覺不到傷害他人而所受的煎熬和愧疚的感覺。
我們看過很多的報道知道什麽的滅門慘案、連環殺人案的罪犯都是反社會人格者。一開始我都還以為這些全都是電視編劇或者小說的作者因為劇情需要而故意設計的。知道今天聽了這本書以後才知道,原來這些人真的存在,而且可能離我們並不遙遠,因為從世界範圍來看,反社會人格者占總人口的4%;而精神分裂癥患者只占1%。
還有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人反社會人格,並非都會做出反社會行為。他們除了缺乏共情能力以外,其他無異常人,甚至擁有更高的智商。
一、良知是什麽?
假設一個人,為了忘記給寵物狗餵食就出門參加會議,而且在會議結束後立即出差。他最後放棄了參加會議,回家先安頓好自己的狗再出差,我們可以說他是具有良知嗎?
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在這個故事裏面,他這麽做還可能因為其他的原因:
受不了:「出差回來看到家裏的狗死在廚房地板上」
害怕狗饑餓的哀嚎聲會讓鄰居對它產生不會的看法
他不希望自己是個虐待動物的卑鄙小人。
然後,這些都不是良知。良知是他因為對狗有感情,所以只有一想到在他出差期間,狗會一直又餓又渴,心裏就受不了,這些就是良知了。
良知,是一種建立在情感依附上的義務感。它能激勵著我們做出看似不符合理性,甚至是損害自我禮儀的決定。
那問題又來了,如果是一個「有良知」的人,他們的良知曾經動搖過或弱,甚至泯滅過嗎? 科學家通過一個叫「米爾格拉姆電擊實驗」來證明,有相當一部分會按照別人的要求行事,只要他認為這個命令來自一個合法的權威,就不會去管要求的具體內容是什麽,而且他們也不會受到良知的約束。
二、反社會人格式怎麽煉成的?
1、基因
反社會人格特質最多可能有50%的影響來自先天。不過,這種極為復雜的性格特征不太可能由單一的基因決定,而是由多種基因共同作用導致的。
2、早期情感依附障礙
嬰兒期,總是獨處能破壞了情感依附。便會患上此類障礙,長大後無法與人建立情感依附。但目前還無法確定早期情感依附障礙是反社會人格的成因。
3、社會文化
在強調集體文化的一些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和日本),反社會人格相對稀少,但在強調「個人」、「獨立」的西方文化中,反而出現了更多的反社會人格者。
三、反社會人格有的特征
1、反社會人格的臨床診斷特征
①、無法遵守社會規範。不分大小,如闖紅燈等
②、慣於欺騙和操控他人。精於心計,因此一般不會太胖。
③、行事易沖動,無法提前做出計劃。
④、易怒,具有攻擊性。
⑤、毫不顧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
⑥、一貫的不負責任
⑦、在傷害、虐待他人或偷竊他人東西之後毫無悔意。
以上特征只要能占3條,就足以在臨床上被確診為反社會人格障礙了。
2、常用招數與識別
①、毫無顧忌地使用自己的魅力,因此通常魅力驚人
②、對刺激的需求多過常人,且喜歡拉人下水。通俗一點講就是喜歡沒事找刺激
③、具有超強的識別好人的能力,一看就知道誰好欺負、好控製、容易騙。看來我們自己也要變的壞一些。
④、善於色誘
⑤、演技高超、扮作正義的化身。
⑥、喜歡裝可憐。
四、自我保護的13條法則
①、最高法則,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 某些人就是沒有良知的。
②、做判斷時,從自己的直覺出發,不要受到別人的影響。
③、當考慮跟某人建立新關系時,拿「事不過三」原則檢驗對方的主張、承諾和責任。這個和我們俗話說的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是一致的。
④、質疑權威
⑤、提防馬屁
⑥、分清尊敬和害怕的區別。
⑦、不要加入他們的遊戲,以為自己能贏。不是每一場比賽,都值得我們用心去拼搏。
⑧、避開無良癥者,拒絕與他們接觸和溝通。
⑨、質疑自己的婦人之仁
10、不要嘗試彌補已經無法彌補的事情,咽下這口氣,及時止損。
11、千萬不要處於同情或其他原因,而幫他們隱瞞真實性格。對他們的同情,就是對其他「非無良癥人」的殘忍。
12、捍衛自己的心智,不要讓他們說服你相信人性是一種失敗,大多數人都是有良知的。
13、好好生活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報復。
選擇無視,不代表真的會消失。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的「社會屬性」。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他們接觸和交流。
所以避免自己被「無良癥」傷害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發現他們,然後敬而遠之。
我是飛豹,喜歡研究幽默在生活、工作等場景的應用。
這篇文章是我在樊登讀書會聽完之後寫的。只是作為備忘和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