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太強硬 」EP2 Podcast 雜談_外省與本省小孩的時代火花
要在今日意識形態漫天壟罩的台灣,好好聊聊這集的主題「外省與本省小孩的時代火花」,我們幾個只能用壓力山大來形容。要怎麼好好地在這個議題上面發揮,又不去扯到政治問題,三個人傷透了腦筋。為了這個主題發想,線上brainstorming至少歷時4小時之久,最後才想到,所有種族、文化、歷史議題當中,最能保持中立的common ground,莫過於「食物」了,於是這一切的開端,我們決定從「大薄片、擺夷料理、龍岡米干」等無辜的地方美食開始切入。
為什麼會想做這種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全世界的話題?這和我們對於節目的期望和定位有關。我們很希望能夠在幽默又不失輕鬆的氛圍當中,去做到「挑戰政治不正確」這件事情。這樣的期望也很直白地反應在頻道的命名「這樣太強硬 This is Too Hard」。網路氾濫的時代當中,人們逐漸被社群媒體給豢養成浮躁、焦慮,同時備感孤寂的生物。90後的我們都染上了強迫症,必須隨時隨地做出能夠讓別人「喜歡我」、「認同我」、「來按我讚」的舉動,也因為如此,主流媒體與政治正確的思想成了唯一的真理,唯有如此附著在政治正確之間,自己才不會被放逐到社群的孤島上,而我自己則是一直很不爽(叛逆)這件事情的。
我深深相信萬事萬物沒有絕對,一切的定奪全端看「你」這個個體是怎麼思考、如何判斷。然而現今社群媒體所鼓勵的譁眾取寵,卻逐漸奪去每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所謂「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and that is it. Everything else is open to interpretation,如果活在世上沒有辦法擁有屬於我自己的思想與哲學,那麼我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也因為如此,我希望能夠透過這個微小到不行的發聲管道,來開啟一段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理解與思辨。
說回這期的主題,「外省與本省小孩的時代火花」,我自己在這期的節目當中,扮演的是外省第三代的代表。我父親的老家來自山東臨沂,爺爺從前是跟著國民黨軍隊抗日的地區警備隊大隊長。七七事變後,山東省在日軍的大舉壓境之下,迅速淪陷。當時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為保存自身實力而選擇撤退,結果於日後被蔣下令處決。爺爺當時沒跟著省主席撤退,他轉身把軍服脫了,把「盒子炮」收進大衣口袋,白天成了一個平凡的農民、照顧妻小,晚上則轉身一變,當起了抗日游擊隊員,就這樣,一路打到了1945年。
歷時八年的抗戰,現在只能用一語帶過,這八年之間,經歷了多少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我無法想像,也無從得知。然而八年的烽火連天過去了,換來的卻不是殷殷期盼的和平,而是下一場永不見天日的動盪革命。北方的共產黨迅速攻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爺爺只得動用所有軍隊與國民黨的關係,設法從山東輾轉乘船來到台灣,並在桃園落腳。當時的桃園龜山,一畝地只賣50元。奶奶曾試著說服他透過和黨的關係,趁機買點地,好在台灣過生活,他聽聞便會大聲地斥責奶奶:「買啥地?家裡有的是地,家裡那地,大得連馬匹都跑累了還跑不完。咱遲早要回家的,在這島上買啥地?」。
時間快轉六十年,爺爺此時在我的記憶當中,已經走不太動了。在飯桌上吃飯時,他會叼根黃長壽香菸,用厚重到不行的山東腔調,看著我的眼睛,問我學校最近怎麼樣、功課還好嗎?並且交代我要好好讀書、不要學壞。當時年少叛逆的我,總應付式地回應「很好、一切都好」,我當時並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爺爺老是要問學校怎麼樣、功課怎麼樣,難道就沒別的東西好問嗎?長大後才知道,在他的時空背景裡,有著「聯中」和「聯大」這樣的組織,在戰亂時期,那些淪陷區的學生們,就這樣跟著老師,一邊逃難、一邊扎營讀書。逃難時那些掉了隊、沒跟上的、活活累死的、被流彈打死的,也就直接被時代的巨輪殘忍地碾碎,再也見不著家、爹娘也就沒了孩兒。當然,年少無知的我,又能夠理解什麼。
爺爺離世前,僅僅回去過山東一次。身體老了、走不動了,經不起搭飛機的折騰。再者,就算回去了,又有什麼好看的呢?雖然地名一樣、座標不變,然而從前的家鄉早已物換星移、事過境遷。所謂的「家」,早已不再是家。那他所謂的「家」,到底在哪裡?Willy在這集的Podcast裡問起我這個問題,問我「有沒有看過爺爺在台灣時,針對自己身分認同而表現出混亂的模樣」,我當時氣急敗壞地回應「什麼混亂?沒有混亂啊,他的身分認同就是在對岸沒有錯啊!」,然而我忘了加上備註,「他的身分認同是1949年以前的山東臨沂,他的家也永遠停留在1949年的山東臨沂。也因為如此,他注定一輩子都抹不去這股刻骨銘心的鄉愁、也注定永遠回不了家」。
這麼一個沉重、充滿時代感的故事,讓我很難在Podcast內用輕鬆的口氣,若無其事地閒聊,也因此在這一次錄音的過程中,我要不就是氣急敗壞地搶話,要不就是給Esther打pass,請他幫我接話。因為我感覺自己永遠沒辦法好好說清楚這段屬於「外省人」的故事,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透過這樣的一期Podcast,嘗試讓這麼一個這麼沉重又難以入喉的議題,也許變得順口一些、也許變得容易消化一些。我們不期望真的能做到「拋磚引玉」,但至少能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在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小時代當中,為這批被小時代所淡忘的大時代老兵們,留下那麼一丁點的、最後的痕跡。
大時代底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痛,我們的痛,並不會比人家還痛。我相信,不管是「外省人」,還是「本省人」,在大時代的背景底下,都有一段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因為如此,我非常感謝兩位夥伴在節目尾聲時,為這一期的內容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註解。
台灣的政治人物,不斷地在歷史節點上大喊口號,要求「轉型正義、正視歷史」,這件事看似立意良善,實則卻是為選票而一再揭露受害家屬的瘡疤。我們身為平民百姓,不需要去追求什麼「世界大同」的偉大理想,然而我們仍然能夠盡一己之力,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表現,放下那些屬於歷史的傷痛與情緒、忘掉那些政客嘗試灌輸給你的仇恨意識,並且用一份理性且包容的心態,來傾聽屬於彼此的一段故事,如果還能做得更多,那就試著真心且誠意地,去嘗試理解與諒解那些與你不同的立場。
畢竟到頭來,2020年的今天,不論你是「本省」或是「外省」,在台灣的我們,其實早已融為一體,你還想跟誰鬥?我們都是一家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