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21天|第九天:2017年偉大的分叉之戰
2017年:內戰
今天我們用一節簡短的曆史課開始。感覺就像已經過去了億萬年,其實就在2017年,當時比特幣社區雙方之間發生了一場相當近期的內戰,改變了一切。
現在,您很熟悉比特幣,衆所周知的BTC(或者,有些交易所上叫XBT)。2017年,比特幣現貨BCH在一次比特幣硬分叉中産生了。硬分叉可以用上面的圖直觀的解釋,但本質上,當有人想改變區塊鏈網絡的規則(沒有得到充分完全的共識許可),他們是建立了一個完全改變原有網絡規則的不同的鏈。如果您願意的話,可以理解爲有點像一場離婚。
這正是發生在BTC和BCH之間的事,2017年8月1日,每一個有一個比特幣的人都有了一個相等數量的比特幣現金。很快社區就決定了BTC是勝者(現在已經被價格差異和哈希值證明了)。但是爲什麽一開始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擴容問題
如果今天您問很多比特幣用戶,他們怎麽看比特幣擴容問題,他們會笑著告訴您比特幣沒有擴容問題。然而爭議擴容問題如何大,本質一直都是一樣的:比特幣自身不能擴容,如果世界確實要應用它,那麽就需要找到解決方案了。
明天我會講比特幣作爲點對點現金用的擴容問題的分層解決方案,但是今天我們來討論比特幣現金(BCH)是如何試圖在鏈上解決比特幣的擴容問題的。
塊大小之爭
早期比特幣的應用者們一直在爭論怎麽擴容化比特幣。一些人認爲通過慢慢發展鏈下解決方案可以解決擴容問題,其他人則推動增加1MB的比特幣鏈容量,以便即使鏈上交易增加造成擁堵時,新的使用者也不會被趕跑。
乍看,增加鏈容量和降低使用者交易費似乎是個好主意。但是按照這個方式,需要更加昂貴和更負責的硬件設備,就會導致普通用戶(和大公司用戶做對比)很難用自己的節點進入去確認鏈。當鏈容量增加,用全節點來有效驗證鏈就會變得更加困難,這樣就會給運行節點增加了障礙,使得比特幣沒有那麽去中心化。
比特幣必須擴容化,但是需要在保持同等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條件下完成。
由于比特幣社區的這個爭論,那些想推動比特幣鏈容量更大的人,通過創造一個比特幣的硬分叉發行了比特幣現金,這將比特幣的鏈容量從1MB擴大到32MB。
不幸的是,對于比特幣現金社區,最近幾年已經失去了它和比特幣的關聯性。今天依然有很多比特幣現金的支持者,但是主流社區還是認爲比特幣才是贏家,這也被市場主導和比特幣網絡的礦工算力所證明了。
其他類型的分叉
近年來,很多種不同的硬分叉從不同的加密貨幣中發展出來。比特幣其中一個最流行的分叉時萊特幣(LTC)和比特幣現金的同類分叉比特幣SV(BSV)。
通常,硬分叉來自與對現存的協議規則不滿意,比如鏈容量或者挖一個新區塊需要的時間。盡管硬分叉依然發生,但是任何一個新的加密貨幣除了成爲一個突然出現又銷聲匿迹的方案,什麽也不是。就算它們確實活下來了,成了一個頭部加密貨幣,就像萊特幣,它們想作爲一個改進方案代替比特幣卻是非常不可能的。這歸功于比特幣現存網絡的主導作用,下周我會講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