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匿名正義:抹黑中傷、獵巫肉搜,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籍,強烈推薦大家閱讀!
圖片來源:博客來

你可曾注意過網路新聞底下的留言區出現辱罵、訕笑、詛咒的言論?抑或是當社群平台出現了一則指控批評的貼文而引起你也同聲一氣的留言及分享,最後還上了新聞版面成為了熱議話題呢?

這本書由日本的《每日新聞》採訪團隊透過真實新聞事件來帶領讀者一同思考及探討關於網路的匿名發言所衍生的霸凌問題,也直指排山倒海而來的惡意中傷言論不僅會使當事人心生恐懼,甚至會因為無法言說的心理壓力而把人逼入輕生的絕境。

到底說出那些惡毒言論的網友們是基於什麼樣的心態而打下那些字句呢?這些人有特定的職業、年齡或樣貌嗎?歸納出來的結果多半外貌極其平凡,也看不出來性格有暴戾之氣,甚至根據有些加害者自述在現實生活中沈默寡言且溫和有禮,可是一旦躲在鍵盤背後加入網友對特定人士的批評與撻伐便能使自己感受到歸屬感,而這些人共同的特徵都是「溝通能力」很差,在缺乏被理解的孤獨感中任意踐踏在網路上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即便有些人在事後感到懊悔,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加害人始終認為自己只是跟風蹭熱度,罪魁禍首應該是起頭的那位網友。

在書中提及的受害情節之誇張令我瞠目結舌,不僅是網路上的文字攻擊,甚至在現實生活中也展開失控的跟蹤、惡搞及死亡威脅,當許多無中生有的惡意如同病毒般蔓延開來,蠱惑並煽動著缺乏判斷力的網友們,被害人再怎麼有堅強的心理素質都恐難抵擋這些獵巫行徑,因為這並非單純不要接觸社群平台就能解決,還會禍及受害人的現實生活及親友性命安全,然而報警及提告也不見得能真正制裁這些發表不負責任言論的加害人,雖然能達到遏阻的作用,但對受害人身心損害已造成了永難抹滅的陰影。

曾經聽過有人義正嚴詞地說社群平台是私密的,也唯有社群平台才能盡情暢所欲言,講一些在現實生活中所不敢言的,正好書中有提及這些人的思考邏輯認為「網路是一個有別於現實的空間,是一個特別的世界」,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不應該做的事情,在網路上也不應該做真正有問題的並不是網路這個「裝置」,而是使用者是否具備「人文素養」?

身處網際網絡時代,使用社群媒體已是人際溝通的方式,不應該去要求內心比較脆弱的人就不要使用,也不能因為對方是公眾人物就肆意批評抹黑,當我們按下讚、分享或留言的當下,都要先理性思考過後再行動,千萬要謹慎看待自己的一言一行,當我們用輕率的態度去恣意發表言論,那就要有心理準備接受反擊甚至是訴訟。

批評與惡意中傷是一線之隔,而我個人認為沒有根據事實的嘲諷與指控也該自我克制,別以為沒有指名道姓就沒有法律問題,事實上指涉的人能讓眾人明確聯想到特定人士就足以構成法律問題。面對嚴峻的網路輿論考驗,我們人人除了要鍛鍊堅強的受挫力,也要具備搜集證據的行動力,讓那些打著「言論自由」名號而行實質傷害人的行為能受到相當程度的抑制。

大家是否有經歷過惡意中傷或抹黑呢?你的心情或因應之道又是如何呢?根據我個人過往的經驗,我觀察到加害人確實在現實生活中缺乏自我認知與人際溝通能力,當他們對人編造出謠言的同時,或許也是他們內心最需要幫助的時刻吧?!有時候轉個念,會執著在網路上散佈惡意的人,肯定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成就感吧?!當心中作如是想,鬱悶也差不多一掃而空了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幸福親子教養:跟著阿德勒成為高情商爸媽,教出自信、獨立、勇敢、合作的孩子

【兒童繪本】去看牙

不存在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