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澳門學16號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賭定唔賭?清末廣東政府的兩難決擇

澳門學16號
·
·
澳門命運緊扣賭業興衰,禁賭等同把澳門送入墳墓。但曾幾何時,即清末時,賭還是不賭,對廣東而言是一個極為艱難的決定,而這個決定還與當時葡國殖民地澳門有密切關連。
作者:程偉恆(「在帝國邊陲講故事」成員)

今時今日澳門地,大概不會有人跳出來大聲疾呼禁賭,全因澳門命運緊扣賭業興衰,禁賭等同把澳門送入墳墓。但曾幾何時,即清末時,賭還是不賭,對廣東而言是一個極為艱難的決定,而這個決定還與當時葡國殖民地澳門有密切關連。

清末廣東為何開賭?澳門在當中又扮演何種角色?今天就介紹學者何漢威另一篇研究,讓我們了解當中微妙的故事

沒有麵包的愛情不能長久

清朝一直嚴格禁止人們開賭,視賭博為一大陋習,任何人膽敢踏雷池一步,都會遭到重罰。然而廣東賭風熾熱,用重典也禁之不絕,甚至出現官員收受贓款,包庇開賭之事。但大體上賭博只能地下化,偷偷摸摸進行,直到道光後期。

道光後期,整個社會變得越來越動盪,天地會起事、太平天國事件等,都分散政府對禁賭注意力,也讓地方財政變得越來越緊絀,皆因需不斷調撥資源至軍事方面平亂,同時動亂擾亂了商業活動,使稅收減少,又令政府更加沒有資源禁賭。此消彼長下,地下賭博變得越來越猖狂,促使政府思考是否延續禁賭政策。

1864年,兩廣總督毛鴻賓拘捕一名非法開賭的賭商,商人提出願意以繳交罰款形式作為懲罰,竟獲得同意(Image: 每日頭條)

俗語說沒有麵包的愛情不能長久,理想又何嘗不是。當廣東財政不斷惡化,政府在一些道德原則上,例如禁賭,已無力堅持。1864年,兩廣總督毛鴻賓拘捕一名非法開賭的賭商,商人提出願意以繳交罰款形式作為懲罰,竟獲得同意。消息傳開後,廣東全省開賭情況急劇上升,變相默許開放了賭博。

毛鴻賓的做法無疑是向現實低頭,畢竟廣東急需財政收入,又沒有資源壓制違法開賭,倒不如向賭商收取罰款,再不用花錢壓禁制他們,又可順手賺取一筆,一石二鳥。但這種手法只是地方大員自作主張,嚴格來說違背了全國方針,再加上賭博確實引發了不少社會問題,最後招致監察御史投訴,被中央下令必須禁止這種做法。

禁賭只肥了澳葡荷包,廣東卻沒有得到半點好處(Imag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

原本開始萌芽的廣東賭業,一下了又回到被打壓的時期,但賭商沒有放棄賭業,他們紛紛把陣地從廣東移到澳門繼續經營。澳門就這樣意想不到地撿了個大便宜,據說單單只是番攤、白鴿票已為澳葡政府帶來數十萬圓收入,簡直就是天降橫財。

更令廣東政府尷尬的是,廣東賭風沒有因禁賭而消退,因賭商偷偷把彩票從澳門運到廣東銷售,結果禁賭只肥了澳葡荷包,廣東卻沒有得到半點好處。

越禁賭、賺越多

當時澳門顯然成為一塊「賭博飛地」,廣東越努力禁賭,澳門就賺越多。這樣局面逼使廣東重新思考禁賭必要性,一來賭博沒有因此消失,二來收入盡歸澳門所有,完完全全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廣東開賭打來變局的1884年「中法戰爭」(Image: Wiki)

終於,1884年中、法雙方在中南半島的衝突,為事件帶來了轉機。因廣東處於衝突前線,需要攤分不少比例之軍費,可稅收卻沒有相應增加,根本不知軍費從何入手。此時廣東官民早已深知賭博為澳門帶來豐厚收入,心裡很葡萄,開放賭博聲音越來越高漲,促使中央下令兩廣總督張之洞研究開放賭博之利弊。

張之洞細心研究後,建議開放賭博,一來可以籌得軍費,二來避免澳門進一步坐大。張說留意到賭商遷移到澳門後,澳門越來越繁榮,他擔心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會危害到廣州商業地位(被澳門取代),屆時進一步令廣東財政惡化。他認為廣東禁賭如要成功執行,澳門必須同時禁賭,否則沒有意義。

故事來到這裡,與現實有一定既視感,澳門繁榮似乎自古以來就與中國利益相違背,一方旺則一方衰。

但開賭,亦如打開潘朵拉盒子(Image: digitalhistoryproject)

中央認真思考張之洞的建議後,決定開放闈姓這項賭博活動。但「賭」這個潘朵拉之盒一旦被打開,釋放出來又怎會只是闈姓,例如仍被禁止的番攤就遍地開花。當時就有聲音表示不如索性開放更多賭博活動,彌補不斷擴大的財政缺口,但意見並非一面倒,還有不少人反對開賭。

所以,廣東對於開賭的立場其實不斷拉扯,時鬆時緊,時嚴禁時放水,這情形直到李鴻章上任兩廣總督才有所改變。

1900年,李鴻章就任兩廣總督,馬上就接連開放番攤、小闈姓、彩票等一系列原被禁止的賭博活動。現時並不清楚李鴻章一下子開放眾多賭博活動的動機,但很可能與廣東財政有密切關連,當時中國需對外國賠償,廣東需要攤分的數量不少,故只能用賭稅來籌集資金。總之,廣東開放賭博純粹就是缺錢罷了。

賭定唔賭,That’s a question

在清朝最後歲月中,隨立憲風潮四起,民眾對賭博厭惡感日增,清末民選機構諮議局就大力反對賭博。面對巨大反對聲浪,政府深明單單禁賭於事無補,只要廣東一天缺錢,賭就會捲土重來。為了補填禁賭所帶來的財政損失,官員都想了很多方法,包括增加鹽酒等稅收、印新鈔等等,評估這些方法可行性後,最終選擇向外國借款。

宣統三年,即1911年,廣東正式宣布全面禁賭,其後清朝也迎來終局之戰,再不用為賭博而煩惱。

民國元年(1912年)《廣東禁賭大紀念日》(Image: @mfm_0624)

有趣的事,廣東禁賭前曾尋求香港協助,希望合力向澳門施壓,讓其一併禁賭。可以想像,整個廣東民風如此嗜賭,香港肯定也深受澳門開賭之苦,廣東有的問題,香港肯定不會小。不過不用想也知道,澳門是不會輕易放過賭業這隻「金雞」。

故事最後,作者認為賭業確實為廣東帶來了豐厚收入,帶動了整個廣東經濟發展。民國建立後,這段短暫開賭經驗,為廣東執政者帶來重大啓示,例如有「南天王」之稱的陳濟棠就利用賭業鞏固其在廣東地位,這自然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至於澳門,直到今天還在開賭,但明天,似乎就不太確定了。

#文章篇數:1️⃣3️⃣6️⃣


👉 Podcast|免費電子報|Patreon|徵文活動...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