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灣人的TOEFL iBT應試守則
我覺得托福考試最有趣的一點是,它完全體現了當一個人使用中文或英文思考時,邏輯會變得完全不同,也會做出完全不同的行動和選擇。比起英文程度(當然那是基本),這個考試更加需要順暢的切換思考模式,甚至調整個人的性格。就像ㄈㄈ尺(對「跨國戀(cross-cultural relationship)」的蔑稱)之所以很難,因為兩個人從小處理事情的方法和環境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順便問:有人會想知道更多關於我的失敗CCR經驗嗎?)。所以雖然相較之下,以滿分120來說,我的分數100分不是很高,但還是想寫這樣一篇文章。希望大家在考完試之後,能把自己帶回一種「綜合國情」的思維,而不是就被托福式、美國式的邏輯帶走了。
前情提要
報考前,首先當然要確認考托福的動機:它的報名費非常貴(220美金,約6600台幣,考試前一週內臨時報名加收40美金),效期非常短(只有一年),必要出國(特別是美國)或者有特定學術研究需求才去考。
接著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參閱兩篇Medium上的應試心得(第一篇、第二篇)後,建議跟我一樣沒在國外住過,也不是外文、翻譯相關科系的人,想要100分以上還是乖乖報名補習班。我和妹妹都是仗著從小學英文、講英文,基測、學測(暴露年紀⋯⋯)各種英文相關考試從來沒念過書就滿分,所以硬是沒有補習,也就得到最高分只有100分的下場。
另外,我平時是一個藝文工作者,也是自由譯者,自己有在寫文章,強迫症會去注重文法、細節、「信達雅」,這對於考試可能反而是一個阻礙。
要注意的是,我是因為最近同時有幾位朋友要報考才會寫這篇文章,自己上次考試是2020年,資訊可能不是最新的。
加上我沒有受過專業教學相關訓練,只是因為接觸時間早機會又多,有一點像是學母語一樣,雖然知道正確的講法,但不會特別清楚文法到底為什麼對或錯,很難像正常補習班英文老師講解副動詞怎麼接之類的,有時候解題方法聽起來會有點偏門。
我在讀和聽可能幫不上太多忙,因為考三次都不算有準備,只做過模擬考就滿分或接近滿分(29–30),不過口說有從很爛(17)到好(22)的經驗,從考試的角度,寫作一樣也只有中上程度(20–23)。
在這篇文章中,我主要的參考經驗是自己在2019年改制前考過兩次,改制後考過一次,還有我妹妹在改制後考過的一次。
一、閱讀要抓重點
大家可能都已經知道,千萬不要從頭開始讀文章,先看題目再看資料,一定要全部做完。如果真的有不會或很難的題目,可以先跳過,但前提是你有預留作答完檢查的時間,記得回來。
就像平時的閱讀習慣(除非是文學作品或研究、工作需求,建議讀第二遍時再開始查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單字直接跳過,通常完全不會有影響。
會有一題專門問一個單字的意思,我一開始覺得這個設計很怪,通常有能力考托福的人應該完全不用看文章就知道,不幸的話才需要從前後文判斷。
不過,如果是一個真的比較少見的字,從文章也猜不出來(但通常一定推斷得出來!),「拆字」是一個基本的方式。
題目也許不會給一個可以拆的字,但如果答案裡有些字的字首、中段、最後1–4個字母的意義(譬如a-/ab-/abs- 表示「分離、否定」)可以辨認出方向,也會很有幫助,如果同時有兩個詞的意思接近,它們可能就都不是答案(但我也遇過兩個很接近要選最適合的⋯⋯這麼一想它還是設計得滿細心嘛)。
二、聽力要注意細節
跟閱讀一樣,要會抓重點,也要特別注意像是時間、場地、情境中提到關於某件計畫的執行方式等等細節。
但這裡不像閱讀測驗有完整的文本,所以更要訓練自己做筆記的技巧。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一樣。
由於我屬於一個很淒慘的星座,除了記仇外記憶力特別糟,平常就容易聽錯事情、認錯人、跟對話對象完全處在不同頻道⋯⋯所以我必須幾乎像逐字稿一樣記下所有內容,但這需要特別的練習,不建議每個人都這樣做,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因為一件太小的細節而忽略重點。
三、口説要強調態度和邏輯
小時候,有一次同樣也是能夠流利運用中英雙語的好友Tammy,向我解釋一件生活瑣事,她開口就是一、我要幹嘛幹嘛,二、⋯⋯三⋯⋯、四⋯⋯。那時我驚呆了,因為我是一個連履歷寫完,都還需要把最後一句跟第一句順序調換的人,而且中間的思路錯綜複雜又跳躍(同樣是星盤的錯,絕對不是我的問題),第一次看到有人用條列式表達沒有被要求一定要條列的事(譬如自我介紹,而不是組裝電腦的步驟)。
在托福的口試,我就必須強迫自己成為Tammy。慣用條列式的思維,或是偏向英文的語感並沒有不好,但平常如果沒有要吵架、算錢或工作,我找不到特別要求自己條列事情、用氣勢跟別人比拼的原因,因為對我個人來說,那會錯失好多意外的驚喜。
但是現在要考試,所以我們進入托福邏輯模式:首先,Tammy一開口就非常有氣勢,換成我的話,我如果做自己,講話就會糊成一團。考托福講話絕對不能糊,考場許多人同時講話,評審也要一次聽這麼多人的回答,我認為態度真的比內容重要;很重的台灣口音、帶有些微文法錯誤但內容順暢、有抑揚頓挫(甚至很讓人憤怒的誇張那種)的考生,會比沒有口音、文法一百分,但是平板偏小聲、對內容沒自信的人還高分。
接著,Tammy 說話邏輯清晰,不像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善用筆記,條理分明、預先整理過的內容也能幫助你掌握時間,因為作答時間內話沒有說完,或說太少都會大扣分。
再來,連接詞很重要,如果你跟我一樣平時口語表達就真的有困難,面對公開發表像是肢障被逼上台跳舞,「首先、再者、最後、最重要的」這樣的詞可以營造出你很有邏輯的假象,就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也可以達成像是影片利用後製剪接,讓你的肢體動作看起來好像沒有超級不協調的效果。
最後,我會說內容「不重要」,是因為托福的目標是瞭解你會不會講英文,不是在相親。我第一次考是高一,被問汽車鑰匙不見怎麼辦,我不是不會講英文,是真的不知道怎麼辦⋯⋯。這絕對不是衡量最佳方法或是道德標準的時機,也跟你個人實際上到底會怎麼做完全無關,所以比起像我愣住五秒鐘,直接說偷一台都會比較好。
其實,有手機 app 可以事先預習題庫,熟悉口說不同的題組,甚至能直接把示範回答背起來。但我下載過一款整體而言超級棒,偏偏有一個回答為了展現自己去過美國,竟然學黑人腔調——拜託,請千萬不要這麼做,也請沒有非洲血緣的人一輩子不要使用「尼哥(nigger,因為意義經過轉化,黑人自己很常使用,時常出現在大眾文化中的歧視性黑人稱謂)」這個詞,謝謝。
四、寫作要設定目標
一樣延續口說測驗的方法,整理好、寫好大綱、寫完文章是最基本的,有文法小錯誤,但思路清晰還是可以得到高分。
我這裡提供的撇步,就是先設定想拿多高分。如果只要通過,建議直接用各種教材上的範文來變通,因為使用非母語真正完整發表自己的想法,通常會需要更多時間。但如果想要接近滿分,就要寫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主題和內容。
最主要的一篇文章,通常是詢問你關於一件事情的論點。把其他人沒經歷過的、個人真實經驗放進去是一個選擇。不過,題目的問題往往是「你覺得學校要不要放垃圾桶」,或是「全球暖化重要嗎」這類回答只有兩種(務必要選一種,不要貪心說什麼有人覺得重要有人覺得不重要);所以虛構一個完全不是自己的人設,説全球暖化不重要,因為實際上它可以幫助你賺更多錢等等,如果你講得出如何因為全球暖化而賺更多錢的細節,也是一個認真可以考慮的選項。
如果評審實在覺得太荒謬,至少還是會有中級的分數,我拿20分那次就是因為實在不知道要寫什麼,又想挑戰超過中級,寫了一篇荒謬到我現在不敢講出內容的文章。
跟口說一樣,會使用語言、有邏輯思辨能力(即使強詞奪理)、態度堅定最重要,這不是在法庭,不是在相親,也不是在創作代表自己的作品。平常我對自己翻譯或原創的文章都有許多堅持,但那就需要非常多的時間,還有各種工具。
免費資源:
Magoosh 非官方預試(解答詳細)
口說技巧(由 Sophia Yu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