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01

吴羽
·
·
IPFS
·


2018年夏天的暑期读书札记,时居上海。9月回到广州写下。

「其实很惭愧。四十来天才读了一点点书,而且拉拉杂杂,谈不上有章法。」

《花之寺》、《地之子》、《南行记》这三本书是为了「补课」而读。凌台艾这三位作家的作品大多是通过文学史了解而不曾真正读,因此算是补课。

An Ideal Husband 则是个人兴趣了。对于英文我一直抱有浓烈的兴趣,所以每天都要读。

《商周》是想了解贾平凹早期的创作面貌。实际上并不是很喜欢(一个不专业的表述)。

《紫禁城的黄昏》 为了好奇而读。这本书算是读得不释手的,庄士敦或多或少的猎奇心态,也满足了我的一部分好奇心。从多个管道触摸历史细节,无疑也是好玩的事。甚至能通过这本书对王国维、辜鸿铭有更多的了解。

《生活在别处》不知道书名是不是梁实秋本人取的,消遣型的散文集。生活在别处,别处皆可有生活。做个结石手术也有一番道理情怀要发,生活舒畅的话生病手术也没有什么愁苦。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我无法在腿部手术后大发悲情,因为从各方收获的爱意,剥夺了我强行诉说凄惨的基本条件。

《徐玉诺诗歌精选》有论者认为鲁迅的散文诗受到了徐玉诺的散文诗的影响。徐玉诺的诗歌,写法还是比较现代的,最喜欢其中一首《小诗》:「人生最好不过做梦/一个连一个的/摺盖了生命的斑点。」

《还乡的可能性》第一次读于坚的诗论。于坚对字词很斟酌,古文修养也不错。因为是论文集所以有些观念不免在书中重复出现。以后去昆明应该要去尚义街和麦田书店。让诗歌回到现场的观点其实是不错的,但我总觉得在一个清吧一群人听着布鲁斯读诗念诗,好做作啊。不过貌似瞿永明也喜欢这样。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诗歌有在地感的。有人问于坚会不会专为女儿写诗,于坚说不会。对女儿的表述,于坚的措词是“每天在书房,写诗……接初中生回家……”突然间又觉得不做作了。

《多余的话》 瞿秋白「我的被迫从政的自白」。生活就是一出波澜起伏的戏剧,可是谁说这种掏心掏肺的自述,没有可能也是一种表演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吴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大量观看

不跟陌生人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