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音乐流媒体平台选择历程
酷狗音乐
在 CMC「中国音乐集团」被腾讯收购之前,我的主力流媒体播放器是酷狗音乐,当时国内的音乐平台我还能叫上名字的有:酷我音乐、千千静听、QQ 音乐和在今日离去的虾米音乐。
选择酷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喜欢蓝色,酷狗默认界面主色调就是蓝色。再者,我想听的歌在上面几乎都能听得到,并且用户还能自己上传歌曲。当时国内还有一个古风音乐平台––––5sing 借酷狗音乐重新度过了一次倒闭风波,当时中二的我对这一类「古风歌曲」还比较喜欢,酷狗的资源又大过其他平台,这也是我选择酷狗的一个原因。
在这一期间,正好是我读初中到高一的几年。由于当时对游戏的执念很深,一般在我周末回家后,伴随着游戏的打开,酷狗也会被打开,只作为游戏的「第三方」BGM 使用,使用谈不上深不深度,只记得收藏了一大堆周杰伦的歌和其他我觉得好听的古风歌曲。
网易云音乐
在我开始发现所谓「古风歌曲」其实并不「古风」后,我慢慢意识到这些歌多是借他人之曲来自己填词,且很多作品粗制滥造十分不堪,我最终发现我喜欢的只是那首曲子,刚好这个时候网易云音乐开始「火」了起来。
虽然在弃用酷狗之后,我有一小段时间在用 QQ 音乐,但是时间太短就不用赘述了,只说一点:功能很多,但很臃肿。对于网易云音乐,「二次元」、「交友平台」、「评论区」、「抑郁(网抑云)」这些标签都很真实,而且各自代表着一段时期。
网易云先在 Bilibili 的各位 Up 主的使用和推荐下慢慢走进很多人的生活。它在一开始就以充足的日本音乐库吸引着从 Bilibili 来到到用户,几乎能在这上面听到所有知名的动漫歌曲。同时,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网易云音乐每一首歌的评论区也是十分精彩:有粉丝为不了解的人科普歌曲的创作故事和歌手的个人魅力;有在特殊心境之下听到这首歌发出感慨的评论,虽然大部分都跟「失恋」或「失亲」有关但还是有很多人去安慰这样的评论,甚至有些陌生用户就此交上了朋友。
这一时期是我使用它的高峰期。在高中期间,我的情绪波动很大,也是在这一时期爱上了听音乐,不再将它当作普通打游戏的 BGM,而是在每个晚上静下心来认真听,舒缓情绪也让我暂时逃离未完成的作业和一堆考试。我偶尔会看评论区的故事,但我一直觉得很假,「无病呻吟」可能就是某些文青的特质,「同情乞讨者」也是一种网络乞丐。评论区故事从「真」到「编」再到「郁」,是网易云慢慢没落的微观表现,用户中不再有大量用心听音乐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对平台抱有讽刺心的用户。作为一个音乐平台,虽然能够一时靠主打「社交」元素火爆出圈,但不能把其作为中心,网易云现在的做法就有点本末倒置:其 App 在不断的加入新功能,越来越臃肿,但关于音乐的核心功能却几乎无变化,加入的新功能都是关乎社交无关音乐。
有一日,网易云上再无周杰伦。用户的愤怒溢于言表终于到了极点,不少人上微博声讨网易云,但它也没有办法,毕竟版权握在腾讯手里。虽然网易云支持云盘功能,可以上传歌曲到云盘上听,但它也被爆有些歌无法上传,上传了也可能在某一天被悄悄删除。大量「网易云难民」涌入QQ音乐和咪咕音乐。
但其中还有一些人苦于国内音乐平台版权的分散,不想在日常听歌的时候下载三四个 App 到手机里,于是着一些人决定将目光再看得更加远,我也是其中一个。
Spotify
在国内流行的非国产的音乐平台主要以「Apple Music」、「YouTube Music」、「Spotify」这三家为代表,在筛选之后,Spotify 成为了我现在的主力。在不断寻找合适平台的过程中,我相信不少人会跟我一样发现香港或者说平台所定义的抽象范围「港区」在价格和曲库方面的优势。
有优势就必然有劣势,Spotify 给我的感觉是有些「简陋」。在习惯了国内音乐 App 的操作逻辑和附加功能之后,再切换到 Spotify,首先是感觉「歌词」功能很烂,甚至有些区域都没有这个功能;其次是众所周知的网络原因,平台规定在区域之外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14 天,这就意味着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使用科技网络一次而且还需要限定科技网络的区域,对我而言不算麻烦,但也不太习惯。
结
国内音乐平台版权分割比较严重的情况对用户而言是把双刃剑,因为:这意味着版权意识越来越被国内巨头看重;也意味着用户免费听歌下载的时代将慢慢远去,用户喜欢的小众歌手可能不在自己主力使用的平台,还需要下载另外的软件付费收听,虽然国内各平台的收费标准较低,但平台多了成本也不算低。相对而言,国外的音乐平台版权较为集中,但收费标准相对较高,对网络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选择区域时也要查找料、比较曲库。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