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拼死也要立刘协当皇帝是缺心眼吗

你猫哥
·
·
IPFS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你猫哥说了”,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找到)

读《三国演义》,有个细节我一直心存疑问。

整部书刚开始时,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宦官,召董卓带兵进京。没想到计划泄露,何进被宦官先下手为强给宰了。于是京城大乱,一群宦官挟持着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外逃。路上正遇到董卓,董卓带兵保护着一帝一王回到京城,开始了他位极人臣为非作歹的生涯。

对于董卓和刘辩刘协的初见,书里是这么写的:

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帝亦大惊。袁绍骤马出问:“何人?”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栗不能言。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曰:“来者何人?”卓曰:“西凉刺史董卓也。”陈留王曰:“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卓应曰:“特来保驾。”陈留王曰:“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

你看这里头董卓这个逻辑很奇怪。他跟刘辩刘协说话,刘辩吓得话都说不利索,刘协比刘辩小好几岁却能对答如流。董卓觉得刘协比刘辩聪明,所以打算废了刘辩另立刘协当皇帝。

董卓进京,就是来夺权的。对于这么一号人来说,应该是皇帝越无能对他越有利。事实上,历史上很多权臣都是这么做的,年长的皇帝死了,自己扶持一个幼童上位,比较好控制,方便自己掌权。可是董卓为什么摆着一个现成的弱智皇帝不用,还要费挺大劲换一个聪明点的上来呢?

有一种可能是刘协岁数比较小。但是这场大乱斗发生时,刘协也已经8岁了。

不要以为8岁的孩子啥也不懂。东汉还有个皇帝,史称汉质帝,也是小小年纪就被权臣扶持上位,当时那个权臣叫梁翼。梁翼这个人太嚣张了,汉质帝有一次在朝会上公然指着梁翼说:“此跋扈将军也”,搞得梁翼很尴尬,也很火大,没过多久就把质帝毒死了。

汉质帝,享年8岁。

汉质帝被害,距离何进宦官之乱,只有区区43年。一个能说会道的幼童天子会给权臣带来多大麻烦,董卓心里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董卓为什么不惜跟袁绍等一堆高官闹翻,也要扶智商高一点的刘协上位呢?

《演义》中找不到的答案,就得到正史里去找。

正史对这段会面的记载和演义大体一致。但《后汉书·董卓传》提供了更多信息:

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

这里比《演义》更多的两个细节是:1.陈留王刘协是董太后养大的;2.董卓自以为是董太后的同族。

关于第一个细节说一下:汉灵帝有俩儿子。大儿子是正宫何皇后生的刘辩,二儿子是王美人生的刘协。何皇后这个人比较狠,怕刘协跟自己亲儿子抢皇位,就设计陷害王美人娘俩。结果没害成,还差点把自己搭进去。搞得汉灵帝和汉灵帝的娘董太后都很生气,董太后为了保护小孙子,就把刘协接到自己宫里,由自己抚养长大。汉灵帝晚期,在立太子这件事上比较犹豫,以董太后为首的保刘协派和以何皇后为首的保刘辩派斗得很激烈,最后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这上头。

第二个细节更有意思一点:董卓自以为是董太后的同族。

同族这种事,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自以为”算怎么回事?

而且董卓祖籍甘肃,生于颍川(河南);董太后是河北人。史书中俩人的家世也没有什么共同轨迹,董卓凭什么认为他是董太后的同族,就凭一笔写不出俩“董”字么?

但如果细看董卓的资料,会发现他有一个弟弟,叫董旻(音“民”)。董卓字仲颖,董旻字叔颖,俩人是一个爹所生。

《后汉书·窦何列传》在记载何进宦官大乱斗这段时,有一句话:

(吴)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旻攻杀(何)苗,弃其尸于苑中。

大乱斗发生时,董旻的官职叫“奉车都尉”。

这个官职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在汉朝,做过奉车都尉的著名角色有西汉名臣霍光、霍去病之子霍嬗、东汉名臣窦固。到了晋朝,担任这个职位的,都是宗室或外戚。

不管往前看还是往后看,能做奉车都尉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至少得跟皇上家沾点亲戚。这个官的职责就是掌管皇家车辆安排,按封建王朝的逻辑,不用自己家人也确实不放心。

董旻跟皇家沾亲戚,董卓又自认为跟董太后是一家人,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确实有亲戚关系,只不过不那么近。

太后专业户吕中老师,这资历可比斯琴高娃老师早多了……

不近没关系,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董旻都进宫做奉车都尉了,董卓在外面久经沙场,屡立战功,历任刺史、太守、中郎将、前将军,还因功封侯,汉灵帝晚期甚至升他做了并州牧——当时州牧这个官职刚设立不久,董卓是汉朝有史以来第四个州牧,其在朝廷里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么个实力派将领,董太后不可能不注意到他。

还有一个人可以为董太后与董卓的关系做注脚,这个人就是董承。是的,就是那个曹操时期牵头策划衣带诏的董承。

董承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没有单独的传记,只有各种零星记载。《后汉书·董卓列传》里说,董承做过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又以故牛辅部曲董承为安集将军);《三国志》裴松之有一条注是这么说的: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

董太后的侄子是董卓女婿的部将,这像不像是一个“董太后让侄子跟着董卓历练历练、于是董卓把他安排在自己最信任的女婿帐下”的故事?哦对,董卓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一个女婿半个儿,女婿牛辅就是他最信任的亲人之一。

前文说过,灵帝晚年,外戚和大臣们围绕保刘辩还是保刘协展开殊死斗争,董卓这样的人,一定是被董太后努力争取的对象。

现在,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幽幽的深宫里,满头白发的董太后对年少的刘协说:“孙贼,你记着,这宫里宫外有几个人是向着咱们的,比如宦官蹇硕、骠骑将军董重、外面还有个带兵的叫董卓。至于什么何皇后啊何进什么的,那都是要害你的……”

而皇宫另一侧的刘辩,很有可能正在接触完全相反的信息:何家人都是自己人,姓董的才是敌人。

这也就解释了《后汉书》那段相关记载。为啥刘辩听说董卓来了会“恐怖涕泣”,因为他知道这是敌人来了啊!小兄弟刚出虎穴又入狼口啊!相反,刘协听见这个消息心里反而稳了,知道自己人来了,和自己人对话,情绪当然也更稳定一些。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重新看一下这段董卓刘辩刘协会面的故事:

在汉灵帝晚期的夺嫡大战中,以何家为首的保刘辩派 和 以董家为首的保刘协派 斗争激烈。实权派大臣董卓因为和董太后沾亲戚的关系,站在了保刘协这一边。汉灵帝死后,何家下手快,先保着刘辩当了皇帝。此举引发一场大乱,董卓趁乱接触了刘辩和刘协。刘辩知道他不是自己人,当场吓尿;而刘协知道他是自己人,心里瞬间有了安全感,反而可以和董卓流畅对话。董卓本来就是保刘协派,为了拥有一个显然会信任和配合自己的皇帝,同时为了团结争取更多保刘协派的势力,于是决定说死也得把刘协扶上皇位。

背后这么蜿蜒曲折的故事,到《演义》那两三句话就带过了,真是令人遗憾。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