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Kate S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⁰⁶ 有餘裕體驗

Kate Su
·
·
從來沒有消失的、那些總是很想接近山啊海啊的心情,接下來我想透過各種方式去回應它。/Oct 17, 2021
從芃芃溫泉前往勝光派出所的途中,一路被各種角度的蘭陽溪大景再次洗滌

約莫兩年前,紀錄與健走夥伴們的第一趟出遊時,我這樣寫著 —

從來沒有消失的、那些總是很想接近山啊海啊的心情,接下來我想透過各種方式去回應它。

往後,只要各方面條件允許,便盡可能把握探訪台灣任何一個角落的機會,或沿山線、或循海線,形式也從郊山健行拓展到溯溪野泉。為了能順應大自然運行的節奏與力道,必須先了解而臣服於它,然後藉此了解自己,接著便能在兩者之間找到恰如其分的輔佐 — 入手最適切的裝備。幾次戶外行程告訴我,樂趣不只是視野拓展多廣,也包含理解自己多深,只要你夠虛心,山海都會告訴你。


還是包場格局的美好時刻

10/08|芃芃野溪溫泉

雙十連假的週五一下班,我還有些緊張地盤點行囊,邊等待準備來接我的好友 Ning 與先生 Johnson,以及另一位初次見面的夥伴怡文。我們一車決定在正式上山前,先到宜蘭芃芃溫泉野營一宿。連假氣候不穩定,直到出發前幾天我們都還密切觀測動向、隨時調整行程細節,以往我習慣順著行程來配置衣著與裝備,於是備了又卸、卸了再備,經過幾次重組訓練後,打包的機動力與靈活度有效提升,掐指一算、見時機成熟即刻出發的野溪溫泉,難得坐擁涼爽無雨又少人的完美設定,機會果然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芃芃溫泉區大約涉溪三四段、無需翻岩越石即可抵達,來之前還沒能體會頭燈有多好用呢,今夜靠它得以在靜謐深夜選座好池、搭好外帳,再備好酒水宵食,經歷一番水利工程與溫度調節,便能揀顆好石枕躺下,頭燈一熄,聊一個不知今夕何日,就連流星都好像放慢了腳步,準備睡覺時居然已經凌晨四點了,今晚的潺潺溪水聲,是伴我們入眠的天然白噪音。

喔對了,這趟行程的主角其實是平多縱走(平岩山連走多加屯山,橫跨台中市和平區與宜蘭大同鄉),也是我第一次嘗試中級山,週六預計會先到 6.8K 登山口附近紮營,週日一早輕裝出發。說到輕裝,在我先前的需求中,入手的裝備都以實用與好看為考量,而後才了解因應不同的行程與氣候,其實有更明確的訴求。於是藉此機會請 Ning 替我檢視目前的裝備,給我一些建議與指引,行程中的頭燈、睡袋、登山杖等私裝,帳篷、鍋具等公裝,都因爲有 Ning 與 Johnson 的火力支援,大大降低了參與此行的門檻,更親自見習他們示範何謂輕量化登山,原來最佳選項有些其實藏於民間,不一定都要花錢購買,這些「材質輕巧耐用、份量剛好足夠、擺放不占空間甚至力求一物多用」概念,體現登山版極簡主義,知足且惜物。

最後獲得 Johnson 贈送的塑膠包材作為單人露營地墊,真是輕量化最佳範例。


10/09|6.8K 登山口附近紮營

週六早上起床,我們決定再泡進溫泉裡,有別於在只看的見星空的黑夜裡沈浸,早晨明亮地讓視野通透,喚醒飽和的深綠色溫泉與彩色岩壁,但此時人潮漸漸湧入,心裡暗自慶幸著昨晚提早以包場之姿率先享用。

晚些我們啟程與另一車夥伴會合,在便利商店裹腹採買一陣,重新分配整裝後從勝光登山口出發,沿途經過果園與佔地廣闊的高麗菜園,此時還能悠閒欣賞一球球裹著翠綠漸層的高麗菜,漸漸走入山林後開始之字陡升,加上對路線不熟,回想起來只記得在松木林內一段窄小而綿延的陡坡,加上與周圍的高度落差,彷彿踏上松木搭建的天梯,可惜當時還在忙著調節身體狀態,走走停停還是有些吃力,沒能將這幅夢幻的構圖紀錄下來。一路上 Ning 不忘留心我的步距,並分享關於地形與步伐配置的觀點,不僅負重需要管理與計算,體能也是要仔細配比的。

沿途我們在穩定水源區補給完畢,準備要決定紮營地點時,原先預定需要越過一處溪谷,但我只記得當時望著溪谷傻眼的自己,實在難以想像重裝之下我該如何把自己送到對面,此時資深山系夥伴們展開各種肉身實測,幾經評估還是決定就停在這溪谷前,將地面打理一番,開始架篷野炊。

怡文的充氣睡墊看起來就很好睡
野炊菜單10/09 晚餐 — 油蔥椒麻乾拌麵 + 雞胸肉+ 紫菜金針貢丸味噌湯宵夜 — 辣炒年糕甜點 — 甘酒 + 法式奶油小點|後來買不到雞胸肉,跟著怡文的便利商店系列添購了雞肉。
10/10早餐 — 銅鑼燒 + 紅豆湯

出發前看到 Ning 開的菜單就莫名期待,「吃」這件事情無論切換到哪種場景都一樣重要,在山上有在山上的所謂氣派,主食肉菜是必要,再追加個甜點飲品,療癒指數就加倍奉還。突然覺得兼顧輕量化、易烹煮的野炊菜單設計相當值得鑽研。晚餐後架柴升火,我們一共八位夥伴簇擁於此,繼續料理與分食,戶外的夜晚總像從時序中抽離,只要天一黑,晚上七點跟凌晨三點的體感差異不大,似乎整座山林都默許我們盡情揮霍此刻的光陰。


企圖達到人杖合一境界的我

10/10|平多縱走

第二夜,裹在睡袋裡睡的溫暖,卻也禁不住腰痠而反覆翻身,如果是這時候問我接下來想入手的裝備,絕對秒答充氣睡墊!於是早早起身拉拉筋、伸展舒緩,將這次實際經驗納入將來配置睡眠系統的參考。

早餐以熱紅豆湯搭配銅鑼燒醒胃暖身,最後還能來杯咖啡和茶解膩,完美收尾,平時習以為常的隨身包,在山上都成了美麗的點綴。簡單沖洗鍋碗餐具後,我們開始收帳打包,因為沒有準備攻頂包,我目前的掛袋又放不下水壺,最後以買菜路人之姿,帶著肩背布袋輕裝上路(與我一起路人打扮的怡文,只帶上他的斜背掛袋,雨傘和水袋都能隨身,好能裝呀)。

剛開始就是一陣連續陡上,馬上就能感覺到心肺瞬間啟動,擅長上坡的 Ning 借我體驗他的登山杖,夥伴怡文和小俊豪也先後細心叮嚀如何使用,接下來沿著稜線一路上上下下,完全就是登山杖實戰演練教材,每一步都是手、腳與杖的協奏,剛開始還會不自覺同手同腳呢,對杖長的切換時機也沒有概念。隨著路線開始崎嶇多變,試著觀察路況、判斷合適的走法也是一大課題,素人如我時常懷疑前方真的有路嗎?然後看見夥伴們理所當然地蹦踏而過。我的體能在一連串的升降中大量消耗,到達最後一個山頭前,我覺得全世界只有登山杖與我相依為命了,當時還好有 Ning 一路陪在身邊,適時給我一些鼓勵和提點,畢竟被海放還是有些緊張嗚嗚。

Johnson 取景中

有著「百岳觀景台」美稱的平岩山,沿路確實經過了幾個視野極佳的地段,這個高度的景觀、林相和植被也都是第一次經歷,猶記在我拖著沈重步伐、邁向遙遙不知何時才會抵達的目的地,有回 Ning 喊著雲海好漂亮,我勉強抬起頭匆匆一瞥,沒能在腦海裡清晰勾勒,更不用說是舉起相機了。希望未來若再有這樣的機會,能因為各方面的熟悉、適應與提升,更有餘裕佇足欣賞。

印象好深刻,在終於抵達時夥伴分享的蘋果氣泡飲,爽度也是加倍奉還。


隊友萬歲!

問起夥伴們的百岳戰績時,記得怡文說過,不是他特別厲害,是跟了厲害的隊友。仔細回想,這整趟行程的確獲得每一位隊友的幫助,從丹木斯支援、在無法靠自己力量跨越的險路拉我一把、各種飲水食糧與裝備分享、指導與關心,還有無數個被逗樂的閒聊趣談,都是行程中不可或缺、也最回味無窮。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