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艺术教育体验|言起教育
*感谢@凌于深渊 举办此次社区活动~我很少思考自己所受的教育,是新的体验!
写点我个人的小小体验吧。
说到大陆的艺术教育,相信在不少人的回忆中“美术课/音乐课总被各科文化课挤占”。有曾上过课外绘画兴趣班的Matties,我猜大都有过“被改画”的惨痛回忆——改后的画往往“面目全非”,也不再属于自己,而是成为兴趣班老师迎合家长口味和宣传的功利性工具。艺考生,就说美术生(高考),也不容乐观。“重文化,轻体艺”,已成普遍现状。重拿分轻真实感受,更有“捏造”感受的例子,如:依赖背颜色…
而这些在附中有所不同。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广美附中2018级生(昌岗校区)。附中自2016年起恢复四年制,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的素描、速写、色彩,文艺理论、设计、书法/篆刻、白描,选修有摄影、雕塑、电影鉴赏、水彩、陶艺、PS(不是这个,有几个用到电脑的,忘记名字了)等,也有大师来校做讲座——我想这是影响我最多的。
“下乡”就是进村落画村民的生活,住所环境就难说了,生活感接地气是满满的。
课程看着很丰富。大家虽嘴上总损这损那,其实对作业很上心。我作为附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和考前班的不同,也许是在教法上,也许是在潜移默化中对艺术的感知上(听着很玄)。拿我们的三个速写老师来说,三个老师都是非常不喜欢太“概念”的。同班有个女生画得和市面上卖的速写范本几乎一样(她自己也说过),然而在T老师这边就是不行,记得他经常说的一句是“怎么不画你真正看到的?搞那些死板得要死的东西做什么?”(不是所有附中老师都这样,T老师在附中不会说话得出名)什么是“概念”?上百度一搜“速写人物”应该能明白,也见各大美院(附中)周围部分名字“响当”的画室学生作品。
“另类”在于教法上,附中老师的教法有《素描的诀窍》(Keys to Drawing),至少我碰到的是这样。相比“应试至上”的考前班,在附中不会总让我觉得“画画是一件太痛苦的事”。
只不过,学得开心是一回事,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则是另一回事了。有家长反对附中的教法,认为这样孩子难考上各大美院:“我们需要升学,然后才有将来!”
(脑子里没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