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
几个月前陪孩子看了一部迪斯尼的新片《青春变形记》,讲的是一个华人家庭中,母亲和女儿的青春期搏斗的故事。
最后,以母亲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弃对女儿的控制欲而和解。
电影很好看,非常好的一个以华人家庭为背景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具有普遍性,所有的家庭都会面临青春期的孩子不那么听话,开始变得叛逆的时刻,只不过在中国人家里的冲突也许会更明显一些。
刚刚又看了另外一部电影,就是最近非常火的《瞬息全宇宙》,同样是华人家庭,也同样主要是母亲和女儿之间的争斗。故事的整体框架,与动画片《青春变形记》类似:一个过着琐碎生活的中年妇女,从她和女儿之间一些不同观念所引发的冲突到最终和解的过程。
但是,这部影片远远地超越了这种模式的叙事结构,以我这种孤陋寡闻的角度看,这部电影简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一般我们喜欢的段子,都是在一套公认为正常的逻辑下,推演出来一个荒诞的结论。是的,脱口秀的根本在于逻辑的铺垫。但是,大张伟在《脱口秀大会》里面说,他最喜欢那种神经病一样的段子,反正就是莫名其妙。《瞬息全宇宙》就是充满了这种神经病似的段子。
导演和编剧据说都属于WTF派,英文是What a Fxxk..?翻译成中文就是:这TMD都是些啥?看这部电影的体验,就是一边忍不住地笑,一边忍不住地说,这tm都是些啥破玩意……
小时候经常会做一些白日梦,脑海里编织各种奇怪的故事:有时候独自走天涯,一览众山小;有时候到处要饭,四海为家;有时候又成为武林高手,轻功独步天下;有时候又处处遭人鄙视,在黑夜里瑟瑟发抖……好像人生,未来会有很多种可能。
这部电影,就是两位导演把自己的白日梦拍了出来。每一种人生的可能,在电影里面不叫白日梦,叫一个新的“宇宙”,各个平行宇宙间可以互相穿越,她的女儿拥有瞬时穿越所有宇宙的能力,而她和电影里面的其他人,只能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穿越——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最简单的方式,是把左右脚的鞋反着穿;更进一步的,是大白天尿到裤子上;最夸张的,是把一个柱状物插到自己的肛门里面……看到两个男人屁股上插着两根棍子飞来飞去的打斗,我都要笑喷了。那画面太美,就不放图了。
而各种白日梦的内容,噢,不,各个"宇宙"的场景也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力。既包括了像厨师、明星、功夫大侠等这种世俗的白日梦里面的一般场景,也包括了一些正常人想象不出来的场景。比如,在某个宇宙中,她们两个变成了挂在树枝上的两个布偶,更出人意料的是,在一个没有生物可以生存的宇宙中,她们变成了两块在悬崖之上的石头。
作石头的时候,母女俩也有一段对话:
“我们都很愚蠢,渺小而愚蠢的人类,我们就是这样。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地球看作宇宙的中心,杀戮折磨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直到我们发现,地球其实围着太阳转,而这个太阳也只是上万亿个太阳中的一个而已。
再看看我们,竭尽全力处理一个宇宙中存在的事情,而天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宇宙。每一个新发现都只能用以铭记我们的渺小和愚蠢。
而谁又知道,让我们觉得自己连屎都不如的,下一个伟大发现是什么……“
至此,电影又拔高到了另外一个高度:谈论起了生命的意义,并引出来“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的平庸化》书中把“虚无主义”分为以下几类:
认识论虚无主义:对知识可能性的否定(知识不分对错);
真理虚无主义:对真理现实性的否定(不存在真理);
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虚无主义:对独立存在的世界的否定(没有什么是真实的);
伦理或道德虚无主义:对道德现实性的否定(没有善);
存在主义或者价值论虚无主义:对虚无和无意义的感受(生活没有意义);
我们大家熟悉的是最后一种,不论是“躺平”,还是“人间不值得”,还是“垮掉的一代”,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虚无主义的影子。
说起虚无主义,那必须要说起尼采。
尼采把道德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我们平时所主张的是“奴隶道德”,用来攻击强者。尼采说奴隶道德最根本的表现是产生怨恨的情绪,怨恨者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人生观?尼采说他会产生像俄罗斯式的宿命感:俄罗斯的远征军因为路途太艰苦,于是他们怀着宿命论的想法躺在雪地上不再动弹,这是一种彻底的自我放弃,把身体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程度,让自己的意志开始冬眠。这就是真正的“躺平”。
虚无主义从根本上讲,是真理和知识之间的断裂。尼采说“上帝死了”,杀死上帝的其实就是他最虔诚的信徒。假如上帝是真理,服务这套真理的知识却逐渐推导出了推翻这条真理的结果。尼采断言我们的知识其实只是无知,我们的真理其实就是谎言。
简单说吧,虚无主义产生于自我怀疑。或是因为见识的长进、眼界的开阔,也或是因为挫败感、无力感,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执着、曾经相信的东西。自我怀疑反过来也是学识进步的基础。推演开去,所有声称是永远正确的东西,都必须对其抱有警惕之心,很大可能那就是谎言。
对每个人来说,自我怀疑其实非常难:怀疑自己一直相信的东西,是违背人性的。
经济学上讲,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互相合作。如果把一只猴子和一个人,同时投放到一座海上荒岛,等几个月后人可能只剩下骨架,猴子还在欢快地跳来跳去。但是,如果把100个人和100个猴子投入荒岛,那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人和人之间的合作使得人类主宰了地球,而合作的基础就是共同的信仰,如果让一个人怀疑自己相信的东西,就等于把他从社会中驱逐出去,这种恐惧,深刻在人类的基因里面。
但是,自我怀疑又是如此重要,没有他也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
而虚无主义也并非是坏事,它就像是一场激烈比赛的中场休息。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不再执着,调整态度,说不定就能找到另外一条路。尼采说,“杀不死我的,终使我变得更强大。”尼采并不消极。
尼采也说过,“爱同样是最自私的,这是占有一切的情感策略”,多少父母以爱的名义横加干涉孩子的生活,多少相爱的人以爱的名义彼此伤害,根源就在于这里。电影里面,母女二人最终的和解,我看也不见得是领悟到了虚无主义,只是当妈的想通了这点:相较孩子需要父母的呵护来说,父母其实更需要孩子的陪伴。
而且浪迹了那么多宇宙,心中原本对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应该已经幻灭了吧。(此处应该提一嘴《夏洛特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