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iots of Fire,與神同跑的男人。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
·
IPFS
·
「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舊約聖經‧列王紀下》6:17

「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舊約聖經‧列王紀下》6:17

李愛銳牧師(此為漢譯名,原名利德爾,Eric Henry Liddell,1902 - 1945),或許其名號不甚響亮,說也確實,他的一生,沒有富可敵國的家財萬貫,也沒有長命百歲,但是在彰顯上帝大能的恩典奇事中,毫無疑問,牧師藉主之名寫下了燦爛光輝的一頁。

如同他曾說過的一句話:

 「於挫敗的塵土與凱旋的桂冠中,若有人盡力而為,必能發現(神的)榮耀!」

誕生於中土大清王國末年,由不列顛帝國所管轄的天津英租界區,父親乃基督(新)教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海外宣教士之一的李牧師,是在6歲那年,跟著兄長返回英國。求學時期,擁有矯捷傑出身手的他,已經在校園裡是響叮噹的優秀運動員,還擔任板球隊跟橄欖球校隊的隊長,可說是如假包換的風雲人物!

尤其,

李愛銳更專攻田徑項目裡的「男子100公尺短跑」,每每測試都能夠締造亮眼的數據,因而被體育界寄予厚望,認為他極有機會突破大英帝國當時在夏季奧運的田徑場上始終無法摘下任何一面金牌的「不名譽障礙」……

然而,

當不列顛代表隊即將整裝待發,啟程前往花都之際,隨著西元1924年巴黎奧運的賽程出爐,男子100公尺短跑預賽必須選在主日(星期天)出賽的情況下,李愛銳認為貿然投入競技將會違反了禮拜日單單只能敬拜上帝、領受《聖經》信息的堅持,所以他毅然決然,甚至帶些令人匪夷所思地,果斷放棄了原本奪牌或許猶如囊中取物的項目!

放棄?神?宗教敬虔居然優於國家榮譽?這不是開玩笑吧?

是的,大多數人的反應亦是如此,更甚者,來自英國輿論四面八方的惡意抨擊,此刻宛如狂風暴雨般襲來!

「叛徒!」「懦夫!」,但李愛銳不畏懼外界流言,即使威爾斯親王(後來的愛德華八世)親自關心並勸進了李愛銳,英國奧委會也施加「國家級」的壓力,期盼他維持初衷,改變想法,選擇國家榮譽,回到百米競賽,但李愛銳依舊選擇了上帝。

經過短暫思考跟評估,以及同胞隊友,同樣是百米短跑好手亞伯拉罕(Harold Abrahams)的建議下,藉由再次與神的對話,禱告與靈修,李愛銳對外宣布,決定更改項目,報名大家完全沒有預料到,而且沒有長期充分準備下奪牌機率根本近趨於零的……

男子400公尺! 

這是近代夏季奧運的熱門競技,也是田徑短跑項目中距離最長的比賽。即使前一屆(安特衛普奧運)的金牌得主,南非籍的魯德(Bevil Rudd)本屆未參賽,但面對來自27個國家,59位從國內選拔中脫穎而出的競爭對手,李艾瑞,眼前恐怕不只是一堵高牆,甚至是萬呎之闊的滔滔巨洋。

於挫敗的塵土與凱旋的桂冠中,若有人盡力而為……捫心自問,吾人是否真的嘗試過全力以赴來衝破眼前的層層枷鎖呢?

幾個星期的積極苦練與禁食禱告下,

西元1924年7月6日,星期日,亞伯拉罕於百米預賽中分別以11、10.6秒的成績晉級:隔日的淘汰制準決賽跟決賽,不列顛的年輕人力抗四位美利堅好手與紐西蘭健將,最終以0.1秒之差,10.6秒,亞伯拉罕位英國摘下了第一枚百米田徑金牌。


7月10日,星期四,李愛銳以400公尺選手的身份出賽,奧運紀錄當時是48.2秒,由美國人在斯德哥爾摩奧運(西元1912年)所締造。 

下午兩點,被分在第14組的李愛銳以50.2秒順利通過小組預賽;兩個小時後的第二輪,他以49.3秒,分組第二的成績進入決賽圈,也讓地主選手鎩羽而歸。 

但瑞士選手伊姆巴赫(Josef Imbach)跑出48秒台,打破奧會紀錄!


7月11日,星期五,下午兩點四十五分,十二名取六名的準決賽起跑。李愛銳在第二小組以48.2秒的成績位居分組第一,也讓不列顛有機會看見獎牌,伊姆巴赫48.3秒,同樣進入最後決賽。

第一小組,美國隊的菲奇(Horatio Fitch),47.8秒,再度提高奧會紀錄與挑戰者的奪牌難度。 

下午五點半,巴黎的天空依舊豔陽高照,六位選手等待鳴槍起跑…… 

伊姆巴赫,意外被繩索絆倒,無法完成賽事;

菲奇,48.4秒,卯足拼勁,奮力追擊前方的男人,但還是功虧一簣,屈居銀牌。

47.6秒,衝線時的讀秒,是金牌的凱歌,也是打破奧會紀錄的殊勳,

李愛銳,全能的上帝彷彿親自帶領般,尊主為大的福音忠僕,他,居然奇蹟似贏得了金牌!

沒錯!奧運金牌!


毫無僥倖,當年奧運的最佳紀錄(現在為43.03秒,由南非選手所創),李愛銳不辱使命站上了體壇最高殿堂的頒獎台,更順利擺脫了新聞輿論的質疑與批評,也一舉躍居英國人在體育場上的民族英雄!而且不說您可能不知道,他也是歷史上首位誕生於中國內地的夏季奧運會金牌得主。

當然,神所捎來的祝福有時是處處充滿驚喜的,因為李愛銳不只勇奪奧運男子400公尺短跑金牌,連前兩日舉行的男子200公尺短跑,「竟然」也讓他帶走了一枚銅牌(21秒9)。


奧運落幕,英國取得九面金牌排行第四,僅次於美國、芬蘭與法國。取得愛丁堡大學學位的李愛銳,踏上了父親往昔的腳蹤,受召獻身前往中國華北,一邊傳揚福音,一邊以自身的專業與經驗來改善中國陳舊的體育場館設施...... 

西元1932年,李愛銳正式按立為牧師。

五年後,七七蘆溝橋事變,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人在中國的李牧師持續進行宣教的工作,更作為協助患病的傳教醫師。後來為了替自己的兄長減輕服事負擔,動身前往砲火最猛烈的河北偏鄉! 

即便因政治情勢的變化淪為日本皇軍的人質,但李牧師仍不改其心志,在不自由的地區教導上帝的話語,還親自替侵門踏戶,插旗中土的日軍們禱告,祈求和平早日到來。


「上帝在一片廢墟裏並非全然無奈……」

只不過,

照顧基層弱勢帶來的長期過勞加上營養不良,自己又放棄大好機會來換取自由身的情況下,理應能平安返鄉,為集中營首批僑民交換戰俘的李牧師,於西元1945年2月,還來不及看見砲火的歇息,這位上帝的忠僕、奧運健將,Eric Henry Liddell,不幸因腦腫瘤蒙主寵召,逝世於日軍佔領區山東樂道院集中營。


接續三十餘年的光陰,世人所稱的承平年代,始終有著強國對峙的陰影……

到了西元1981年,由三家片商共同投資550萬美元預算,以李愛銳牧師為故事藍本,些微改編以凸顯戲劇化效果的《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片名取自英國讚歌《耶路撒冷》中「Bring me the chariots of fire」(詞彙的原出處見《舊約聖經‧列王紀下》2:11及6:17)的勵志電影,除票房亮眼,光美國市場即回收足足超越十倍有餘(5,560萬美元)外,更在當屆奧斯卡金像獎裡一舉勇奪四座小金人,還包括了最重要的「年度最佳影片」。

西元1989年,一位任職於香港李愛銳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意外在中國山東濰坊中學一隅,發現了已經被人遺忘的牧師墓地。 

又過了兩年,一個冷戰已然落幕的新世界降臨,愛丁堡大學選擇以蘇格蘭產花崗岩,為牧師在該墓地上築起一座新的紀念碑,碑上鐫刻著《舊約聖經‧以賽亞書》中的一句話: 

「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en.wikipedia.org/wik...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僅是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點滴拾遺,於悄然偶遇的空間現場,是悲歡離合,也是千古風流。在社畜禁錮裡掙扎如我,寫作是窗口也是救贖,手中的經緯,指引我向烏托邦邁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l'ange de l'assassinat...

《戴家兄弟快上車》

科西嘉,194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