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三峽-17】三峽工程緩建,資金用於教育(千家駒 全國政協委員 民盟中央副主席)
正當我國面臨明顯的通貨膨脹,物價不斷上漲的嚴峻局面,中央號召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大力壓縮基本建設規模,壓縮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時候,新華社記者卻一再放出空氣,稱三峽工程論證會基本結束,論證會大多數專家認為三峽工程可以上馬,而且遲上不如早上,慢上不如快上。新華社的記者文章“三峽工程來龍去脈”竟不惜一而再,再而三,而四而五而六的宣傳這一論點,密鑼緊鼓,好像三峽工程在最近期內非上不可似的,這使我們十分納罕,究竟它的目的是什麼?三峽工程要上馬,是真的還是假的?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們就不能不懷疑中央提出的壓縮基建投資還算數不算數。因為三峽工程一上馬,投資不是幾十億,而是幾百幾千億。當然這幾百億,幾千億不是一年支出,是分成若干年支出的,但是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也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取得的,而是要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後才能得到。
三峽工程的總投資是多少呢?據有關專家組按1986年物價計算為360億元;但1987年,88年物價明顯上漲,即令按1988年底價格指數計算(假定1989年上馬),據我的朋友,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喬培新同志的估算,加上利息,起碼是5000億元,為原水電部投資概算的14倍。很明顯,這樣的投資估算是一個“釣魚工程”,使你上馬之後,欲罷不能,不得不一再追加。最後建成也許在一萬億元以上,這個包袱如果背上了,我們的所謂“壓縮基本建設規模”在十年,二十年內都會變成一句空話。
超級工程耗資萬億
古人雲:“一將功成萬骨枯”。三峽建成萬工停,中國經濟將永遠翻不了身。中國人尚未受到三峽工程效益之賜,先將索我於枯魚之肆了。以中國目前的財力和物力,要上這麼一座超世界水平的巨型工程,只要中國領導人還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最近十年以致本世紀之內,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況且,上不上三峽工程,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也關係到政治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宏觀經濟的戰略問題。即令在技術上三峽工程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其中許多不可知的因素,是我們目前無法論證的。例如,我們能保證二十一世紀之內,世界決不會爆發戰爭嗎?參加論證會的四百名專家誰能保證?又如,我們能保證最近一百年之內,三峽地區決不會誘發地震嗎?以目前中國以至世界的科學水平,能保證某一地區一,二百年之內都不會發生地震,怕為時尚早吧!其餘如生態平衡問題,泥沙淤積問題,參加這次論證會的專家如侯學煜先生,陸欽侃先生都認為不能解決,後果十分嚴重。無奈水利部的主管當局更根聽不進去,以致做出了早上快上的結論。
資金應投資教育
再從經濟戰略的角度考慮,上三峽工程也是得不償失的。如果國家有這麼一筆大資金建設三峽工程,為什麼不拿這筆錢來投資教育事業,以提高全民素質。義務教育法已經公布五年多了,始終是一紙空文,未能兌現。
文盲不斷增加,“讀書無用論”正在抬頭,小學教師沒有人肯幹,學校危房沒有錢修理,學生沒有教室,沒有桌椅板凳的局面尚未改變,而竟能拿出幾百億來上超世界水平的巨型工程,這好比一個大家庭“兒啼飢而妻號寒”,但為了光宗耀祖,竟訂購了一具楠木棺材存放起來,其愚不可及,不也類乎此嗎?
再說,為了利用水利資源,為了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我們為什麼不先開發長江的上游和支流,在支流上建築小規模的小水壩,不僅投資少,收效快,而且可以促進我國現代化的早日實現,為什麼非要急上三峽工程不可呢?
所以即令三峽工程有一千條理由,一萬條理由可以上馬,應該上馬,我們認為從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看,在本世紀內也不宜上馬,應該緩上而不是急上,遲上而不是早上。我希望力主工程快上者,為子孫萬世,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前途深長思之,切不可草率從事。
如果新華社記者的文章僅僅是為製造輿論,製造空氣,而並不代表中央領導的意圖,那麼中央領導應該表態,說明即使論證會基本結束,三峽工程在本世紀內決不會上馬。這才是安定人心,治理,整頓經濟環境的好辦法。否則將使人懷疑所謂“壓縮基本建設投資”,只是壓縮”小的“,以便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