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適時向子女示弱

知秋
·
·
IPFS
·
什麼都可以扛、為子女著想,維持著巨人形象,子女可能會忘了你老了,眼花了,體力不行了。

3年多前,因糖尿病併發症腎功能不良的公公需住院好幾天,提醒先生要和小叔協調晚上輪流去醫院陪公公,讓白天照料整天的婆婆可以回家好好睡覺休息,不然婆婆身體會吃不消。

和大姑在醫院碰面討論此事時,疑惑地說:「為什麼他和小叔需要提醒才知道晚上應該到醫院顧爸爸,讓老媽媽晚上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一下?」

理性的大姑分析說,先生、小叔和她,從小到大看到的婆婆太堅強,什麼事都可以一肩扛,公公事業失敗欠債纍纍,白天從事教職,晚上兼差,趁沒課空檔做飯,中午還可以送便當到學校給3人,拉拔他們3個長大。

已邁入中年的大姑、先生、小叔皆非常高大,但在他們眼裡,身高不到160公分的媽媽才是女巨人,撐起一個家,卻未意識到當時近75歲的婆婆易失眠、心律不整、高血壓,在家就會睡不好覺,更何況醫院陪病床不好睡。

大姑曾提及,原本大學想念研究性質系別,婆婆一直力勸她念師範大學,學費便宜,畢業又可從事教職,她不願像媽媽一樣,一度極為反抗;先生曾抱怨,原本想念建築系,因分數只能上私立大學建築系,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只好念公立大學,而媽媽卻讓不愛念書的小叔念學費昂貴的私立高中。

每每看著辛苦一輩子的婆婆,因為節儉、注意細節、講求健康,嘮嘮叨叨時,大姑、先生、小叔露出的不耐煩,甚至出言頂撞;而公公總是像朋友一樣,和先生、大姑相處融洽。旁觀的我會同情起她來。

反觀「偽單親」的一位記者前輩,先生常年在外地工作,她雖一人帶兩個孩子,但從不會在孩子面前裝全能,從小就把孩子放生,托朋友帶、找別人幫忙接送、請鐘點家教幫忙,自己生活中該有的交際、娛樂沒有少過。

這位記者前輩及先生收入豐厚,記得她兒子卻曾憂心地一本正經地跟我們說:「我們家很窮,所以我媽必須忙著工作,我要自己自立自強。」前輩兒子果然獨立,大學畢業到台北工作,上進又努力,念國立大學的女兒也是獨立懂事,一點也不媽寶。

為人父母該適時向孩子示弱,什麼都可以扛、為子女著想,維持著巨人形象,子女可能會忘了你老了,眼花了,體力不行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知秋曾是為普羅大眾採寫的「文字工人」,轉行多年重拾筆桿,書寫生活感懷、職場體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採訪過最深刻「人怕出名」的故事是《乞丐囝仔》

《絕世網紅》和「白飯之亂」:社群關注一般人難以承受

會不會配合高層政策,逼退資深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