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誰叫你的思考策略(下)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花費四百元訂一套還不錯的火鍋請對方吃,卻被對方嫌棄肉不夠軟嫩或是料不夠豐富等等,順便外加一句:
誰叫你買這麼貴的,我又沒有說要吃這一家!
而自己卻是吃80元的便當,這樣是不是有點心酸?那既然如此,就要先做好即使買貴一點也會被打槍的心理準備,然後下次改點二百元的一般便當,如果再度被打臉,也比較不會那麼難受。換言之,就是不要用力過猛,要讓自己不要過度期待,不是買越貴的東西或是做得要死要活,對方就會領情。自己不先愛自己的話,又如何奢望別人來愛自己嗎?這也印證了心想事成的法則運作,因為過於勉強自己,所以感到付出過多給對方,是感到匱乏的,因此得到的也是匱乏的結果。如果自己是在心甘情願的範圍內所為的付出,那麼即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也就跟丟到水裡或白費一段時間那樣,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因為自己選擇並且心甘情願這樣做,所以當聽到誰叫你如何如何這樣的情緒用語之後,自己就會知道,是自己叫自己去做的,所以跟對方沒有太大的關係,就算不想接受也沒關係的,甚至還被大力的批評了,也不會退縮到不做就不會錯這樣的保護殼裡。做了就負起責任來,設想好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月光想到過年會去便利超商買福袋或買刮刮樂的例子,最壞的情況就是不會中大獎,然後這些錢就回不來了,所以只是買個歡樂。如果中了大獎當然是好,沒中也沒關係,不會影響到心情。因此用來購買這些的錢,不會是要用來當生活費的基本支出,而是年終獎金或是尾牙抽中的額外獎金等等。
自己先懂得愛自己,別人才會珍惜自己的付出,因為不一定會有,也不一定會做得超級好,全憑自己的心情來掌控。心想:我要給你的就是這些,多的可就沒有了。當然,如果自己認為可以做得更多也沒關係,那就多做一些也沒關係。同樣是在付出也受到情緒用語的攻擊,但只要內心想法不同,心情就可以完全不同。像之前的例子如果有關係到錢的,自己如果發現是付出很多金錢而感到心疼的話,是因為這些金錢可以用來投資或者買自己想要的物品,為何要這樣付出,心裡感到不值。但是,換個角度來想,如果自己能夠獲取更多的金錢,是不是就不會這麼心疼了?
富人都是用滿溢出杯子的水,也就是利息或是租金收入之類的金錢來做支出,而不損及本金,也就是裝在杯子裡的水,這樣就會有花不完的錢。而只要能獲取更多的金錢,代表本金就越大,所能溢出的水也就更多,這樣在花費上面也就能更有餘裕。因此,透過這種情況,也能激勵自己更加專注於獲取金錢上面。因為有需要,就能吸引到更多的金錢到來。月光覺得,情緒用語常常是來得又急又快,令人措手不及,但並不是不能透過事後去檢討改進的。自己檢討一番之後,就能夠不去只是怪罪到對方身上,對方是不可控的,而自己卻是有可控的可能性。先去改變自己,才有可能讓自己過得去。會發出情緒用語攻擊的人,有可能是常駐型,無法遠離或避開,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如此。但就算是這樣,也不妨礙自己決定自己要付出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是有調整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