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不改去水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空白是一种凌迟,那就随便做点什么吧

不改去水星
·
随便动一动

在梳理完PKM后的两个星期,我陷入了一种绵延的痛苦之中。

删减完笔记、调整好笔记结构后,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再看笔记,是挥洒下墨点的白纸,混乱、没有联系、又不想继续。


「是没有建立舒适的流程,所以痛苦么?」

不是。流程还在建立之中,期许放在有1.0版本试用即可,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慢慢调试。

现在我把流程划分为:

  • 灵感收集及安排,嘀嗒清单
  • 网站信息收集,Cubox
  • 想法笔记,Flomo
  • 输出内容,Notion


「是建立流程之后,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么?」

是的。过去,我总把视线和懒惰都归结于「我流程设计有问题,等调整完后再来吧」、「调整好累啊,再等等吧」的拖延理由。

在纠结于工具使用的过程中,忽略了自己研究/好奇没有重点、过于发散的问题。这也导致在准备好工具后,不知道下一步究竟是什么了;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纠结下一步本身,也是一种陷入工具化按部就班的误区里了。

总而言之,这样状态的自己,脑子一片空白。但思绪清晰在暗示自己,你该动一动了。力不从心、怀疑自我的痛苦就随之而来。


「知道原因后,你准备做什么?」

不知道。想起心理咨询师说我,「你总是把自己塞得很满」。

我在过去2个星期里,尝试空白,但是空白像是个慢性病,时不时戳我一下。我以为,在空白后,总会有线索从我脑子中显现。

可我获得的,是无数的欲望:想重新写文案、想学数学、想画画、web3.0要不要研究一下、美国增长的起落还没看完、影响力还没看完、大数据分析考试还没做题……

今天的记录可能是微小的行动。

不想再等待了,随便做点什么吧,或许都会比「空白等待答案」来得要好一点点。

接下来,我要去看数据分析课程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