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陳賽門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 台灣單車環島 — Day 10 苗栗苑裡 → 台北信義 ] 回家,或許你覺得累。記得我,在曬痕消失之前

陳賽門
·
·

2013.04.08(一)

天氣:陰天弱風
 距離:140.88 Km
 累計:1233.4 Km
 均速:19.4 KPH
 極速:46.6 KPH
 時間:7:15:19 (net)

昨天起床時離家是 240 公里,對於回家這個概念只是空頭想想嘴巴說說。今天則是最多不會超過 150 公里,回家這個概念倏忽之間真實而清晰了起來。就像當兵離退伍剛破百的時候總會嘴砲說吝盃退伍要怎樣怎樣,結果真正在退伍那天早上才會忽然發現,「啊,今天真的要退伍了」。

不過當兵最後一天只要全身裝死,時間自然會流逝到接過退伍令的那刻。環島最後一天,裝死是回不了家的,雙腿還是要跟前九天一樣死命地踩才行。

早晨的苑裡眺望

早上跟早起上班的老師一起出門,順便謝過陳老師的留宿。今天是上班日,在小小的苑裡鎮上跟著人潮不難找到早餐店。點了豐盛的早餐,邊研究著等等要走的路線。苗栗是一個不太好搞的縣,主要南北道路不是貼著海走,就是在山裡上下起伏打轉。謝天謝地,今天的東北季風小了許多,打算走著最短路徑從西濱一路北上,繼續把台一線省道擱在一旁。豐盛的早餐吃了半小時,動身之際已經八點。想著今天就算夜騎也是在大台北街頭晃,沒什麼好怕的,危機意識降低許多。

說把台一線擱在一旁,其實前面一小段還是要靠它。台 61 線西濱快速道路在通霄到白沙屯這段是還沒蓋的,暫時還是只能借道台一線。台一線在西部串聯各大城鎮,多半走在內陸地區,通霄到白沙屯這段大概是除了屏東屏鵝公路那段之外最靠海的一段了。因為地形的關係,公路跟鐵路擠在海邊這窄窄的路廓裡,騎在省道上,左邊是偶爾經過的電聯車,再遠方就是防風林與大海,讓人想起台二線上宜蘭大里大溪那段路。只是那時旅途才剛開始,前頂著淒風苦雨,現在的當下已是明朗的好天氣,外帶即將回家的好心情。

比大甲媽祖更難跟的白沙屯媽祖,聽說走超快,而且路線不定,今天走到這才知道明天下一步去哪

借道台一線短短 10 公里,又看到台 61 線在前方出現,選擇往前直行,台一線即將分道揚鑣右轉翻越一些小坡往後龍與竹南去。接下來一路到新竹南寮大約 30 多公里路都是騎在高架快速道路旁的附屬慢車道,(幾乎)沒有紅綠燈、沒有大小車爭道、也沒有忽然衝出來的聚落野狗,除了單調了些之外,實在不失為趕路的好途徑。

眼花撩亂
往左直行西濱台 61 線,單車請放心地走上去側車道

當然,請不要在逆風的時候騎這條路,會很想死的。

今天早上沒什麼風,從遠方的風車群懶洋洋地不太想動就看得出來。當然早上天氣好,下午的事誰也很難說,還是早點趕完這段路。這段路也被苗栗縣政府規劃為所謂「綠光海風自行車道」的一段,看著指標寫著休閒級,姑且信它一回,帶著輕鬆的心情迴轉著踏板。

雖說休閒級又在海邊,但高架道路偶爾也會來幾段上上下下,坡都不難爬,而且到了高點往下滑時往往可以往前眺望前方秀麗的山景海景。後龍溪、中港溪雖然不是知名主要河川,但到了海邊將出海之處倒也是相當壯闊。數度忍不住在橋上駐足,在高架橋上奔馳著,跳過了後龍市區、跳過了竹南市區、也跳過了頭份市區,雖然只能遙望著市區的樣貌,對於無法親身騎在那市街裡感到惋惜,但若真的進了市區,倒也就看不見這臨海高架路上所見的美了。

後龍溪、後龍觀海大橋
彎向內陸避開出海口過河的鐵道
中港溪、玄寶大橋
風車彷彿佇立路中央

往北跨過中港溪進入竹南鎮,也是苗栗最北的一個城鎮,原本高架土堤的台 61 線開始變成與四周道路齊平,也開始出現大量的紅綠燈平交路口。到了常常被以為在新竹的竹南,表示新竹也快到了。進入新竹香山,旋即看到知名的豎琴橋,再往前就是赫赫有名南寮漁港十七公里自行車道,不過今天沒有要繼續休閒下去,找了個路口往右拐進新竹市區,準備經過竹北探訪說好昨天就要見面的娟喵媽媽。

很美的地名
香山豎琴橋,功用是供遊客跨越西濱公路
風情海岸,再往前是十七公里海岸線。在此離開西濱公路,新竹有一堆時間錯誤的時鐘

回到市區道路實在很不習慣,此時差不多是中午吃飯時間,大小車輛行人湧出,取最短路徑穿過市區,停在中華路二段某個紅綠燈前瞥見斑馬線旁有個行人看起來很眼熟,結果居然是在新竹讀博士班的高中同學 Apple。在異鄉還能不期而遇實在很驚人,在花東或南國可能一整天路邊都碰不到十個人類,結果在西部城市連停個紅燈都能在路邊碰到人,只能說夜路走多了會碰到鬼、鄉下騎多了會碰到狗、都市晃久了總會碰到朋友啊。

抵達新竹火車站正好正午十二點整,本日至此騎行約近 60 公里,心態過於逸樂、進度稍嫌落後,不過無論如何跨過頭前溪後還是繞進了竹北市區,竹北新建案林立,想找傳統便當店或是路邊攤還真的尋不著,買了老梗麥當勞,然後拜訪了坐月子中的娟喵學姐/媽媽。

隔頭前溪眺望竹北

難得不是在小七的一餐,帶著滿身汗臭與曬痕光臨几淨茶明的坐月子中心實在有點突兀。看到端著媽媽月子餐的學姐實在很開心(這天大概是我環島過程碰到最多朋友的一天了),剛出生的寶寶被嚴加看管當然不是滿身髒污的我本人可以近距離看到的,不過跟媽媽一起在遙控螢幕前(現在月子中心好高科技)看著螢幕裡的小鬼,有種說不上來的新奇趣味感。

偌大的會客廳裡一邊粗魯地進食一邊跟學姐聊天,如果忘記還要趕路以及媽媽需要休息這件事,大概可以聊上一整個下午。我第一次環島、學姐第一次生孩子,都要卅歲的人了,還是有好多宛如學生時期碰到許許多多有趣的事一般可以分享著。在許多第一次嘗試的事物進程中,總會有許多的不安與期待,我想那正是人生體驗最可貴的地方,如果什麼都不去嘗試、只看別人的經驗分享,永遠也無法了解箇中的樂趣所在。如同沒在七級逆風中騎過車不知道東北季風這麼幹、沒生過小孩也不知道自己的小孩這麼可愛一樣哪(亂七八糟莫名的比喻)。

聊了整整一小時多,螢幕裡的小孩開始栖栖簌簌地動了起來,又該是要照顧的時候了。揮別了可愛的媽媽與可愛的小鬼,小鬼還有好多年才會真正長大,我也還有好多公里才會真正到家。跟學姐說:這女孩如果長大了說她要一個人騎腳踏車去旅行,妳千萬不要阻攔她啊,讓她自己用雙腳去真正踩遍一些地方吧。不過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祝福小禾先平安健康地長大吧。也祝福我自己剩下最後半天能順利回到家。

竹南在新竹南邊,竹北當然就在新竹的北邊了,但還要再經過一個湖口才會到桃園。從義民橋跨過鳳山溪到陸軍湖口基地的南側,一段小坡翻上湖口台地,117 縣道貼著軍事基地的西側走,緬懷了我軍旅生涯近一半時間下湖口基地的紅土台地時光。以前從圍牆的那端望著自由的彼端,現在在牆外,卻有點懷念開著悍馬車不是載長官就是載便當、或是冬天在滾滾紅土裡吹著寒風等待打靶的時光。不同的時間點同樣看著飛機從頭頂飛過,明知道飛機飛的速度快得嚇人,但從遠遠的地方看卻覺得緩慢無比——回顧過去,也像是這樣同樣的感覺。

右方營區、左方湖口市街
無法在大門口光明正大拍,只好用角度遮一下速拍速閃

很快地離開營區範圍(用騎的很快,以前用走的從北走到南可是要 20 分鐘左右),重新回到台一省道上,自此之後真的要一路走台一線回家了。指標說離台北還有多少就是多少,不會再多或是再少了。不過忍不住還是彎進省道旁的湖口老街去看了看,以前在湖口當兵總是在最晚的時間回營、放假出營就以最快的速度直奔火車站回家,完全不會想在湖口多待多參觀,這還是第一次看看老街。非假日的下午,老街空蕩蕩,有些太刻意的紅磚建築或是山牆讓人覺得突兀,不過比起已經快要變成商店街美食街的淡水老街或是九份老街來說,湖口老街還是很有氛圍的一個地方。不小心又逗留了近半小時,天哪,下午三點了,我還沒進桃園。

路名就是湖口老街也蠻妙的

湖口跟桃園楊梅的交界大抵是這段省道的制高點,有點氣喘吁吁的小爬坡,海拔約 200m 左右的高點一到,接著就是歡迎蒞臨桃園縣的親切標語。之所以親切是因為離台北又更近了一步,但桃園境內的汽車機車公車大卡車可不怎麼親切。很愉快地一路下滑經過楊梅、埔心、平鎮、中壢都是緩下坡,但工業區卡車多到不可思議,車速不敢放得太快,也怕已經稍微有點疲憊的身軀反應不過來。騎乘起來,一直有種不暢快感。

進入中壢市區以及桃園市區後,大約是下午四點多,放學、準備下班的車潮蠢蠢欲動。駝著不算輕的行李,不斷在車陣中急煞車、起步、閃車實在很累人。看著龜山2/新莊13/台北24 的里程牌,總覺得無比漫長。尤其曉得龜山還有這趟旅程最後一段坡要爬,肚子漸漸餓了、天色漸漸黑了,不安的感覺再度湧現。找了間便利商店吃了點零食,在外頭的長椅暫歇。放學的中學生們用詭異的表情看著我,眼神大概是說「騎個腳踏車回家有這麼累嗎?」。時間近 17:30,打起精神,準備爬最後一個坡。山的另一端,就是台北了。

以為是艱難的爬坡,大概是以前騎機車走這段總覺得山路又彎又冗長,太過高估了。其實從桃園翻回台北,也不過是從海拔約 100m 爬到 160m 再一路滑到 0m 這般輕鬆的過程。準備了很堅定的決心,結果才花不到 20 分鐘就爬到高點了,有點傻眼。在制高點處稍停了車,拍了張照,穿上了風衣,把過多的決心回收,平靜地準備一路下坡衝進台北。

龜山段制高點

省道在這邊分成兩條,我走的是南側的東萬壽路,北邊還有一條台一甲(萬壽路),兩條都有一定的危險性,路面狀況差、大車多而且車速快死角多,死亡車禍數量常常居全國之冠。不敢掉以輕心,抓穩了龍頭謹慎地過每個彎每個水溝蓋。整趟旅程奇蹟似的沒有任何交通意外,在這個離家不到廿里的地方破功就太可笑了。

六點整剛過,新北市,我到了。接下來的台北市當然就近在咫尺了。

都看到捷運了,再怎樣不濟我至少把車扛進捷運站也回得了家。就像打三國志一樣,已經把九成的城池都打下了然後剩下的電腦敵軍也只是螳臂擋車,但還是要開拔軍隊把剩下一兩座邊陲的什麼成都還是北平打下來遊戲才算獲勝——這段過程通常都蠻無聊蠻雞肋的。騎這段新莊三重台北市的路也是差不多的感覺,平常機車公車捷運跑到不能再熟的地方,偏偏還是要用腳踏車把它完成才叫做環島。微痠的雙腿有點不悅,不過還是逼自己堅定地一步步往前。

選擇騎上中興橋,然後下橋後經過一小段三重市區選擇走忠孝橋進台北市,想穿越象徵性的地標是一個讓人偏執的動力,下了忠孝橋,新光三越與台北車站在望,把車一停,人來人往的站前廣場上,幫這台跑了 1200 餘公里的車與地標合影,好像第一次進城開眼界似地。從忠孝西路再往前一些,到了行政院前的台灣公路原點牌,這裡是四個方向五條大省道(台1、台1甲、台3、台5、台9)的 0 公里起算處,雖然出發時沒有繞經這裡,但總算也讓我在回程碰到它了。台九線的 476.072 公里、台一線的 460.600 公里我在三天前的屏東才剛見過,三天後來到這裡好像看到它們的老祖宗一樣,有種認祖歸宗的感動哪。(明明同樣的地方平常日常不知道已經經過數十次,不過騎著單車從南回到北,那種感覺還是格外不同)

最後的忠孝東路,晚上七點多車潮洶湧,真是要命。用手機擴音放起了宇宙人的 〈大志若魚〉 對抗噪音。不知為何在旅途的尾聲想起這首歌,歌曲的背景 MV 畫面是樂團團員爬上玉山,歌詞說「沒有海浪的海洋,沒有風能改變我的方向。水往下流我偏要往上,就算最後像個笨蛋一樣,結束了我也不要和別人一模一樣」。覺得這首輕快熱血的歌曲很適合給偏執狂當鼓舞時刻的指定配樂,雖然累得像個笨蛋一樣,但至少不要和別人一模一樣。龜速騎在忠孝東路攘往熙來的人潮車潮間,我覺得有那麼一些時刻我是跟路上其他人不太一樣的,一種特異而驕傲的感覺。

在忠孝敦化路口打了電話,跟女朋友約了約略的時間出來松山高中前的出發點路口,讓我至少有點被迎接的感覺。結果我到了卻沒看到人——居然還悠哉悠哉地在家裡準備走出門。

終究一個人出發、一個人經過九天半、踩了 1233.4 公里、一個人去了東西南北四個台灣本島極點、也一個人抵達了終點。

姍姍來遲的人與狗兒,好熟悉好想念。拍完了終點形式照,已經舉步維艱的雙腿還是帶了狗兒在家旁的公園散步尿尿,就跟十天前一樣的習慣一樣的流程,回到家裡有熟悉的晚餐與熟悉的熱水澡,痛快地泡了澡,起身換上久違的家居服。彷彿除了曬傷、痠痛感、與車上滿佈的泥漬之外,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一樣。

當然不可能什麼都沒有改變沒有留下,縱然車上鏈條上的泥垢隔天就消失在下水道、肩膀與大腿的痠痛感過兩天也好得差不多了、肌肉纖維鍛鍊出的強度記憶隨著我的怠惰也逐漸消褪。

過了快一年了,我大腿上一邊各一道的曬痕還在呢。看到那曬痕就想到第六天前進鵝鑾鼻的旭海豔陽,以及那之前:北濱的雨、蘭陽平原的半途而廢、蘇花公路的震懾美、花蓮193縣道的寧靜、台東197縣道的艱辛、南迴公路爬壽卡與車友們的相惜。當然還有鵝鑾鼻之後:屏東攔車人的鋁棒、高雄暴雨前的沮喪、中嘉南平原的狂風、竹苗朋友的溫馨、最終回到家的平靜。留下的除了 2004 張照片之外,還有化成文句這超過 60,000 字的 12 篇冗長文章,當然,還有在這些照片背後以及字裡行間,我所能回憶起一絲一毫的藍天、碧海、白雲、暴雨、狂風、欣喜、沮喪。

台灣,只是開端,希望還有更多的一千公里、三千公里、一萬公里等著——在那曬痕消失之前。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