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大概没有说不的权利
下午,上完今天的最后一节日本文学史课程后,我习惯性地打开豆瓣,看看友邻们刚刚分享的内容,翻页,点赞,转发,一气呵成。因为豆瓣图书功能遭遇整顿,时间上似乎沉寂不少;尽管评分有所下降,但电影《信条》仍保持着强劲的热度,今天一天大概就这样过去了吧,这样想着,面无表情。然而这时,一张图片跃入眼球——是一张炸号列表的截图。豆瓣不时会有用户因为各种原因炸号,这本不足为怪,但不同的是这种图片的ID,几乎全是至少在今天中午还在首页打过照面的友邻!于是忙不迭冲进常用的微信群,果然已经炸开锅了,几乎在同一时间,半数人都遭遇了封号……有的是好好用着突然弹出去,有的是三十天改判永久。去其他豆瓣群溜达一圈,也多是不解其意的抱怨。
我自己的号怎样了,点开链接,所幸目前为止还没轮到我。再划到自己的关注列表的最底部,莫名其妙多了几十位熟识的面孔。从这一长串的名单上,我看到有什么东西正在飞速逝去。
这是大清洗。一位友邻这样说到。
此时,大概是下午五点左右。豆瓣如往常一般清静,只是有几张图片如送灵车队一般断断续续地游行而已。
然而,就像是同一个地区不断收到UFO的目击报告一般,很快,关于封号的讨论开始了占满整个时间线。后知后觉的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打开豆瓣界面,却发现自己的账号突然变成了一张冷酷的封号通知。
往后再看,波及者众,粗略估计,千人左右。
如果说一个被封号是不幸,那多个人同时被封号就不得不说是灾难了
首页不断重复着: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疑惑?愤怒?伤心?愕然?绝望?战栗?反感?想破口大骂,想期期艾艾,想默不作声,想直言不讳,想倾诉衷肠。管你何种情绪,管你何种道理,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相同的话:依据社区指导原则,该账号已被永久停用。
狙击手架好武器,多点打击,一个不留。
至于原因,想必不用多说也都心知肚明。
我们被迫成为了同病相怜的人,皆因不约而同道出的肺腑之言。
在某一天,我们说了“不”。
在之后的某一天,他们对我们展开奇袭。
这是开始,也是示范。
毋宁说,这就是常规操作的预演和再现。以后还将会继续。
你可以说“不”,但必须得付出代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表达一种不喜欢,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的反对意见都被预设为不安好心,所有的合理批评都被列为外部势力驱使,“不”字被扣上枷锁,背负污名,“是”则登堂入室,加官进爵。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相信那些听着顺耳的场面话,却对角落里真实人物的呐喊置若罔闻。公权力执着于自我贴金,自我称颂,稳坐金龙台,大施一言堂,所有的报纸、微博、公众号都写着“嬴、嬴、嬴”,所有的横幅、口号、教科书都喊着“强、强、强!”所有的官方文件都印着“稳、稳、稳”,我翻来覆去,横竖睡不着,才从字与字之间看出俩字:唬人!
我们说,不相信。但是不相信,是会被相信的人举报的。自由自在说话的空间急剧缩小,连豆瓣也未幸免于难。于是乎这两年,我们见证了多位优秀的豆友的离开与转型,见证了豆瓣史上第一次全首页大禁言,见证了八组的崛起,见证了豆瓣的核心功能读书被强制整顿,同时也见证了今天……
当没法禁止说“不”时,把说“不”的账号解决是最快的手段。
没有任何余地,执行生杀予夺的快刀斩乱麻。
伙计们,这片我们所谓的栖息之地,精神角落,已经不再适合生存了。在这里,用户永远是待宰的羔羊,豆瓣是刀,而握着刀的手依旧正在虎视眈眈。
如果还有留恋的话,就让精神留在这里吧,所有的内容包括记忆一并打包打走。
记忆为人类在网络空间的行走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实体,封号无异于杀人,因此我希望大家能为这些消失的账号,包括我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至少静默一天,在这期间,不再发送任何广播和帖子。
注:时间不多了,珍惜此刻还能使用的豆瓣吧。毕竟封号和封瓣,你只能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