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張潔平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羅大佑蒼白了,李宗盛油膩了,只有他還認真地自由著

張潔平
·
·

@Jiahe 不點名提問,打算來認真表白一下,為什麼喜歡陳昇。

其實以前是喜羅大佑、李宗盛、陳昇這三個人的。他們的共性(和我的喜好)一目了然:有才華的老男人。而經過光陰淘洗,羅大佑的精神高度,從曾經的《愛人同志》、《皇后大道東》慢慢變成溫暖滿人間的《家》123,曾經滄海,不忍苛責,但實在也是蒼白得無法再說什麼了。李宗盛的聰明靈氣,從一首首都市愛情傳說、恰到好處的人間煙火氣,慢慢變成刻意販賣人設,把「老男人」經營成生意。對我來說,一個人的「油膩」,與年齡性別外形無關,就是從TA不再活成自己,而是活成自己的人設開始。《給自己的歌》和《山丘》因此都掩蓋不了小李的油膩感。

但陳昇的自由才情,無論在作品裏,還是在經歷中,三十年未變,甚至還隨著年齡增長,為人愈發百無禁忌,作品也(因此?)沒有退步,甚至還更好了。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是從情歌認識陳昇的,《把我的悲傷留給自己》、《風箏》、《然而》(對,知道這首歌是因為劉若英的那個著名訪問)、《不再讓你孤單》,然後因為這人嗓音不好聽但唱得很投入而頗有好感。接著發現一些旋律感奇怪難以進入KTV曲目的歌,很適合在寫稿時作為背景音樂,有時還會產生共鳴,比如「你說要一個人去旅行但是歸期卻沒有約定亞得里亞海邊風中的吉他聲……」

有一搭沒一搭地聽,後來突然發現,他寫歌竟然有選題思路!開始格外留意。從《麗江的春天》寫到《家在北極村》、《延安的秋天》,音樂成了他觀察、表達大陸的載體;另一條線還有反觀台灣的《PS是的我在台北》、《歸鄉》、《南機場人》;中間他還寫和唱了「阿嬤」和生命中「這些人、那些人」的故事。

這些歌都不是傳統的流行曲,旋律不容易朗朗上口,歌詞常常長到陳昇自己也記不得。但詞曲的動人之處,常常來自它們對人間煙火的真誠記錄。對一個記者來說,這實在是太共鳴了。

另外,我是很容易被「母題」打動的人。我相信好的創作者、研究者必定有自己關懷的母題。他們表達的工具和載體,可以差別很大,比如文學、音樂、紀錄片、電影、藝術、理論研究、田野調查、非虛構寫作、建築空間、裝置展覽……但不管是哪條路,在母題上有過非功利的求索,且一直求索下去的人,都令我無法抗拒。

除了以上種種,陳昇還因為要跟王丹做好朋友,因為率性直言,不管大陸市場對他的「封殺」,因為對左小祖咒的欣賞,不管他歌迷和唱片公司的反對,堅持拉他做唱片、演出。「自由自在」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但凡身處社會結構的你我,都知道有多難。「自由」不是多麼正襟危坐的價值,對我來說,昇哥就是很自然、認真地活出自由的樣子,並且一直到現在,作品也在進步。

所以,很難有理由不喜歡他啦。

啊,要去看演唱會了,匆匆結束 XD

最後再安利一下: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901-taiwan-BobbyChen/?code=IjIwMTcwOTAxLXRhaXdhbi1Cb2JieUNoZW4i:1eUrRB:t6Q6KaSd74LVwkEnXk5WTig8KDk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