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的生活】 靈性關懷基礎課程 Day4
Day296
最後一堂靈性關懷的課程,當我們討論同理心,討論想法與感受,這兩個的區分看似容易,實則不然。舉例來說:「我是個沒有用的人」,這句話對我來說,是想法;對老師來說,是感受。其實單就這一句話的表面來看,是想法,繼續問對方對於「我是個沒用的人」有甚麼樣的感受,他表達覺得難過,那他的感受就是難過。
如果當他說「我是個沒有用的人」,直接回應他說,我相信你一定覺得很難過,這樣的回應就太絕對了。可以說,當我聽到你說自己是個沒有用的人,我感覺這句話是不是有一些難過?? 跟對方核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那才是他的所想、所感。
課程中,我跟旁邊的同學其實在討論個案的狀況,以及留愛這件事情的意義跟價值。
同學工作的協會,專門在做留愛的服務,在面臨死亡後,希望留下什麼給家人,可以透過這個協會提供,或許是影像、聲音、信件、照片等,我覺得這是很美的服務。不過,在討論過程中,有其他的同學表示,如果好不容易才把對方過世的事實遺忘,或是好不容易弭平傷痛,這時候收到他留下的物件,不是又把悲傷喚起,會讓家人更痛苦嗎?!
假裝忘記、不去看傷痛,不等於悲傷已過,我們只是逼自己不去看,不去聽,不去感受,不去接受,但在心底深處,我們知道真正的事實是什麼,也因為知道,所以才會收到留愛的物件,悲傷的感受被喚起,我不認為悲傷事件應該被這樣處理。循序漸進慢慢地去看見悲傷,去接觸那個痛,慢慢的修復,復原,而不是拿塊布把悲傷掩蓋,看不見並不等於不存在。
討論個案的部分,也蠻值得深思的,雖然社會福利照顧的族群很多,但往往還是會有未被照顧到的部分,不符合福利資格,拿不到補助、福利服務,卻還是很艱辛的生活著,但這過程中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要去評估,有時候幫助並不是我們覺得你需要加諸給你,而是你真正需要,才提供給你。
在日本的長照服務中,有下肢不能走動的長輩,但他會利用他的上肢輔助,幫助他在家中生活、移動,外人看來生活艱辛,但對他來說,其實他已經很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反而也因為下肢的不方便,讓他鍛鍊了上肢的肌力,讓他可以維持生活自理能力。而長照提供的服務,是幫助他可以更便利的生活自理,不是取代他原本的活動方式,而是讓他可以保有自己的能力,或是增強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上做一些小改變。
而在親子關係中,我覺得這一代還蠻常見,年少輕狂拋家棄子的父親,最後失能返家,子女勉為其難的照顧,其實很想棄之不顧,畢竟當年自己也是被拋棄的孩子,卻也背負著不孝的標籤與壓力,但心中對父親是有很多的感受未能表達,因著血脈相連,自己的生活不易,卻也必須照顧對方。
而成為失能者的父親,怎麼會不明白子女的心,走到今時今日,能不麻煩子女就盡量不麻煩,偏偏身體失能的不得不,每一分照顧壓力都壓在子女的身上,由不得他說不,滿心虧欠,卻也說不出口,盡量不要再增加子女壓力,偏偏每一個上門來的人,都會問他,子女呢?! 或是需要申請福利資格,也會說,子女幫忙辦理,但...他已經不想再增加子女的照顧負擔與壓力,為此,他寧願持續在原有的生活狀態,也不願再多麻煩子女。
有人說,都要活不下去了,哪有什麼好不麻煩的。
我必須說,這叫做「尊嚴」。
如果年輕時他未能盡父親照顧的責任,那麼此刻的他,其實是用他所知的方式,身為一個父親,不要再讓子女麻煩了,即便他的選擇並非長久之計,最終還是走向機構照顧一途,照顧的費用依舊會壓向子女的肩膀,但這已經是盡他所能的了。
在這個個案當中,有非常多的細節要去探索釐清,必且需要找家屬一起討論,討論的不僅是眼前的狀況,而是後續長遠的規劃,當前的問題,後續的問題,甚至在過程中,或許可以進行關係的修復,不一定可以修復到像電影情節那般抱頭痛哭,但至少讓親子之間表達的語句多一些感受,或多一點感謝。
社工的工作困難,不是問題處理的困難,很多時候,是關係中那糾結的情感,盤根錯節的歷程,不梳理開來,很難推進。回顧家庭關係是很重要的事情,有許多難解的結,得要回過頭來,一一打開,趁著,人還在的時候處理,才沒有遺憾。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