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喵喵的喵喵
IPFS What is this

從人類學剖析投資行為

喵喵的喵喵
·
·
投資行為的核心為其信念,信念由經驗與記憶組成

最近看了政大的公開課:轉角,遇見人類學 Encountering Anthropology

可以說人類學家在進行文化現象、宗教研究、田野調查時,強調客觀看待事實、從內側(群體)及外側(客觀)思考;並自一個代表性的地區,向上上升推論找出一個普世原則。將現象的表徵逐步拆分,找出其中核心。
例如媽祖進香,細分後其實重點核心不是媽祖的神像,而是香成為連結無形神祉與有形現實的橋樑,並代表著對推崇媽祖忠義、人間五倫,藉香火連結社區,型塑社會架構。

觸類旁通,是否投資行為也能夠拆解,找出普世的原則呢?

身為股市韭菜(內側)兼觀察家(外側),我認為有的!
所有的買賣決定,將其拆分後,也有個核心,那就是當事人所持有的信念!
每個人的信念都不盡相同,這跟其生長環境、接受教育、成長過程息息相關。
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共同創辦人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在1969年加入市場後,親眼目睹漂亮50(Nifty Fifty)的崩跌,從而研究債券成為垃圾債大師。
股神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從1941年進入股市(時年11歲)到1951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大盤從(S&P500)從1941年的10.48上漲到1951年的23.77,上漲了126%(其中有7年上漲超過10%)。
一個人長大後應對事物的行為準則,很大程度會受到從小到大所吸收、學習到的資訊影響。換言之,信念由經驗與記憶組成。

這也解釋了為何市場上總有人看多看空,想信貸或保守去定存。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過去的經驗讓他以獨一無二的信念看待市場,可以說在市場中沒有人是瘋子,不過是每個人所持的信念不同罷了。

清楚自己的買進的信念(理由)為何,面對獲益虧損時能曾從一而終,理性面對勝敗。
但如果不曾問過自己為什麼要買,那可能要小心了! 不知道自己為何買進的人,往往市場的漲漲跌跌,讓心情如同過山車,一個不留神就被甩出市場,甚至連是否要停損、停利的準則都無所依靠。

下次要操作前,先問自己吧! “我為何要買它?”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