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漢本傳媒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減廢舊臺灣|資源回收真有效? 有效推動細分類有望成為最終解方?

漢本傳媒
·
·
細分類的重要性與實踐辦法

在現今生活水準提升、都市快速發展的年代,資源的需求逐漸提升,同時也造成地球資源匱乏,因此,資源回收變成了當代的重要技術。或許你也曾經懷疑過,資源回收分出來的東西不是都能夠被利用嗎? 那為何臺灣的回收率不是100是%呢? 其實,臺灣擁有61.3的回收率,在國際間可以說是相當亮眼的成績,但是因為部分回收業者進口大量便宜的洋垃圾,導致目前仍然有許多可用的本土資源遭受浪費。其實,除了長期以來進口洋垃圾之外,臺灣目前仍然無法再一步提升回收率的一個關鍵,就在於處理廢棄物的程序過於繁瑣。

臺灣的資源回收,大致可分成一般垃圾、廚餘、紙、塑膠、金屬、玻璃、舊衣、電器、大型廢棄物等,看似仔細的分類,實則非常粗略。舉例來說: 玻璃類可以分成有色和無色玻璃,不同顏色的玻璃的價格與再利用的價值都不同(無色的可以染成各種顏色,但有色的不能改變顏色),而塑膠類就更複雜了;塑膠可以依照材質分成1-7號等不同種類,有些塑膠屬於熱固性塑膠(硬化定型後便無法再利用,如環氧樹脂、美耐皿)和熱塑性塑膠(可以回收重塑,如PET, PP, PVC, PS等),不同材質的熱塑性塑膠也不能混和回收。由於進行更細的分類過程相當的繁瑣,且具有被玻璃割傷危險,所以回收廠大多不願意做,因此這個繁瑣又累人重擔便落到原本就要進行道路清掃、清運廢棄物、清水溝等工作的清潔隊身上,讓他們的工作項目又多了玻璃分色、撕除塑膠瓶上的包裝、撕除廣告貼紙和膠帶等等,耗損更多清潔量能。

除了,清潔人員的人力和物力耗損之外,無法進行有效的垃圾分類與控管,也造成許多財力上的耗損,導致臺灣的回收率遲遲無法大部的上升。說到這裡,許多人可能會有疑問,我們不是都有專用垃圾袋、隨著水費徵收或另外徵收的垃圾清理費嗎? 根據看守臺灣基金會的統計,台北市將近73億的垃圾清理費用,僅5%來自向民眾徵收的項目,而新北市也僅有10%。在臺灣廉價的垃圾徵收費下,根本沒有錢請額外的人力來進行細分類,所以,未來如果要繼續將回收分類的壓力施加在清潔隊上,就勢必在下列兩種狀況。第一、提升垃圾清理費用,聘請更多人力來進行工作;第二、清潔人員的工作量增加,造成清潔人員被體制壓榨、剝削的情況,整體而言更導致量能的耗損與不足。因此,將這項責任回歸民眾,才是對回收率不足的真正解決辦法。每個人只要進行簡單的細分類,就可以減緩清潔系統的壓力。相信,全民進行自身少量的垃圾分類,會比將全民的垃圾都施加予清潔人員來回收簡單吧?

簡單來說,細分類就是將垃圾分成20類以上,包含依照1-7號分類的塑膠、報紙與書本、紙箱、紙容器、保麗龍、光碟片、乾淨塑膠袋、雜項塑膠、鐵金屬、鋁金屬、其他金屬製品、電池、電燈、電器、透明玻璃、綠色玻璃、褐色玻璃、雨傘、安全帽、舊衣、大型廢棄物等。將這些物品進行完整且全套的分類,才能真正為臺灣的回收率解套。但是,分成這麼多類,在清潔隊載運上不會造成問題嗎? 其實不會。臺灣的推行細分類的同時,可以借鏡日本、瑞典等高回收率國家。例如,參照日本採分天回收,不同天載運不同的回收物,回收物不容易混在一起,也可以減少每日載運回收時造成的二次汙染。也可以參照瑞典的作法,廣設回收站,採點數回饋的方式鼓勵民眾回收;或許我們無法像瑞典一樣採自動化的真空管道來清運垃圾,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廣設回收站這一點,除了減少資源回收車的停靠點、減少二次汙染之外,也可以讓民眾全天候皆可從容的倒垃圾、不用趕垃圾車,最重要的是,可以進行完整且有效的分類,讓回收的效益最大化。

其實,聽起來陌生又遙遠的回收站,在臺灣也已經有前車之鑑。就在去年,在看守臺灣基金會與當地居民的努力下,在臺北市景美與臺東縣的東海國宅都設立了回收站,將回收率提升到7成以上,有著相當顯著的效果與亮眼的成績,也獲得居民的肯定。只要肯踏出第一步,細分類將不會是難事,也相信在眾多環保團體的推動下,細分類的時代即將來臨,臺灣也有望回到回收帝國的寶座上。

最後,就來和想要成立回收站的朋友來分享步驟吧! 除了可以找當地的政府與環保局諮詢外,也可以透過以下的網址聯絡看守臺灣基金會來對設立回收站的相關經驗與資訊進行諮詢。臺灣的未來靠你我的回收與分類,做好資源的再利用與廢棄物的調控,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