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竹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香港第五波COVID疫情記事——接種第三劑疫苗

小竹
·
·
香港踏入2022年隨即爆發第五波COVID疫情,還好我與家人在農曆新年前預約接種第三劑疫苗,不用面對一針難求的苦況。然而,接種第三劑的身體不適反應,比第一劑及第二劑猛烈許多。


疫苗中心外有不少長者輪候用「即日籌」名額當天即打疫苗

2月14日是情人節,也是我接種第三劑COVID疫苗的日子。

接種後的不適感較預期的猛烈,整個人精神疲憊,期間居住的大樓被列入強制檢測名單,在寒冷風雨下折騰兩輪完成強檢,身體實在勞累得很,直到今天稍為回復狀態,分享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前因後果。

至於強檢的無奈又是另一個故事,下次跟大家分享。

事先聲明,我不是醫護專業,純粹是普羅大眾的視角,發表一下接種後的感受。

起初願意接種COVID疫苗,最大動機是計劃出國探望身在海外的親戚,但是香港「清零」的嚴謹外防策略,一趟遠門要用上20多天進行隔離,成本太高,出國計劃只好一直延後。

今年一月初決定網上預約接種第三劑,因為眼見許多歐美國家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夏季去一趟加拿大的計劃成行機會變高,所以選擇農曆新年後打針。

意想不到,香港每天的確診宗數從2月1日的84宗飆升至2月23日的8,674宗。染疫數字急增和政府於2月24日起實行「疫苗通行證」的雙重壓力下,激發許多民眾趕快接種疫苗,不少疫苗中心的預約排期到三周後。



接種疫苗後的身體反應

同住家人全部已經接種三劑,全部都是選擇BIOTECH復必泰(BNT),我們剛好在疫情大爆發之前早已預約,否則也要面對一針難求的苦況。

我接種第三劑後的身體反應,比預期的猛烈許多。數小時內,接種位置已經有痹痛僵硬的不適感,微微的寒意從身體內部散發出來,倦意漸濃,四肢肌肉輕微繃緊與熱痛,還有一點鼻萌,最後整晚睡覺不太安穩。第二天醒來,全身痠痛得很,精神很差,但服用兩顆必理痛後,不適感很快就消退很多,而且手臂僵硬感迅速消失,讓人意外。

日間沒有服用藥物後,晚上「作感冒」的徵狀又出現,於是在睡前再服用兩顆必理痛,整晚睡得很好。第三天早上再服用必理痛,其後沒有用藥,身體也沒有出現不適感覺,只是精神持續疲憊,加上要應付強檢,天氣濕冷,整個人很沒有活力。

直到今天(接種疫苗後的第九天),感覺自己稍為回復精力,但在家裡做運動的時候,發現體力大幅下降,兩星期前輕鬆完成的三四個動作,也變得有點吃力,看來有一段日子要加強鍛練,盡快恢復體力。


接種?不接種?

去年接種第一劑的最大不適感是手臂僵硬了好幾天,第二劑的接種位置痹痛的感覺輕微許多,只是往後一星期身體經常感到疲累,嗜睡而已;反而第三劑的不良反應是最差,我也不打算未來日子接種第四劑,逼不得已也不想再打針了。

COVID疫苗在不同人身上出現不同副作用,像我妹接種第二劑及第三劑後,出現低燒。至於快70歲的老媽,除了接種第一劑後打針位置出現痹痛外,第二劑沒有感到太大不適,第三劑還覺得異常精神,一夜睡不著,跟我們青壯年的身體反應完全是個極端。

所以你問我要不要接種第三劑?我覺得要視乎你的需要,畢竟種後各人不良反應不一,最後是自己承受。而且現時接種過後不等於防止感染,專家聲稱最大好處是預防重症或死亡,但目前有不少感染案例本身已經接種了第二劑或第三劑,似乎有沒有「中招」,感染後會否嚴重發病,數據提供的是一個概率,最後個人的病情發展,一切也是彩數。


文章同步上載於個人網站方格子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