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总结
2021是本科生涯最后一个完整的年头,也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一年。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今年的话,是“快乐”吧。
2020.12-2021.9
这段时间是最紧张的,对未来去向感到迷茫的一段大学时光。一方面,保研考研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自己没有论文发表,项目也都划水。我默默地等待机会。虽说紧张,去年的冬天,我还代过课。我不缺钱,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呢?因为迷茫吧,好像田野调查一样,想了解是怎样的一群人找代课服务。
在大三的春季学期,机缘巧合遇到了成庆老师。最早知道他就是因为代课,一年前的今天,2020年12月31号,一个好学生找我代课,那是我第一次听成老师的课。后来就选了他的通识课,去体验禅修,去化城展览馆当志愿者,了解到浮世绘,在当志愿者期间第一次读完了一本艺术史著作,吃了好吃的斋饭和甜点,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回想往事的时候,我总是惊讶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能有如此丰富的展开。
坦白说,自己在最后一年没有为保研做什么,宝贵的时间被感性消耗殆尽,做事的时间所剩无几,这当然是需要反思的地方。结果是获得了录取,对我来说这是获得上天垂青一般的幸事,从9月底到现在,坦白说,我都一心想为这个结果做点什么,比如各方面的学习,不仅是学识上的,也是人文和艺术修养上的,我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著名学府的生活,交到更多博学多才的朋友。
2021.9-2021.12
在一手文献和经典文献的研读方面有所长进。算不上文本精读,不过至少做了读书笔记,记下了发散性的思考。柏拉图的《理想国》、韦伯的《学术与政治》、本雅明的《开箱整理我的藏书》、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沉思》、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等等,博尔赫斯说“一手文献自有它的魅力,这是再好的二手读物都替代不了的”,读后确乎是这样的感受。终于到了开启这些宝贝的时候,何其有幸!这些都是学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才能走得远,走得好。现阶段比较喜欢的是普鲁斯特,因为我也是一个着迷于回忆的人。他的文字里回忆无限展开的过程,就像空气般的芝士蛋糕一样绵密悠长。
电影,音乐等等文化性的东西,具有共同性,可以互相启发,都要花功夫下去才有所获得。电影方面,国内部分看了一些第六代导演的社会现实电影,深觉比出去实习和所谓的社会实践更能让年轻人明白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启发很多思考。国外方面,初触伯格曼、侯麦、特吕弗等大师的作者电影。慢慢摸索出系统看电影的方式,这和之前无意识地拿商业电影消磨时间是非常不同的。“复旦影协”对我观看国内电影起到很大指导作用,上大禅学社的观影活动在看国外电影上给我很多启发。直到如今,我依然觉得一个人在电脑上看电影并且做拉片笔记,是最舒服的观影方式。
两周前,我在一篇精彩的禅学社社员的回忆文章中读到一段话:
“大三的春天,每周一的晚上大家一起从永福(庵)出发,乘78路公交到延长(校区)听贾鉴的课,这也许算不得什么社团活动,不过那段时光太美妙,很难不写呐。时常想到,贾鉴不允许在他的课上录音,因为那会破坏这个课堂“空间”,45分钟的自由——人之间有一层良性的、出于非功利性交往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空间。“没有关系,就没有空间。”因而我想,当我们默默无言地以各种形态的躺将身心晾晒在榻榻米上时,无疑也形成了一种关系。岂曰无衣,与子同躺。”
我去校网上搜索了“贾鉴”,很幸运,冬季有门讲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的通识课开在宝山校区。12月14日,我第一次听他上课,至今一共听了3次。来自内蒙古草原的不羁的贾老师在课堂上从“五四运动”纪念主题的演变讲到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分析,从东欧的90年代讲到价值观的“窄自信”现象,从鲍德里亚“物的临在感”讲到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从黑格尔的体系讲到二战后的碎片式著作……这样写看起来很掉书袋,因为很多问题不好展开讲,对我来说听后真有醍醐灌顶之感。怪不得那帮优秀的社会学学生跨校区听课,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际方面,学着更加豁达,随缘,顺遂心意即可。苏州的糖糖读知识产权,看到我的课表表示兴趣,旁听了我选修的《佛教的智慧世界》,大一第一次上英语课认识的同伴就这样又恢复了联系。后来有很多兴趣和想法也同她探讨,是个唱歌超好听的妹子。兰州的奕冰坚持不懈找我打球,稀罕的左手球友互相切磋进步,还教了我一次台球,可以说是上大对我最耐心的朋友哈哈。还一起去社会学院的高贵运动室探索了一番,都是有趣的回忆。
年度物件一定是写了四本札记的钢笔了。纸墨碰撞,擦出无数火花,读书进入了更好的状态,克服了浅尝辄止的毛病,打开了思路,我想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说点轻松的。因为成庆老师知道了牛逼的禅学社,说是“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吃”。除了独此一家的斋饭,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云水一年》的读书会,开始之前,主办的同学点了3张披萨,那是我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披萨。上个月,看张钊维导演的纪录片《本来面目》的时候,那个主办同学又出现了,拍照,结果我全程都在想吃披萨,并且突然回忆起她当时点的是“达美乐披萨”。结果自己点的时候,却吃不出当时那种美好的感觉了。上周去看王家卫的电影,开始之前,主办的同学端上了两大块蛋糕,完了,那是我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蛋糕,蛋奶味超浓。我说的是观影又“完了”,全程我都在想“这是哪家买的啊”“难道是自己烤的?”结束之前,我努力看清了发票上的字,“老香港手工蛋糕”。过了一天,骑了15分钟的车到点外卖的环镇北路上的蛋糕店买了同款,哎,没有那天晚上的感觉。所以套用禅学社常说的一句话,“美食的因缘”也是妙不可言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好的结果必然就是好的吗,一个不好的开端只能有糟糕的展开吗?生活无数次向我们揭示变动不居才是真理。此心安处是吾乡。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