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车祸集锦下饭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沙田油条
·
·
IPFS
·



星彡P丨文


前两天下午遇见了一起车祸,就在我面前30米不到。


当时我正要过马路买菜,低头玩着手机等待着红绿灯,就听见哐当一声响,然后一句“哎哟卧槽”。回过神来,街对面有辆比亚迪(好像是吧?)已经与外卖小哥电动车发生了剐蹭。


所幸防范区开放不久,大家车速都不快。小哥一下翻身而起,扶起外卖箱子,看起来没什么大碍,只是有点晕乎。我远远瞟了两眼,围观的人不少,有些打开了手机在拍抖音,但很快都散了。



(图文无关)


超市排队的路上,街道的互助群里已经有人在转发事故的照片,提醒大家出门小心,我默默想着应该是同样围观的人拍摄的。


回忆起封控前的日子里,类似的车祸事情我平均每个月都要在市区遇见一两次,不是快递小哥或者外卖小哥撞车,就是在非机动车道上因为争道引起口角。当然,也曾有过围观见血事故的经历。


看热闹是一种天性。在过去,马路上两辆车相撞,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算是本地新闻的一大素材来源。因为很多是社区附近发生的事情,可能只需要一个熟悉的地名、或者是熟悉的人名,就能勾起人的兴趣。


说起来惭愧,有段时间我非常沉迷上网看车祸集锦视频。






A站上有一个我关注已久的频道,叫“交通事故video”,B站上也有类似的一个账号,叫“小明不背锅”


他们会全网收集路边监控、行车记录仪或者是手机拍到的交通事故画面,制作成一个个车祸集锦,在吃饭时间代替了斗鱼虎牙的游戏直播,成为我的“下饭神器”。



(视频一发布,就有不少人蹲守)


而像我一样每天守着UP主更新的人,还有很多。因为这些视频几乎没有重复,足迹也几乎遍布全国,大部分车祸视频都是由于交通违规。



所以看久了你会发现,弹幕们为了归纳概括不同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甚至发展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黑话


比如行人、电动车乱穿马路被撞,我们叫“客厅散步”“客厅骑车”。两辆电动车、或者两辆自行车撞一起了,我们叫“合并同类项”




“绊倒铁盒”,则是指那些马路上乱窜的老头乐,遭遇事故被绊倒在地。


因为车身重心很高,轻轻一撞就会被绊倒,里面的人脑袋碰到哪里哪里受伤,经常被调侃是开着移动棺材上路。



(如果是两辆老头乐碰撞,叫“老年消消乐”)


倘若夜晚开车遇到“远光狗”,强烈的对向来光,会令人出现暂时性的视觉失明,基本看不见前方道路上的障碍。


这时候一旦出事故,弹幕就会出现“光学隐身”



(箭头处有个黑色衣服的行人)


也有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北方冬天路面结冰相当湿滑,有时候你提前踩了刹车,还是眼睁睁滑行撞向前车。


这种使劲浑身解数,依旧无能为力的绝望感,用“绝望冰壶”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与之类似的还有“合格后车”


前方车辆急刹,你看到了,你也刹住了,你没有追尾,你感到庆幸。结果还没等你笑出来,适时的有后车怼上来,被迫进行追尾的连锁。


蓝黄装束的骑手们,骑着改装过的电瓶车穿梭在城市间的身影早已见惯。为了节约时间多送两单,骑手逆向行驶、乱闯红灯的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弹幕们却将自己的语文才华挖掘的淋漓尽致,若是遇上骑手出事的情况,便会感慨“这座城又要多个挨饿的人”,因为“您的外卖已被摧毁”




而上下班通勤、学校放学的时段,城镇的重要路口几乎都会有交警或者辅警巡逻,倘若附近发生逆行、超速、斑马线碰撞行人,在人眼皮子底下发生事故,弹幕会刷过“秒出警”、“光速出警”、“警目前犯”等等。


也有像“原力觉醒”这种,原本是星球大战的梗。说的是,电影里一般发现自己有原力天赋的时候,通常表现为隔空让物体移动。于是当一个人骑着骑着车忽然倒了,弹幕就会调侃,旁边有个刚觉醒的绝地武士在练手。



(交警处理事故中,第一视角遇见开门杀)


如果实在找不出视频车主犯蠢的原因,我们可以说一句“周杰伦全锅”“XXX全责”,归结于背景音乐里的歌手唱得太好听了,令人陶醉其中。


除此之外,弹幕还有另外一套判定体系,比如“鞋飞没飞?头盔有没有掉?”来判断事故(特别是电动车主)的伤重程度。当然,通常这种方法并不准确,因为大家都明白……


10分钟不到的集锦视频,前8分钟几乎都是日常的小碰小剐,最后2分钟才是重头戏。随着BGM奏响,这时候每个观众都该明白,大的要来了。




——所谓“战歌起兮人飞扬”,特别是跟天王、王者(网友对集装箱大卡车的称呼)扯上关系的,几乎都是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当看到卡车冲破车辆或障碍物横扫马路时,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王者开路”


有些视频令人肾上腺素飙升,连智能手表都要报警,难免让人怀疑这是在拍真人《GTA5》呢,还是有《极品飞车》新作的游戏视频流出?



(口昌占戈哥欠=唱战歌)


其实网上做车祸集锦视频的号并不少。


除了开头提到的两位,像B站上也有个近30万粉的账号叫“车祸警示录”。油管也有个做香港主题的“香港交通意外video”,每期视频也在10万以上,看的人不少。




出道已久的“交通事故video”算是老字号,可以追溯到优酷土豆时代,当时便已经开始更新全网收集的监控视频,后来转战AB站。


有段时间,他还吐槽过不同视频网站的审核耻度问题,最后直接签了A站独家,在2020年的时候,甚至成为了A站第一个百万粉丝的UP主。(也有网友说是为了签约费才抛弃B站,但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




这类频道视频主打的一个真实,制作感觉不是一般的粗糙,毕竟没有任何炫技的剪辑,也没有剧本和情节。


就像男人喜欢挖掘机,对于看车祸视频很多人虽然最初存在着抗拒,但很快就会入迷——他们有着令人上头的魔力。



(网上也有着类似的疑问)


当然,社交网络本质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人们在网上讨论交通事故,除了凑热闹的心态,归根到底是在讨论城市百态,讨论道路安全,讨论车辆质量……因为这些都是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


在行车记录仪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虽然人们也爱凑热闹,但是第一手的视频素材往往涉及监控探头,属于官方资料,不太方便公开,通常只能在地方台新闻,或者交通安全的警示教育片里看到。


路边探头的录像画质往往不够清晰,清晰的现场实拍往往又只剩事后的一地鸡毛,于是只能通过围观者添油加醋的解说,了解事故的前因后果,作为街坊邻里茶余饭后的聊资。




不过随着技术发展,高清录像的行车记录仪逐渐成为车主标配,有屏的,无屏的,隐藏式的,后视镜式的……甚至现在不少新车都开始出厂自带行车记录仪了,它们像是车主的第二双眼睛。


功能上是为事故定责提供证据,也有防职业碰瓷的作用。十几个Gb的存储空间,其中几百小时都是远方不变的风景,真正起作用的,也就不到几秒钟。


可生活里就是有一些几秒钟的巧合或者意外,眼见着发生,可能你还来不及掏出手机,眨眨眼就已经溜走,只有行车记录仪默默地、不间断地记录着玻璃窗内、窗外发生的一切。




于是在某些汽车相关的论坛或者社区,最常见光景便是——事故判罚后心里一万个不服的车主们,为了寻求心理安慰,把自己第一视角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发到网上让网友断案,看看到底谁的过错更大。


也有开车路上以第三方视角围观事故,回家就上传车记录仪的录像到抖音快手,只为了记录生活足迹。得亏于此,我们能在网上观察到风景之外的生活百态,这是普通人不曾窥见的真实一面。


谁也想不到,汽车区出来的车祸视频大UP主最后成了帮人戒汽车的(笑)。




我不知道每个点开交通视频的人到底抱着怎样的心态,但想来,没人会愿意让自己成为视频集锦的主角吧。于是就像网友吐槽的“每天10分钟,开车慢又怂”,正视车祸和事故,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不论自己有多少驾龄,有多少经验,都不能在马路上抱有侥幸心理或者掉以轻心。正如“交通事故video”在每期视频开始也都会展示的一句话:“生命冇take two(生命没有第二次),请小心演绎!”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沙田油条向日葵的爱https://tieba.baidu.com/home/main?un=%E5%90%91%E6%97%A5%E8%91%B5%E7%9A%84%E7%88%B1&fr=pb&ie=utf-8&id=tb.1.1cd9ae0f.nzrRWDC8MqXgN29zPMwuCA
  • Author
  • More

这可以表明我们谨小慎微到了何种程度

9吨医保回流药:被《焦点访谈》点名后的隐蔽黑产

中国式家庭「过年吵架」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