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胡因梦解读三角关系的原型动力
胡因梦 心灵自由 2018-10-15
野兽按:此篇文字是导师胡因梦在2016年十一占星关系比对课程的伊始,分享给学员们的部分精彩内容。三角关系是人类生命维度的一种原型,尽管过程会唤起嫉妒、羞辱、背叛等非常痛苦的情绪,却是最有力的转变和成长方式之一。三角关系亦可以成为灵魂研究的跳板!
无论是背叛或遭到背叛,都是人成长最深最受益的机会。第三者可能是父母之一、创造性的工作、已故之人、朋友、上师、子女,甚至宠物。总之,三角习题会勾起婴儿式的防御机制,几乎无理可讲,很难客观对待。
涉及者要不是卡在一角,就是三个角全都经历。三角习题暗示着原先的关系能量已经不再流动,形成了滞水,原因是:
A.早年的伊底帕斯问题没有解决或转化。
B.暗中防御型的背叛者通常会渴望有额外的发展机会,这是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不想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免遭到背叛受伤。
C.公开挑衅型背叛者,则会明示或暗示伴侣自己还有备胎,目的是要壮大权力感,但心底深处仍然是自我怀疑和不安全的。
D.渴求得不到的对象型背叛者,往往是无意识地透过幻想的无法落实的对象,来打通创作灵感管道或是灵性上的密契通道,类似于中世纪的骑士之爱。
E.综合上述四种类型。
父母与子女的三角动力关系,会自然地形成伊底帕斯情结。男孩如果“明确”地打败父亲、赢得母亲全盘的宠爱,就会导致心理上的恋母弒父情结。这种人长大之后会幼稚地自认为是强而有力的人(Potent),但其实很难与母亲分开,又因为不尊重父亲而产生内疚,同时也可能怀疑自己会被其他男性打败,故而把所有男人都视为潜在竞争对手,很难获得男性支持。
这种人缺乏正向内在阳性典范,完全依赖女人爱不爱她、肯不肯定他来获得价值感,所以内心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反过来看,女孩如果明确地赢得了父亲的全盘宠爱,长大之后也很容易与女人暗自较劲,不由自主地进入三角关系中,或是很难面对关系中的失望与不满足。
但如果是在伊底帕斯战场上“明确”地失败了,这个人也会因为深切的挫败感而丧失自信心。由于母亲或父亲无法给予相反性别的子女适切的爱与温暖,导致孩子长大之后会有性上面的自卑感,或是爱上永远无法回报爱的人,成为背判者或遭到背叛的一方,不断地在恶性循环中企图修正原生家庭未了结的三角习题。
佛洛伊德主张孩子必须适度地达成恋父弒母或恋母弒父,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父母之间的爱是不可摧毁的,如此才有能力尊重别人的情感关系,或是建立父母的魔法圈之外的健全关系。因此一个人必须拥有“足够好”的与父母双方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必须是“足够好”的,才能在家庭中建立安全稳固的基础。
许多家庭都为伊底帕斯之争的全盘胜利和全盘失败所苦,转化的重点就在于是否能觉知其所带来的成年亲密关系三角习题,其实是再度揭露早期问题的机会。丽兹‧格林主张伊底帕斯不尽然是和同性的至亲对抗,也可能是跟异性的一方对立,主要是要观察金星落四宫、十宫的情况。此外有两个对立的行星落四宫、十宫,也代表父母南辕北辄,容易形成极端的伊底帕斯情结。
一个人越是觉知不到原生家庭的三角习题,就越容易进入成年后的三角关系,背后的目的是要揭露潜存的问题。土金相位及凯金相位也和家庭三角习题有关,土火相位和凯火相位亦然,流年的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凯龙星推进本命盘也会启动童年的未竟之事。
60、70年代西方大量出现过性解放灵修小区,造成的效应是换伴侣如同值班一样,结果三角习题中的占有、嫉妒虽然被淡化,但是性爱关系也变得肤浅化,失去了深入学习八宫议题——「炼狱经验和放下」——的好机会。
此外,荣格的阿尼玛和阿尼玛斯理论(源自道家的阴阳说),也和亲密关系中的三角习题有关。阿尼玛是男性内在的女性形象或阴性面向,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原型,包含了感性、感应力、非理性直觉、对大自然的感受等等。它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面向。一方面它会显现成优雅超验的女神,一方面也可能显现成具有威胁性的、富有蛊惑力的女巫。男人只有在和女性交往的过程中,内在的阿尼玛才会显现出来,而母亲往往是他们的阿尼玛化身。
如果母亲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那么他的阿尼玛就容易示现成易怒、沮丧、优柔寡断、神经过敏、焦虑、恐惧等等反应,同时也会向外投射在真实的人身上,把对方视为具有魔力的女巫,自己则像被附体一般变得无法自主,丧失掉理智。反之,则会示现成内化的“梦中情人”形象,继而投射到真实的人身上,变成一见钟情的恋爱对象;对方会被投射成仙女般的幻象,充满着女神式的魅力。
由此可知,投射出来的阿尼玛往往会造成男性在亲密关系上的困扰,甚至不由自主地形成三角习题,转化的方式就是充分地完成个体化历程,达成内在的阴阳合一,与自性或存在本体彻底连结。
阿尼玛斯则是女性内在的阳性形象,反面的示现是神话原型中的强盗、死神、凶手,或是麻木、缺乏创造动力、一切皆空的无意义感。正面的示现则是内化的“白马王子”形象,或是勇气、事业企图心、创造力、精神的深刻度、客观意识等等。最高形式的阿尼玛斯能够促使女性的思想与时代精神联结,甚至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新颖的、富创造性的思潮,继而以创新方式和内在的自性连结。
野兽按:今天本来打算重新编辑推送这篇因梦老师关于三角关系的经典文章,结果发现有个叫“彼岸成长”的微信公号,在今年6月19日冒充原创标识了,故而没法直接推送了。想到一个办法,再编辑一篇文章进来,看是否能推送。
胡因梦按:以下是即將出版的《尊重表演藝術》的譯者序及推介語。在此我要感謝三位傑出導演的誠摯推薦。此書是我的第一本譯著,初版的發行是在二十五年前,這回在內地以簡體字問市,深切地希望能夠為愛好戲劇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啟發。
每过十年,我都会经历一次想脱离现状的挣扎。一九七三年我第一次离开生长的地方,到纽约体验了一年自由的滋味,次年回到台湾以后,便正式开始所谓的表演事业。一九八三年《海滩的一天》拍摄完成,十年的挫折感才得到些许释放,我开始察觉台湾新电影已经萌芽,态势相当清楚地显示,旧有的、未上轨道的戏剧观念和拍摄手法,以及欠缺诚意的态度和产品,势必遭到残酷的淘汰,工作人员和演员都难逃此劫。
当我静下来正视这个问题时,我知道再度离家的时候又到了。不久,在某次“新闻局”的晚宴里,我遇到了主演《六月六日断肠时》(D-Daythe Sixth of June,1956)的英籍女演员达娜•温特(Dana Wynter),这位知性又颇有风度气质的女士,相当吸引我的注意力。现在回想起来,我必须感谢那顿丰盛而又漫长的晚餐,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和她交换意见与心得。当她知道我对现状强烈不满(对于台湾的整个戏剧环境,尤其是对自己),很想进一步磨炼演技时,她提出了H•B 工作室(Herbert Berghof Studio)。在她的观念和认知里,这所教演技的小型学校,是唯一融合“由里向外”和“由外向里”两种主流方法的地方。她认为传统的具象主义表演方式(类似京剧、文明戏的演法),似乎只有英国演员有办法将其表现得传神又真实;在过去十年里流行的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的“方法演技”,则由于过分沉溺于挖掘演员(学生)内心的秘密,而使得教室变成了心理分析中心,因此也已经面临末路。
她建议我先阅读H•B工作室的副校长乌塔•哈根(Uta Hagen)女士所著的《尊重表演艺术》(Respect for Acting,下文简称《尊》)再做决定。几个星期之后,我接到达娜从爱尔兰寄来的《尊》书,她的诚意和关怀令我至今感到温暖。我对于达娜的品位和选择有种直觉的信任,看完《尊》书的前言,我确知这份直觉是正确的,而从头至尾读完它时,便暗自下定决心要将此书译给国内的演艺伙伴和有志成为演员的人们阅读。
乌塔•哈根是一位杰出的舞台演员,曾经在多部电影中演出。她是德裔美国人,有着东欧民族的理性基因,却又是个反抗现状、充满理想的自由主义殉道者。她近乎科学的逻辑分析,对于我这种迷信直觉又大而化之的人,实在是一种痛苦的压力,但是对我这类演员和凡事“马马虎虎”的台湾演艺界之不足来说,她殉道式的理想,不用说,当然是令我认同的主要情感因素。等我整装再度前往纽约,在H•B工作室选课,深入接触美国的演艺同好时,才知道《尊》真的被他们视为《圣经》。
H•B工作室确实努力尝试做到《尊》书的理想,虽然有些非常好的老师,在道德行为上还不能达到此书的标准,譬如指导我的威廉•赫基先生,被我曾拜访过的哥伦比亚戏剧系主任喻为“天才”演员和老师,他简单有力的比喻和评语时常令我入迷,他对表演的观念则使我重新肯定了过去的一些想法,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好在春季班还未结束,他已经戒酒了)。学生们旁听每位老师的课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通常语言训练、研读剧本、发声练习、肢体动作、默剧、表演技巧等等是主修课程,透过这些课程和每周五分钟自行准备的短剧,逐渐培养信心和艺能。
美国几乎已经没有人“顶着脑袋就去演戏”了,但是这种风气并非早就有的,让我译出另一本讨论演技的书中片段[《演员们谈演技》(Actors on Acting)],来说明整个演变的大致情况:“我们有许多演员,但是没有表演艺术”,莱辛(Lessing)曾经在《汉堡演技学派》(Hamburg Dramaturgy)一书中形容他所处时代的剧场状况。至于我们这个时代,则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演员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我们开始朝表演艺术的方向努力。”这本书出版的二十年后(此书是一九四九年发行的。——译者注),最显著的变化是以貌取胜的演员逐渐走下坡,传统表演事业的整个结构开始衰微,包括那些曾经享有盛名的制片家、编剧和舞台设计师们。
代替旧有明星制度的,是一群在工作室、剧团、戏剧学校、学校剧团里互相切磋的演员们,他们背弃了百老汇、西端剧场和大道上的剧院,自行组成一个个的团体。极端独特的人才,通常不会被这种剧场所用(即使比较传统的英国、法国、原东德、苏俄的剧团也是以团体面貌出现,不再特别凸显某位艺术巨匠的重要性,他们以不辞辛苦的狂热精神,去发掘表演过程中的一切)。现代剧场逐渐成为这些演员的共同创作,他们的发音、表演、节奏、勇敢的面对和典范,时常为编剧提供了基本架构。指导他们的是唯一的明星(如果有的话),亦即居首要地位的导演,也是老师和上师,这些演员承担了我们这个时代剧场界的“再发现”工作。
我本来想用上述这段文字为国内戏剧界制造一个借口,因为戏剧事业比较发达的先进国家,也不过是在近几十年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又何况是一切都未上轨道的台湾呢!但是仔细观察之后,我发现这个借口似乎快要派不上用场了,近几年来我们看到许多小型剧团和工作室逐渐茁壮,舞台剧屡次掀起高潮,受到青年朋友甚至中老年人的肯定,舞台演员也大量被传播力更广的电影和电视雇用,新锐导演更公开表示,他们比较喜欢任用具有舞台训练的演员。有些人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安,但这绝对是值得欣慰的事,因为陈腐的具象主义演法,势必会遭到无情的淘汰,演戏终有一天会像乌塔•哈根在结语中所说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开始察觉,演戏就像最严苛的创作艺术一样,需要细致与敏锐的技巧。”
人们之所以会将“卖淫、自大、虚荣、无情、伪善、逢迎拍马”等不道德的罪名加诸演员身上,传播媒体之所以会制造“床戏”、“脱戏”、 “脱星”等等令人发噱的、缺乏概念的外行名词,影评家们之所以没有用更丰富的文字讨论演技,部分原因就是演员没有将演戏视为一种严苛的创作艺术,因此在我们还没有尊重自己的工作之前,如何要求别人尊重我们,也尊重我们的行业呢?更公平一点地说,整个大环境从来没有要求也不培育这样的想法。
如果详加描述我从影十四年来的怪现象,有许多事件都够格上“世界搜奇”这样的电视节目。如果把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她曾经宣称能够在一个角色上分析出一百一十种的演法)放在台湾的演艺圈,我相信她也只能有“一号表情”了(而且是哀伤的)。最主要的是,过去十几年中流行的“三厅电影”、武侠片、神鬼片和社会写实片等等,在市场减少、成本紧缩、题材受限的压力下,必须以速成方式完成产品的制作,一切在省时、省力、省钱的原则下火速进行。(电视当然就更不必说了!)事前作业通常只用几星期的时间(国外是几年),演员拿到剧本后只有几天做准备,有时竟然到开拍那天才拿到剧本,甚至没有剧本。我个人的经验里,有一部戏当晚决定用我当女主角,第二天早上八点就开拍,但服装、道具、剧本全无踪影,必须等到九点钟店铺开门后,才能买到当天要拍的晨跑镜头所需的运动服。(我当时会接这部戏,充分显示了自己对表演艺术的不够尊重。)
所幸这种怪现象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我曾经和赖声川导演讨论过下面这个问题。在藏密修行方法中,有所谓“观想”的法门,但只有上品上生者,才能将极其复杂的曼陀罗(绘着佛菩萨的“佛画”)想象得历历如绘。同理,也只有极具根器的演员,才能全凭直观力,在舞台上展现真实的人性与生命。
一般的演员最好还是像老实念佛的修行者,从严格律己、持戒、精进、专注、奉献与谦虚中去了悟人类行为和发展自己的技艺。艺术的最高表现“永远”是近乎宗教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y)曾说过:“爱你心中的艺术,而非艺术中的你!”傲慢或自恋的演员,绝不可能和其他的演出伙伴诚恳地沟通,但真正能使观众神入的,一向是演员心灵之间的真实交会。我起初踏入这个圈子时,最流行的一句行话就是“如何抢戏”,现在说这种话的演员已经从舞台和银幕上消失了。
乌塔•哈根除了要求演员做到上述道德标准之外,从第二章到最后的第三十一章,完全是在探讨表演技巧。如同我曾经形容过的,她近乎科学的逻辑分析是那么精准、周密和不厌其烦,我有限的耐性曾好几次遭到考验。她的分析完全是依据真实的生活体验、多年的表演经验、人类心理和生理的奥秘,所进行的深入探索。我知道许多人读完后一定会产生和我读此书一样的感觉:表演真的需要如此痛苦的孕育过程吗?我想即使是书中的一小部分,都能使我们受益无穷,最重要的是她绝对正确的观念,很值得拿来随时提醒自己。
“年轻演员应该具备或寻求历史、文学、英语语法(会外国语言则更佳)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音乐、绘画、舞蹈等等)的文化熏陶,最好还能加上戏剧史和戏剧潮流的知识。”这是乌塔•哈根对于演员的期许,也是国外真正优秀的演员必备的条件。因此,我非常诚恳地请求我们的传播媒体,在国内的演员朝着更高标准求上进时,请不要怀疑我们的诚意,也不要打击我们的信心,请给我们最大的鼓励,如果你们也想见到更美好的远景!
这本书的翻译过程可以称得上“出奇”缓慢,因为我不断地被影视工作和毫无译书经验所打断,但无论如何我要求自己要绝对忠于原著。我译此书的本意是要为我所深深了解与同情的演艺伙伴们,以及对这个艺术形式充满幻想的后进做点事,没想到这个“无住法施”的行为中,最大的受益人却是我自己,整个过程就像是安坐水月道场,在其中我清楚地反观了自己的缺点与长处,也作了透彻的自剖,至于将来此书到底能不能帮得上忙,就算是一场梦中法事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