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uncanLa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電影院重開之後

DuncanLau
·
·
新一輪放寛限制,終於讓電影院重開有期,但能否拯救這個行業呢?

屈指一算,原來香港戲院由一月頭關閉至今,已超過三個月,到4月21日重開之時,應該是疫情以來,關閉最長的一次,而且難保沒有下次,再下次。

而兩年多以來,戲院關閉次數亦算最多,雖然由戲院感染的數字幾乎近零,但每有爆發必定首當其衝,首先被勒令關閉。而重開後,一直都有入座限制,從未放寛至超過九成入場,而且又完全禁飲食,小吃部已有長時間不能營業,戲院的收入來源只靠門票,十分困難。很多戲院的最大開支就是租金,有些一個月就要百萬元以上,因此便出現過UA系戲院全線倒閉,未來發展,不免令人擔心。

而作為電影迷,在電影院關閉時間,仍得找不同渠道繼續觀看。最近一次,長達三個多月,而最難受是外國的生活日常已恢復正常,電影製作和放映沒有同時跟某些區域,同步停擺。例如上年的鐵金剛電影,也因為全球疫情,多次延期公演,最後也等到差不多可以全球同步公映。但今次,歐美地區沒有放映限制,而單以香港來說,很多電影公映期便被積壓,例如蝙蝠俠仍未上映,別人早已落畫。看來,很多電影未必會公映,而且又已經在網上平台上架了,要先睹為快,還是堅持要在電影院內看?也真是兩難抉擇。

在外國,在這兩年多來的疫情當中,多次封城,大家被困在家中,要看齣電影可以在網上實現,而且多家平台也銳意發展,例如Netflix早已多元發展,甚至自家製作,直接在自己平台放映,不經戲院,甚至還參加奧斯卡遴選,當時曾有極大爭議。今年的奧斯卡便出現了由這種網片得到最佳電影獎項的先例,這部《CODA》應該不會在香港的電影院中放映,大家可以在Apple TV中觀看。今次的爭議聲音很少,是否有另外更受爭議的事件蓋過便不好說了,但發展下來,在網上看電影,似乎是只是起步,未來發展更是方興未艾。

叉開一筆,這段只能在網上看電影的日子,我也看了不少網台節目,最高興是找到資深電影人舒琪先生主持的《只要有電影》頻道。這是逢星期一、三、五播放一集約30–40分鐘的節目,原來由去年九月開始,但我也是今年電影院關閉後才知道這個節目,至今已有接近九十集。主要談電影,一部一部談,早期的多是當時公映的電影,有時可以連講三四集,資料背景都十分詳盡,對另一個電影迷來說,是如入寶山。如果只是一般影迷,可能會覺得太仔細有點悶。而且看電影也相當個人,他讚不絕口的,你可能覺得平平無奇,不過,細聽他解釋,也是一種擴濶視野。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追回所有以前的集數,我也有點意外。

舒琪先生曾透露他自己訂了五個串流電影平台,他特別鍾情古老的電影,每個月都有幾千部電影的選擇,困難可想而知,於是最簡單的,就是先看那些快要下架的,以免錯過。這也是網上平台的一個賣點,或限制,有些電影是有限時間的,不是我們普遍想像的,放在網上,隨時搵到。有限時間,無數電影,如何取捨呢?

這也帶出另一考量點,在網上觀看和到戲院睇,有沒有分別呢?當然分別超大,先撇開裝置器材,在家中看,自由度很大,但必然會分心,有來電可以先接,之後再繼續看,甚至先看一小時,去弄晚餐,然後再看完。久而久之,會養成習慣,有些電影不用專心看,純為打發時間,就像在飛機上一樣,反正沒有其他事做。而串流平台通常是一個月費隨意睇,大家可能重量不重質,態度和價值觀會不會因此改變?個人覺得,那也是有代溝的,老一輩仍然以戲院觀賞為主,年輕一輩,不會介意在串流平台,甚至在手機這種細面積的工具上觀看。

而因為疫情影響,再加上串流平台各有賣點,自己也的確多花了時間在網上看電影,遇到自己喜歡的,有口碑的,會盡量一Take過不中斷地看,如果電影真的不錯,有追看性,角色令人關心,其實一點都不難。一旦大家習慣在網上觀看,價錢又相宜,選擇又多的時候,電影院可以用甚麽去競爭呢?再加上最新防疫措施,特別針對戲院,到五月底開始,必須要打了三針的人才可入場。我不肯定誰想出來的招數,但更似是落井下石的舉動,好像要將電影院趕盡殺絕一樣,而電影中人或業界代表好像仍未有反應,難道是我在杞人憂天?

電影製作行業可能運作如常,頂多是完成後直上串流平台,而且或許仍有外地市場。但對電影院,正如上面說,一邊受串流平台的搶市場,另一邊又要應對因新防疫措施而令入場人數減少的趨勢,電影院的租金又普遍高昂,即使現在重開有期,可能只是更需要面對現實的衝擊,困境,不再是想像出來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