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amie Wa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Jamie Wang
·
·
喜歡建築或想看展覽都滿推薦去看的,整體而言算是滿用心的,用簡單輕鬆的脈絡認識一些常駐在生活中的建築。不過建築要做展覽真的是很辛苦,只能照片、模型頂多再加點影片。

瀏覽完故宮網站後看一下北美館網站是不可免俗的,再排了一下時間,發現在三月最後一週即可一次將想看的展看完,隨即排好了 故宮 - 錢穆故居 - 北美館的散步路線。

實在沒想到台灣會有這樣的主題展覽,畢竟印象中的台灣建築,不是極醜就是極改,再加上雜亂的背景,總讓人忽視了有些建築最原本的樣貌。

不知該說幸運還是不幸,北美館正在雙年展布展中,館舍內只剩下摩登生活一個展所以免門票。

展覽分成六大主題 - 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及新生活。

美援比較偏重在都市發展部分,畢竟那時剛經歷一陣動盪,社會也還正在建立新的秩序中。

比較吸引我的大概是台銀的高雄分行,這棟人生經過了無數次的建築物,確實沒有特別注意他,焦點主要都放在一河之隔的高雄歷史博物館(舊高雄市政府)。博物館是時不時就會去的,當然也就有更多機會近距離觀察細節,音樂館在隔壁的關係,真的是看歷史博物館屁股看到相當熟悉了。至於台銀,沒事還真的不會進去銀行,唯一一次進去就是去換英鎊,回想起來,國中時倒是都在對面等公車,可能那時這種舊建築還算常見,就也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了。再來則是因為之前熱播的電視劇,所以也有放了姜阿新洋樓的資料,可以理解這也是相當重要的文物資產,但看到當下免不了有要跟風的感覺,總覺得展覽應該要更著重在對主題的學術延伸,而非時下話題。

台銀高雄分行

中國復古區比較吸引人的是講到了圓山飯店,剛好擺放資料的位置就對著圓山飯店,很用心的設計啊~

圓山飯店與他的照片

在中國現代區意外的看到了高雄文化中心,這個也是去了無數次的場所,居然完全沒想過他也是有特殊規劃背景的。下次去我想我會放慢腳步,細細觀察一下建築細節。

高雄文化中心

在地現代我看到了三信家商的波浪大樓,這個經常被提及的特殊建築,然後我到現在似乎還是沒去過三信家商。

三信波浪大廈

非典型與新生活的部分,就沒在我生活中較常接觸的建築案例,留下的印象相對的也就沒那麼深。

在看到有這個展覽的時候第一反應真的是台灣有拿得出手的建築?不過在整個展覽看下來後,覺得其實還是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建築,但可能周圍環境或快速的腳步讓我們就這樣蒙蔽了雙眼。另外就是,我果然是高雄人,雖然已經離開了一段時間,但高雄的建築總是可以勾起我更多回憶~

展覽較後段的位置有林肯大廈的資料,看完後停頓思考了一下,心想這就是我最過不去的那種案例。本來其實真的是個很有特色的建築,人們貪婪的擴建、改造,再加上不清理建築外體,逐漸了淪為環境雜亂的源頭之一。

漫步在較為老舊的區域,總會發現有些老房子真的很美尤其是細節的部分,會有現代建築看不到的用心。但加了鐵窗,鐵皮屋頂,更舊的可能長出了樹木等等,都讓原本應該很美的建築成為受人唾棄的建物。

曾經有人跟我說過,鐵皮屋真的是非常適合台灣的產物,我相當不能認同。如果建築的前期規劃夠好,建料夠實在工法夠確實,建物所有人也不貪心的想要有更多空間、好好維護房子,那還需要鐵皮屋嗎?在我看來,這只是反映了很多人的貪心與省錢省事心態,一磚一瓦蓋好的廠房與快速搭建的鐵皮,不論是經濟效益或是時間成本,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又快又好“的鐵皮對吧?

我想永遠都看不到醜鐵窗及鐵皮在台灣消失的一天,畢竟這影響了太多人的利益。還是網路遨遊沒有醜環境的國外才不會那麼不開心吧~

題外話,看展當天遇到了幾組國中小的學生,雖然早有預期會吵鬧,更想不到的是老師居然陪著打鬧。我以為教育學生在展場裡應有禮儀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沒以身作則就算了還跟著起哄,令人失望。


最後送上這次最讓我喜歡的東海大學單身女性教職員宿舍,美到犯規,不知道我現在去應聘是不是也有機會住在這裡面?看了東海大學的整體校園規劃才知道貝貝是委員之一,之前都只講到路思義教堂而已,這個角落也確實很有貝貝風格,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出自他手筆。

東海大學教職員宿舍
美到犯規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