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科技領域:當前發展與人才聯盟策略

馬克解讀金融科技
·
·
IPFS
·

新加坡地狹人稠、缺乏市場規模與土地,而透過發展各種數位科技解決國內資源不足的問題是相當適合的。該國同時善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成為東南亞前瞻技術研發中心,輔以國家投資體系:淡馬錫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在國內外深入佈局技術型新創,鼓勵被投公司前往東南亞建立營運據點,以新加坡作為拓展基地。


新加坡新創生態系統正在快速發展

在扶植新創企業方面,新加坡強調整體生態系(ecosystem)之建立,如:完整的金融環境與智慧財產權制度,提供便利的融資管道以及無形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時政府採取「先嘗試後監管」態度,無論是人工智慧、5G、區塊鏈,乃至加密貨幣,都採取開方式態度,讓企業設定應用場域,政府再適時推出監管規則,減少企業在技術開發與商業化的阻力。

雖受疫情影響,創投仍大幅挹注資金於新加坡,資料來源:Vertex Holdings

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雖然確診人數持續上升但依舊被經濟學人智庫(EIU)入選該機構發佈的《2021年安全城市指數》評比。

在疫情的催化與政府的支持下,新加坡的創新能力急遽成長。根據統計,其 730 平方公里內的面積就擁有數十個技術研發與創新中心;優質的教育水平與完備的金融中心吸引大量國際企業入駐,該國數位經濟規模預期在 2025 年將達到 220 億美元,並列為亞洲區最創新國家前三名,逐漸成為東南亞創新與技術重心。以下整理數個重點新創機構與政策

(一)SME Go Digital
新加坡 SMEs Go Digital 計畫為新加坡資訊通訊媒體發展局 (IMDA) 和企業發展局 (ESG) 於 2017 年推動,該政策為新加坡提升產業數位轉型的關鍵措施之一。

政策重點在於協助中小業者系統性地評估數位化程度,並根據轉型需求改善 IT 以及導入物聯網、資安與資料技術等相關解決方案,同時針對各子產業轉型狀況擘劃不同轉型藍圖(如:電信、食品、零售、金融),由於新加坡中小企業佔全體產業比重 90%,因此新創企業與科技業者正瞄準這塊轉型市場並積極佈局。

(二)Corporate Launchpad 2.0
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推動企業與新創合作的創新模式,由五家顧問機構(麥肯錫、BCG、Rainmaking、FutureLabs、Mach 49)擔任風投工作室(Venture Studio):協助大型企業快速開發新產品與技術,並引進相關新創合作、提高數位轉型效能。

當前如新加坡電信、法商施耐德、德商 Bosch 等大廠紛紛投入技術研發與商業化,透過與當地新創合作、建立新商業模式。當前的投創計劃已經進入 2.0 版本,Corporate Venture Launchpad 2.0 是一項耗資 2,000 萬星幣的計劃,主要目的為協助企業在新加坡建立新事業體,參與的公司將與經濟發展局(EDB)指定的風險投資工作室合作。該計畫分為兩個階段:

  1. 概念驗證:概念驗證將向公司提供 50% 的補助金額,這些資金用於每個概念驗證衝刺的成本(最高 500,000 星幣),並使用名為「SPRINT」的方式進行。該方法原先由 Google 創投提出,概念源於設計思考,讓使用者在特定時間內有效解決問題,同時以用戶為中心透過設計、原型及與真實用戶進行驗證來回應特定商業問題。

  2. 風險項目啟動:該階段屬於執行階段,透過新創的事業體提供新的產品或服務,經濟發展局的投資單位也可能投資這些新創事業體、加快新創事業成長,同時分擔公司開展獨立新業務所承擔的創業風險。這樣做法可以鼓勵新加坡的本土企業、家族企業,與外商企業在本身業務之外發展新事業體,提供本身持續的創新來源、同時強化該國新創生態發展。

新加坡在東協金融科技中拔得頭籌

根據普華永道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FA)和經濟發展委員會(EDB)發布的聯合報告指出,新加坡吸引了該地區大部分投資來自金融科技領域,儘管總體經濟環境充滿挑戰,但該領域未來應能保持成長。

根據調查,全球金融科技產業的投資在 2022年 下降至 750 億美元,而 2021 年為 1,390 億美元。不過預計該產業在 2023 年至 2028 年間將以 16% 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達到 4,000 億美元以上。最重要的是,該報告指出:全球金融科技產業表現亮眼的子領域為數位支付,預期至 2023 年,該領域的交易額將達到約 9 兆美元,而 2024 年用戶數量預計將增至 50 億。

新加坡金融科技產業在環境不佳下籌資金額依舊穩定,資料來源:Fintech Global Research

2022 年是新加坡金融科技最活躍的一年,新加坡公司完成了 232 筆交易,但投資卻步履蹣跚,下降了 29%。2022 年新加坡公司總共籌集了 24 億美元,平均交易規模為 1,030 萬美元,比 2021 年下降了 39%。數位資產交易和基礎設施提供商 Amber Group 是 2022 年新加坡最大的交易,在由分佈式資本 (Fenbushi Capital) 領投的最新 C 輪融資中籌集了 3 億美元。

Amber 執行長 Michael Wu 最初計劃將公司 B+ 輪融資延長 1 億美元,估值達到 30 億美元。然而隨著 FTX 的急劇內爆對加密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Amber 的估值跌破了 30 億美元。儘管該公司沒有透露估值跌至多低,但 Michael Wu 表示:Amber 已將重點重新放在 C 輪融資上,雖然在該交易所破產前,Amber 在 FTX 上的資產不足 10%,但該公司確實需要重新平衡一些資金需求。儘管如此,這也並未對 Amber 的日常運營或業務連續性產生任何影響。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是最活躍的金融科技子行業:2022 年有 82 筆交易,佔總交易量的 35%。PayTech 排名第二,有 32 筆交易,佔交易總數的 13.7%,WealthTech 排名第三,佔 11.6% 的份額;而曾經被稱為「加密貨幣天堂」的新加坡正在持續收緊其區塊鍊和加密貨幣監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於 2022 年 10 月發布了一份法規文件,建議對數位支付代幣服務提供商 (DPTSP) 採取多項監管措施,以減少加密貨幣交易對消費者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這些提案針對的是依《2019 年支付服務法》提供數位支付代幣服務(獲得許可和豁免支付服務)的提供商,整體的監管正在緊縮。

求職者歡迎的金融科技業者有哪些?

如果從各別公司來看,求職者的評價或許提供另一個觀察角度,金融求職網站 eFinancial Career 羅列出新加坡前幾受求職者歡迎的金融科技業者。事實上當前新加坡在金融科技人才搶奪上相當激烈,對人才的需求遠遠超過當地的供應,工資上漲、金融機構和現有企業的競爭以及對工作許可的嚴格限制,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需求。

此外,金融科技業者正在採用各種策略,根據技能可用性、敏捷性、營運效率和以客戶為中心等驅動因素來確定員工需求的種類,多數金融科技公司將其資料放在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必須根據市場需求繼續發展,以業務、營運和人員為變革做好準備。與2022 年類似,員工推薦仍是今年最主要的招聘渠道,與此同時人才供應短缺顯示出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調整其招募策略,並投資於尋找人才的替代方式,例如:與其他組織合作、進入零工市場以及通過校園招募和實習計劃來吸引年輕人才。

  1. Grab:這應該是多數人熟悉的名字,由交通運輸轉型為金融服務的公司 Grab 於 2021 年上市,估值為 $39.6B。不過經濟變化已經讓他們的市值降低一半以上,但該公司仍然是「十角獸」公司,並向員工支付對應的薪資。

    Levels.fyi 報告顯現,初級 Grab 工程師的年薪總額為 9.4 萬美元,基本工資為 7.6 萬美元(新加坡工程師 2022 年公佈的最高薪酬為 18.67 萬美元)員工對 Grab 的評價大多是正面的,但各個網站的評價各不相同。Glassdoor 上,該公司為 4.3 星的高分,但在 Blind 上,平均得分僅為 3.5 分。2023 年的評論為「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靈活性、工作文化」,而負面評論則稱其「過於官僚化」,需同時完成工作需求的過多會議。

    Grab 新加坡辦事處正在招募 19 個職位,但這些職位都不屬於工程部門,而是積極招募多名數據科學家。

  2. Wise :即使該公司總部位於倫敦,但匯款金融科技業者 Wise 已躋身《海峽時報》2022 年新加坡最佳工作場所前 5 名,eFinancial Career 將它列入倫敦十大金融科技公司之列,特別是對於新加坡來說,2023 年的 Glassdoor 評價是積極的。

    有人稱該公司為新加坡「十大雇主」,其他人則給予「良好的工作文化和員工」的評價,而 2023 年最大的抱怨是管理層異動。不過公司在薪酬給予上也不小氣,根據 levels.fyi 薪資數據,新加坡 Wise 的 L2 和 L3 工程師的年薪均超過 10 萬美元,最近記錄的薪酬是全國最高的,總薪酬為 12.95 萬美元,年薪為 11.1 萬美元。

    Wise 目前在新加坡招募 19 個職位,也是以工程師與數據分析師為主。

  3. Airwallex:B2B 平台金融科技獨角獸 Airwallex 的總部位於香港,但在新加坡僱用的員工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總體而言,該公司在 glassdoor 的平均評分為 3.7 星,但特別是在新加坡的評論中,這個數字飆升至驚人的 4.7 星。評論稱該公司的成長性為「一艘火箭飛船」,同時又保持著「充滿活力和有趣的文化」。根據薪資數據,Glassdoor 估計 Airwallex 工程師的平均總薪酬為 13.4 萬美元。

    Airwallex 在新加坡招募 68 個職位,其中包括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等多個部門的工程職位。

  4. Nium:B2B 金融科技獨角獸 Nium 於 2021 年重新獲得獨角獸地位,希望透過新加坡總部尋找員工在市場放緩的情況下保持其競爭優勢。

    在 Glassdoor 評論方面,Nium 和 Airwallex 有著相似的故事。與後者一樣,前者的全球得分為 3.7,但新加坡得分為 4.7,該公司擁有 100% 的推薦率和執行長認可度。評論指出該公司具備「健康的工作環境、沒有政治,也沒有刻意偏袒的文化」。NIUM 似乎給工程師的工資也非常豐厚,Glassdoor 的平均工資為 141,000 美元。

    不過,與 Wise 一樣,該公司目前在新加坡招募 15 名員工,其中以合規人員為主。

  5. XanPool:金融科技的部分吸引力在於在規模更小、聯繫更緊密的團隊中工作。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XanPool 是一家處於大規模擴張邊緣的小公司,目前看起來值得參與。

    據 Crunchbase 和 Glassdoor 稱,XanPool 擁有多達 50 名員工,但該公司目前正在招募 33 個職位,而評論多數對它保有正向態度,這家金融科技公司在 Glassdoor 上的平均得分為 4.4 分,工作人員稱其為「理想之地」。

    因為其「年輕和快速發展的文化」,目前的空缺職位中有 17 個位於新加坡,其中 8 個涉及技術、產品和工程領域。

星國金融科技業者如何應對人才短缺問題?

資金不虞匱乏的情況、加上又有龐大東南亞數位市場作為撐腰,新加坡金融科技業者最需要面對的挑戰無疑是人才短缺問題。解決人才缺口的一種方法是金融科技公司積極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建立跨生態系統的合作夥伴關係,例如:
透過建立人才聯盟和推動人才交流,員工將獲得不斷發展和成長的機會,同時提高長期敬業度和保留率。

調查結果顯示,金融科技行業的員工流失率正在上升,員工因沒有獲得進入金融科技所期望的增長而離開。根據 LinkedIn 數據指出,隨著勞動力預期減少的趨勢正在成形,Z 世代員工更換工作的比率比 2019 年高出 134%,而千禧一代的更換工作比率則高出 24%,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這點作為 Z 世代員工的延攬機會,提出以下 3 方式:

(一)建立金融科技人才聯盟
金融科技公司可以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建立聯盟,為可能有興趣體驗另一個產業的員工製定輪調計劃,滿足員工尋求職涯發展多元性的的需求、同時向他們了解產業最佳實務作法,並在輪調後後擴大他們在該產業的視野。

透過過在不同組織中提供不同的機會來產生更具吸引力的價值主張,從而建立差異化。舉例而言,一家銀行的數據創新部門與人工智慧子公司不僅選擇採用敏捷團隊實踐,而且還通過採用以人為本的實踐來支持這一點,透過雙方的開放政策和每日會議,鼓勵團隊成員公開談論對他們重要的問題,例如:工作滿意度、意義和目的。鼓勵團隊成員提高風險承受能力,並允許自己具備試錯的修正文化。

(二)結盟科技業者形成正向循環
金融科技公司可以與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等技術參與者合作,在一定時間內與其他科技業者「交換」員工。雖然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將從產業角度受益,但金融科技公司也可以透過擁有專業技術技能或深厚領域知識的人才而受益。

由於金融科技處於一個正在顛覆現狀、塑造未來的快節奏行業,處於有利地位,能夠以明確且明確的目標給員工留下持久的印象。如果做得好,金融科技業者可以釋放員工的潛力,並以持久和積極的方式推動整個企業(與結盟業者)共同向前發展。

(三)重視員工在工作的價值主張
員工認為加入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原因是組織和工作,這表明許多金融科技公司已經開發了專注於這些組成部分的執行副總裁。通過確保充分考慮每個組成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進一步加強其整體員工價值主張。

例如:一家支付業者如果注重貨幣和非貨幣獎勵,而且還透過鼓勵公司內部流動來促進符合個人願望的職業發展和有意義的工作,從而使員工脫穎而出,則能讓員工對於工作環境提升其滿意度。在整個公司內,管理階層應該被要求要支持這些措施,因為它們可以提高員工的參與度和保留率。

小結

綜上所述,鑑於不斷變化的金融科技格局,金融科技領導者需要以人才為核心來推動增長並持續管理變革,在通貨膨脹和資安問題之前,人才和技能短缺仍然是最大的威脅。業者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化,人才的稀缺性已經遍佈各行業,從傳統產業、大型科技業到新創都是。

企業從根本上重新評估與工作的關係之際,員工亦對工作意義產生新的要求。金融科技業者需要將人才納入戰略議程的核心,作為推動競爭優勢的工具、重新思考:人類系統、構建工作完成方式、投資於現有員工的能力、保持員工有意義的參與以及為未來尋找新的人才渠道。

馬克碎念

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政府的支持以及不斷開放的態度為新創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儘管全球經濟面臨挑戰,但新加坡仍然在金融科技領域保持著活力,並在東南亞地區脫穎而出。然而,隨著這種快速增長,人才短缺問題變得日益嚴重。金融科技業者必須尋求創新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以確保業務的長期可持續性。

台灣近年來相關金融科技人才的培育也出現問題,由於政策以金融機構來領導創新為主,相對法規的調整也略為緩慢,在相關創新步調不足的狀態下,人才的培育會無法趕上全球產業趨勢的需求。雖然金管會有推出相關人才培育與認證方式,但在這個科技與創新快速發展的時代,這些認證內容很難趕上實際的需求。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馬克解讀金融科技馬克解讀金融科技 | MarkReadFintech https://www.instagram.com/markreadfintech/ 轉帳幫 TransferHelper - Co-founder & CEO。 用簡單的方式介紹金融科技,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金融科技帶來的方便與效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公告] Matters 暫停更新 — 移往官方網站

花旗重磅報告:跨境支付的未來式

開啟另類投資大門:iCapital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