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ennis Tse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數位敘事、資料新聞實戰筆記大補帖

Dennis Tseng
·
·
台灣媒體有寫過的,(大部分)都整理在這兒

前言

2022年九合一選舉即將舉行,身邊的媒體朋友磨刀霍霍,各自準備好與選舉專題奮戰,有些正在為當天的現場開票準備,有些則早在投票日的一個月前,以每日都有的圖表應戰。

自己在查找前輩製作數位敘事專題,還有資料新聞題目的筆記時,充分感受到這些文章的力量,因為跟學校實在有太大落差。

學校沒有不好,它讓我們可以培養採寫技巧,把題目鑽得很深、拓得很廣。但學校的專題不用考慮後端、沒有效能問題、規模通常沒大到需要PM、圖表沒有RWD不會怎樣、大專題都是all in 沒在擔心人力成本、沒有跟設計師合作的機會都是自己跳下去畫、題目再小眾都沒關係.…..種種原因,讓學校經驗和職場經驗出現重大落差。

因此,筆記們提到的細節變得無比可貴。不能再想著「圖表我全都要」、「所有素材都給我來一點」,要想著讀者需求、要思考使用者歷程,要想怎麼長期經營專題才會有人看,要擔心往下滑的時候不會不耐煩,要讓人看了眼睛一亮,這就是我想看的好新聞!

在這些筆記之中,有幸認識一些人,或是參與到一些流程,才知道前輩們有多麼厲害。當年就是看到這篇數讀政治獻金,開始想投入相關領域,轉眼之間,自己也成了鏡中人。

當然,這篇文的重點不是要感嘆「記得當時年紀小」,也不是想到 Steven 在職場稱呼前輩為OO姐而被瞋目怒視,而是想將這些珍貴的內容整理好,讓大家一起看。

我依照在數位敘事/資料新聞團隊中的分工,包含資料記者/Data Journalist、工程師/Engineer、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設計師/Designer等,除了整理作者資訊以外,將每篇數位敘事和資料新聞的筆記與新聞專題對應,並依照時間降冪排列。

天下雜誌數位敘事組製作的圖表與資料新聞。
註一:此處職稱不是組織中的職稱,而是在該篇報導中扮演的角色
註二:姓名部分雖然報導原文中有,但這邊採取的是筆記上的名字
註三:媒體名稱為當時任職的媒體,仔細看發現是同一群人趴趴走
註四:工具學習文或理念類型文章,因為不符合主題因此忍痛割愛

資料記者/Data Journalist

READr 讀+是一間專注於資料新聞的媒體。

工程師/Engineer

*下面提到的工程師中,有部分工程師的主業是前端,但因為組織或是專題特性,也要背負後端工作,所以其實是全端,在這邊就省略了

報導者會在「報導者開放實驗室」分享製作專題的經驗與歷程。

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

*同場加映同篇專題的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

中央社媒體實驗室致力於打造形式創新的數位專題。

設計師/Designer

P#新聞實驗室總是實驗不同的創新敘事。

小結

上面的筆記分享有疏漏嗎?有的話請留言告訴我補上,感謝!

關鍵評論網除了數位敘事以外,也擅長製作圖表新聞。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