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李BOBO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文化建设”是什么?

李BOBO
·
·
当物质条件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有限之后,精神文化就成了一个吸引人成为团体的非常重要的理由。

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要。

当物质条件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有限之后,精神文化就成了一个吸引人成为团体的非常重要的理由。

精神VS物质

文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共识」。

共识不同的人,沟通起来,会有很多障碍。

一旦有了共识,人们就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与交流,该什么场景做什么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可以非常快地传递信息,大大地降低了人们的沟通成本,同时,群体也可以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生活在一起的人

“共识”涉及的领域很多,可以是语言,可以是风俗,可以是观念,可以是审美,也可以是一些更具体的规则,摆设,陈列,建筑风格,行为方式......

通常,只要人能够在一起生活,都能形成共识,只是所需的时间长短罢了。

比如“春节要回家聚会”,“年纪大了要结婚”,“一个星期工作五天休息两天”,对很多人而言是共识,也是文化。

事实上,通过长时间的时间积累,相对独立的地缘环境,都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一个家庭,家族,一个社群,社区,甚至是更广阔范围的国家,都是“共识”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

人,事,物,活动,都是文化载体

所以,在「文化建设」这个议题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共识」的建设:既包含如何创造出新的想法,同时也包含如何让个人的想法更高效地变成群体共识。

前者和“创造力”相关,后者和“表达能力”相关。

然后,表达能力更强的那些人,再通过一些深度的交流与对谈,交换想法和概念,逐渐成为精神上的共同体。

因此,能够对想法进行精准的梳理和表达,对于「文化建设」而言,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精准表达

但是,文化不只是存在于精神世界,它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现实世界的载体,比如活动,建筑,服饰,食物,语言....

我们需要现实世界里各种事物去演绎精神上的共识。

“文化”也因此可以有最直观的样子。

另一方面,把想法落地实现的过程,也会加深我们对想法的认知,也是一种对文化的强化。

把想法落地

很多更加敏感的人会用“有温度”来描述一些作品。

在我看来,这个过程大概是“附着在作品上的文化”和“附着在观众身上的文化”发生共鸣所产生的成果。

相同文化属性的人,在一起交流会更融洽;

相同文化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会更和谐;

相同文化属性的人去经历相同文化属性的事物,会内心感到更加舒适与满足。

营造团体,建立文化

当物质条件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有限之后,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成了一个吸引人的的非常重要的理由。

所以,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要。

以上。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