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金恒镳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发现空中生态系统——《爬野树的人》导读序

金恒镳
·

树是当今生物界最庞大的活生物体。其中最大者为北美巨杉,最高者为北美红杉,最高寿者是一株将近五千岁的刺果松。这些都是北美洲的原生种。这本《爬野树的人》便是叙述寻找全世界最高树的精彩故事。作者理查德德•普雷斯顿挟着他前两本畅销书(《试管里的缠身恶魔》与《伊波拉浩劫》)的威力,《爬野树的人》问世后立即成为他的第三本畅销书。

在这本书中他完全换了一条跑道,谈的不像前两本书那么令人惊恐悚栗的故事。这次他亲自披挂上阵,偕本书的主角史提夫•席勒特一起探勘温带雨林,爬上离地面上百公尺的树冠。那些树有冲入云霄般的笔直树干,有十多人才能合抱的胸径。地面是由无数层倒木横架而成,人站在树下是踏不到泥土的,也望不到树梢。

「野树」是指树冠未曾有人类攀爬过的树。北美洲滨太平洋有一个狭长约2000公里的针叶林带,因为潮湿多雾,分布着全世界最大面积的「温带雨林」。这些是缺乏氮素的森林,依靠只生活在树冠叶尖的网肺衣提供氮素才能成林。空中虽有丰富(占大气组成的八成)的氮,但树林无法利用,网肺衣转化大气的氮分子为红杉可利用的氮。

最早攀爬树冠层的是英国人辛斯顿。他在一九二九年的英属圭亚那热带雨林靠长梯与滑车组上了树。直到七〇年代,发展出「高铁塔」、「树冠平台」、「树冠走道」、「气船」等登树工具,人类才能一睹树冠真面目。

高铁塔设备是在树林内建一座高铁塔,塔顶再装置一个可360度旋转铁臂,臂上有一个可载人与装仪器的缆车,缆车可在铁臂上水平移动,也可往下垂,送研究者到树冠层内各处。第一座铁塔是于一九九○年建在巴拿马的热带旱林(高42公尺与臂长52公尺)。一九九五年建在美国西雅图温带雨林的「风河」(高74.5公尺与臂长85公尺),风河缆车可在2.3公顷林内67公尺高度做研究。日本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内有300公尺长、离地20-40公尺的绳索吊桥是树冠走道设计的佼佼者。因为设备昂贵,全世界有林冠铁塔的设备不过十处,做林冠层研究的学者也屈指可数。普雷斯顿指出,等到「蜘蛛装」发明后,人类才能踏入比铁塔更高处的树冠层,进入生态学的研究禁地。

本书主角史提夫就读洪堡州立大学的时候,于一九八七年赤手空拳攀上一棵36公尺高的「无名氏」红杉,发现了树冠是一个「空中植物园」,是离地数十公尺高的「空中生态系」。从此,他便一头栽进这个生态学的陌生新世界。他一方面教书与研究树冠生态学,另一方面持续苦寻全世界最高的树。

史提夫历经千辛万苦的餐风饮露与冒着随时有粉身碎骨的风险,终于在爬树的第十九年(2006年)生涯后,他的两个伙伴纪录到全世界最高的树,即为115.5公尺的红杉,他们取名为希佩里恩,意指「天地」的结晶,改写金氏纪录112 公尺高之「门多西诺红杉」。

红杉的分类争议不断,从属于何科到一属两种,两属两种,到三属三种的各种分类法[注2]。目前一般认定红杉为柏科下两属两种,特征与分布皆不同。其一为本书焦点的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或叫作加州红杉,海岸红杉,简称红杉。另为北美巨杉(Sequoiadendrongiganteum),或叫作加州巨树,简称巨杉。两者皆为北美洲原生种。

红杉有一段辛酸的近代故事。红杉是古老的树种,约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就已经存在于许多大陆洲。它历经全球气候变迁与大陆洲漂移,现在红杉只有剩下窄窄的一长条,避难于北美洲西北区的低海拔浓雾带之山坡或谷地。而巨杉的分布更局限,一丛丛的分散在二十余处的加州内华达山脉西坡之较高海拔(约2000公尺)地带。红杉与巨杉的命运却大不相同。北美巨杉虽然最大(胸径可达8公尺,一株的材积可达1200 立方公尺),但是材质较脆、经济价值较低,故逃掉斧斤的恶运。北美红杉材质佳、分布面积广、总蓄积量多、市价高,深受欧洲新移民的觊觎。不过一个半世纪的砍伐,目前只剩下4%的面积了。台湾的红桧也是巨树群的成员,因为地处台风、地震与土石流的地区,故树高不到60公尺,最大胸径有6公尺。

林冠研究已是当今热门且受重视的生态学新领域。树冠截住大部分的日光,只让一成的日光照到下面;树冠是重要的光合作用场所,几乎是所有陆地生命的粮食生产区。森林对环境的重要功能主要是由树冠负责。例如,降低大气污染、释放氧气、固定二氧化碳、水土保持、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稳定水文循环等等。树冠层是陆生态系中生物多样性极高的部分,还有珍贵的基因资源。要知道森林对人类及其他生命的重要性,必须要了解林冠层内的生态过程。冠层内的昆虫多样性可能比林下植群的昆虫多样性高出2-4倍。科学家对栖息在林冠层的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如网肺衣)与动物(尤其是节肢动物)的种类与生态,所知极为有限。因为是科学家不容易抵达树冠,许多较贵重的科学仪器设备也运不上去,加上树冠生态学的研究经费没有着落,使得生态系极为重要的领域,乏人问津与受到冷落。这个情形在《爬野树的人》中随处可见。

树冠生态学家史提夫有一个想法先进却辛苦万分的研究计划。他以阿特拉斯红杉林丛为中心,划出一个窄长方形一公顷的试区,详细调查区内每一株树及其上的附生植物,并估算总生物量,目标是要知道森林生态系的动态学。他动用了同事、大学生、研究生,朋友完成普查工作,同时为区内的一株「伊露维塔」 (91.4公尺高;胸径6.25公尺)巨无霸红杉的树冠,制作三度空间结构图。这是一个创举有了许多新发现,例如材积为1062 立方公尺(约为最大红桧的二倍多。)这类研究工作之辛苦、费时与花费之浩大,外人难以体会。台湾的若干类似森林研究大工程也鲜为人知。研究于2004年在福山亚热带阔叶林设置一个比史提夫之试区大二十五倍(25公顷) 的长期生态学研究区,调查区内所有植物各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动用了6000人次,共发现有114,508棵木本植物与328种维管束植物,专注研究亚热带阔叶林的长期动态变化。

当今数千万物种,已面临气候变迁与全球暖化的威胁。树冠的光合作用与植物的物候现象(开花、结实;抽芽等)最先受到冲击。全世界森林的未来命运堪虑。加强树冠生态学研究室我们这个时代的即刻任务。研究成果要成为拟定森林管理政策(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之基线资料。

作者用科普兼纳小说的手法,精采、紧凑、高潮迭起的故事性,叙述寻寻觅觅与攀登全球最高树的二十年过程。

金恒镳 (2008年12月4日)



《伊波拉浩劫》(Crisis inthe Red Zone)

《试管里的缠身恶魔》(The Demonin the Freezer)

门多西诺红杉(Mendocino redwood)

北美巨杉(Sequoiadendrongiganteum)

北美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

史提夫•席勒特(Steve Sillett)

红桧(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希佩里恩(Hyperion)

辛斯顿 (R.W.G. Hingston),[Hingston, W.R.G. 1932. A Naturist in the Guiana Forest.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阿特拉斯红杉林丛(Atlas grove)

理查德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


中译书名:《爬野树的人》

中文译者:黄芳田

出版者: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

2008年7月

原文书名:The Wild Trees: A Story of Passion and Daring

原书作者:RichardPreston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