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見山不是山,但何處是山?
強調提升的好,會不自覺增幅對墜落或低階層的恐懼。
以前的個案成長變化,教會我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這麼做不是輕視尚無力成長的人,而是每個人碰到的功課、過程,怎麼找捷徑都不可能跳過。有時自以為跳過,轉了一個圈回來,還是會發現自己困在同一個死胡同裡。那還不如老老實實走自己的路徑,別去跟他人比較。
跟隨高階層的引導者,有時只是產生錯覺,認為自己跟著引導者一起提升,雞犬升天。引導者、老師本身一定也有自己的功課,跟隨者有時可能陷入老師的功課而不自知,反而開始互相干擾。儘管這阻擾也是雙方的功課之一。
已逝恩師曾經提過,抵抗善言比抵抗惡言更難。有些人不是故意捧殺,而是狂熱的讚賞跟厭惡一樣,都是試圖影響他人、滿足自己的意念,都是菊苣的呈現。
對墜落或低階層思想的恐懼。
我學習過中醫,個人的哲學觀多半是跟著陰陽思想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這套哲學可以套用在各式各樣的面向,身體、心靈、思想、價值觀......但陰陽思想並非二分法,陰與陽是平等的,並以波狀進行推移。
什麼意思?陰陽學說的終點不是極陽,是無限趨近於直線的平衡。過於追求提升,當某一天必須接受墜落考驗時,會發現自己提升的程度,比想像中還經不起考驗。
這算是個人的血淚經驗之一,也令我嘗試包容更多與我價值觀不同的人。他們的存在,是教導我們萬物無窮的變化,絕非單一價值觀可以一概而論。他們看起來越刺眼,只是代表自己需要在對方身上學到更多功課,而不是逃離、消滅他們。
觀察,去體會,然後思考。
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好與壞,善與惡,陰與陽。
「見山不是山」的階段很長遠,我大概還要繼續走下去。
引導者的功課
國標舞老師曾不斷提到一個概念,「教學相長」。
這是想法蠻接近馬鞭草的教誨。花費時間去教導別人,最後獲得最多的其實是自己。因為不想誤人子弟,自己往往會花費比為自己學習時更多的心力,去理解一項技術或觀念。
直到最後,收穫還是在自己身上,所以不需要害怕付出,也不用奢求近利,回饋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上,直到最後就不再期望回饋,而是學會單純、自然而然地付出。
按部就班來就好。
後感
上次哭完之後,寫文章變得更順遂,也更不糾結用字了。
我從小想寫的或許小說,而是思想散文或隨筆?過於刻意的用字遣詞,反而遮蓋一開始灌注在文章的意念。我的刻意(心力)想發揮在加諸文字的意念上,而不是裝飾用字。
反正還不需要用創作吃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