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坊間評核戰看政論節目水平
早兩星期的一個下午,我在的士上無意聽到評論俄烏戰爭的節目。在短短十分鐘車程中,節目主持講了俄羅斯薩爾馬特有多強。花了十幾分鐘,講解威力如何大,一粒滅法國,美國攔截不到了等等。又講到俄羅斯如果被西方【欺負】太利害的話就會使用之類。
十分鐘時間,就是用不同的角度講一粒核彈如何勁。
我相信全世界不會懷疑俄羅斯的核武有多強。美國和北約也在一直評估俄羅斯發動核戰的機率及應對方案。
核武在國際間的定位從來不是數量,威力及發射技術,而是一種阻止敵國入侵,嚇阻戰爭及政經談判的手段。在大國(例如冷戰時機的美蘇)之間,核武主要作用就是相互保證毀滅的效應(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之下所帶來的恐怖平衡,從而達到和平。
中國或以色列,他們當初發展核武就是阻止入侵。中國人寧要核子不要褲子就是為了獨立於蘇聯及西方,免受他們的入侵及影響。以色列則是應對周邊阿拉伯的國家及伊朗的威脅。
又例如在北韓或伊朗之三流國家,核武就是充當極權政體的保護傘,首先排除了外國勢力直接武力介入推翻自身政權。另外,這些極權而又被國際封鎖的政體就是利用核武在經濟上得到好處,北韓就是最佳例子。
因此所有國家使用核武的前提從來都是政經上的考量和發射後的結果,而不是什麼被欺負被制裁之類就會發動核戰。俄羅斯用不用核武打仗也是如此。如果一枚核彈可以解決烏克蘭而沒有後果,普京一定會用,但問題從來都是使用後的結果。
單方面評論核武的強大,核武就是最後戰勝對手等言論容易讓人陷入了火力的迷思。因為火力強大的畫面很容易型造出來。核彈的力量(例如一類炸毀法國)是很容易想像到的。但是從今次的俄烏戰爭中所看到的是精準,科技及情報的影響力。這些綜合作戰的威力也許沒有火力強大的畫面,但偏偏就是見到莫斯科號沉沒,馬利波鋼鐵廠久攻不下,以及不斷有【DELIVER烏】的事實…
火力強大的畫面到在俄烏戰爭最後成為政治大外/內宣(Propaganda),讓一般俄羅斯民眾覺得當政的政權仍然很強大,不會被打敗或取代。這只是政權用來掩蓋自身的科技的不足及劣勢的政治環境, 以免被國內反對勢力借機做勢推翻政權。
在俄國的政論節目會如此宣傳不出奇,但香港某一大電視台也是如此的角度出發報導評論。為什麼?只能說同類的政體就有同類的宣傳。當一個同類倒下,就是印證自身制度的缺憾和預視了日後的失敗。很諷刺的是,往往這些體制不會自我修復及完善,因為對他們而言,審視及承認缺失便是政治鬥爭,政局不穩定的開始。因此當權者只能不惜一切維持權威高高在上…因此唯有利用強力的畫面,空洞而重複的論調,不斷洗腦,不斷維穩。
其實各國的新聞及政論都會有自身的立場。所有政府(包括英美)都會利用不同消息帶風向,並不出奇的。因為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政治需要,例如選舉。有時候在看台灣的報導評論俄烏時,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烏克蘭明天便會收回烏東及克里米亞。但重點是,到底一般人有沒有辦法從不同國際媒體/渠道反覆引證自己所接收的消息/新聞是真是假。這就是新聞自由和消息流通的重要性。
特別當一個人身處在假消息,PROPAGANDA 當主流的地方,反覆引證新聞的真實性尤其重要。因為不只是政治,財經也是如此。你絕對會因為錯誤的經濟環境的誤判,導致投資上的損失。例如在最近芒格在阿里巴巴的損失,某程度是對芒格中國國策的誤判。
以俄羅斯的為例,在開戰初期就把反戰示威者抓光。當戰爭不順時,政府以【假消息】之名,封鎖了自身不利的消息,加上當地官媒不斷宣傳,一般人很難去了整個戰局。
而香港不在俄烏的戰爭旋渦中,電視電台的報導角度卻跟俄羅斯官媒相差不遠。這也證實了偉大祖國在此事上的立場。聽到電台會吹奏核彈的威力時,就知道香港和國內是已經融合了,不用驚訝。
這幾年在努力全方位【維護】新聞自由之下,香港的由亂變治是有目共睹。不論政治和經濟的論調已經全面由愛國者接手主導。
在未來的香港,不用上淘寶,不用去深水埗就能感受粉紅色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