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綠班」現身台灣 是誰汙辱了伊斯蘭教
原文發表於2021/8/30《多維新聞》
台灣在8月23日開始接種自家研製的「高端疫苗」,但是因為審核過程爭議極高,且未循傳統新藥研發的臨床實驗方式進行三期實驗,直接採「免疫橋接」的方式,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儘管施打人數不算太少,許多人是因為台灣境內實在沒有其他選項,只能勉為其難接種,但也有為數不少的綠營基本教義派,積極且狂熱的鼓吹施打「國產疫苗」,這些近乎宗教狂熱的行為在台灣社會衍生出了一個新詞:「塔綠班」。
台灣的大型社群平台PTT,其熱門版面「八卦版」在8月26日出現一篇名為「[問卦] 塔綠班會去邁家朝聖嗎?」的文章,對於綠營基本教義派極其挖苦。文章以「塔綠班」比對阿富汗的「塔利班」(Taliban),鼓吹接種高端疫苗的被稱做「高端聖蟑士」,會閱讀經典「堵藍經」(諷刺由「小英之友會」成員組成的臉書粉專頁「只是堵藍」),稱這些人在爆炸時會喊「阿拉花媽」(「花媽」是指現任台灣監察院長陳菊,2014年在其擔任高雄市長期間,高雄市曾發生地下瓦斯管線氣爆),也會去親貞寺(指現任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網民也說到教徒會去先知穆罕清德(指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先知之名是挖苦其擔任台南市長期間,常預測颱風侵襲路徑而宣佈休假半天)的發祥地「邁家」(諷刺高雄市長陳其邁)。
文章一出在網路上引爆熱烈反響,對民進黨政府感到厭惡的網民熱烈轉發,並且繼續追加更詳細的設定,如聖城「菸路撒冷」(諷刺2019年蔡英文出訪邦交國期間,台灣總統府的侍衛利用職權買進破萬條香菸進行走私)等。
支持民進黨政府的側翼網軍們則對此氣得跳腳,開始對攻訐民進黨政府的網民進行圍剿,稱這些網民在羞辱穆斯林,恐嚇威脅說要將這些行為告知伊斯蘭國(ISIS),並也轉知台灣的伊斯蘭教組織台灣伊斯蘭協會(Islamic Association of Taiwan),協會在8月27日發文呼籲網民停止對穆斯林的謾罵,表示「台灣這些看得到的謾罵不可怕,他們就像一杯毒藥,遠離就好;可怕的是國際上許多英文網站以伊斯蘭為名所散布之似是而非的言論,就像滴了幾滴毒藥的果汁,讓人不自覺中毒」,並且表示「祝福那些謾罵伊斯蘭和嘲笑穆斯林的人,願你們的心靈早日得到平靜。」
台灣穆斯林的組成:中國穆斯林及東南亞穆斯林此消彼長
台灣的穆斯林可概略分為兩大主要群體。第一個主要群體是中國穆斯林,除了自元朝時期就從福建省泉州移往台灣的少數穆斯林商人外,主要由自1949年前後國共內戰期間,跟著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陸軍將領馬步芳等人前往台灣的群體構成,多來自雲南、寧夏、新疆、甘肅等西北省份,彼時人數粗估約兩萬人,台灣境內主要的清真寺、餐廳多由這一群體開設,並也讓「中國回教協會」(Chinese Muslim Association)這一組織在台灣落地。
1980年代因為與中東國家(主要是約旦及沙烏地阿拉伯)有經貿往來,再加上白崇禧等人大力復興伊斯蘭教,台灣的中國穆斯林人口一度增加至五萬多人,但隨著白崇禧等有影響力的人去世,以及台灣與中東國家斷交,這一群體人數不斷萎縮,究竟還殘存多少人未有定論,美國國務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在2006年的報告稱約有5,3000人的遜尼派穆斯林,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學者瞿海源認為約為兩萬人,中國回教協會秘書長馬忠堯則估計只剩約五千人左右。
構成台灣穆斯林的第二個主要群體,則是1990年代以後,來自印尼、馬來西亞的穆斯林,以外籍勞工、配偶等身份進入台灣,據推估這一群體數量超過20萬人。由於台灣正步入少子化及高齡化社會,需要補充外來勞動力,因此積極自東南亞地區引進勞工。隨著進入台灣的印尼穆斯林數量增多,台灣近年也在桃園市、屏東縣、花蓮縣等地新設了主要供應印尼穆斯林使用的清真寺,也在一些公共設施如機場增設了穆斯林祈禱室,並且增加了近百間的清真認證餐廳,不過其「照顧力度」顯然還是遠遠不夠。
政治盤算下的「穆斯林友善」
台灣早在李登輝時代便試圖推動南向政策,希冀抵消來自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力,因此對這一群體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儘管收效甚微,但到了蔡英文時期,仍繼續依循著此路徑,加大「新南向政策」的推行,除了希望加深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擺脫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逐漸加深的依賴外,也試圖加大引入東南亞移工的力度,在文化教育及血緣關係上,強化台灣與東南亞國家「同文種」的聯繫,以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
台灣社會對穆斯林的「友善」,顯然是有更強烈的政治意涵。1980年代的友善,是希冀從中東地區取得更廉價的石油資源,但隨著外交關係斷裂後,穆斯林群體數量便萎縮了。1990年代,至今日的「新南向政策」,則是希冀藉由穆斯林及東南亞國家的力量,幫助台灣達成「去中國化」,不過目前收效並不好,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佔比仍在增加,主要還是東南亞國家的經濟體質及體量不如中國大陸。
台灣政府似乎還刻意混淆「東南亞」、「穆斯林」這兩項概念,政府單位舉行的「穆斯林嘉年華」活動實際上成了獨厚印尼、馬來西亞移工的嘉年華,中東、北非等國的穆斯林反正數量不多,無須在意;而東南亞移工也並非全都是穆斯林,越南、菲律賓亦有大量信仰天主教的移工,泰國也有為數不少的小乘佛教的移工入台,但是他們顯然並不是較強勢的群體。民進黨政府所盤算的,或許僅僅是要將有獎勵多子化傳統的東南亞穆斯林群體,轉化成自身未來的選票,因而去關注、重視這群「新移民」,並讓這一群體「取代」中國穆斯林,成為台灣的穆斯林主體。
到底是誰羞辱了穆斯林?
台灣政府未能清晰的釐清穆斯林群體的構成,自然不會推動真正對其友善的政策,而是採取能消費就盡量消費的心態來對應之,具體仍展現在台灣社會對於「新移民」並未真正的予以尊重,台灣媒體不時的對於這一群體出現偷竊、虐嬰、虐待老人的行為進行檢討,「新移民」群聚的場所也經常被當作「社會問題」加以檢視報導,而台灣本地人也經常有意識的避開這些群體聚集的場地,避免到以他們為主要客群的餐廳用餐。
甚至,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媒體對於來自西方歐美國家的輸入病例,採取睜隻眼閉隻眼的態度放之任之,但是東南亞移工病例的行跡,則是以放大鏡加以審視,深怕漏了什麼地方會造成染疫破口,不過他們在台灣的待遇,至少比中國大陸的人士要好些。
對於穆斯林及東南亞移工的認識區分劃分不清,導致台灣人對穆斯林的想像十分模糊。許多台灣人一提到穆斯林的祈禱詞「阿拉花瓜」就聯想到恐怖攻擊,這種認知偏差很明顯,是受到以美國的好萊塢(Hollywood)影集為首的美式文化,長年潛移默化影響所致,不過美國可是親爹呀,怎麼可能承認自身對穆斯林的不友善是美國文化造成的?而主要構成台灣穆斯林群體的印尼移工,將被民進黨政府未來要轉化成選票的群體,如果讓他們發現蔡政府對他們其實並不友善,那未來的選舉可是要涼涼了。
側翼網軍刻意將「台灣伊斯蘭協會」拉進戰場,將網民「抹藍」,試圖營造出是國民黨等在野黨的支持者羞辱穆斯林的氛圍,也稱這些網民害台灣陷入國安危機,萬一恐怖份子前往攻擊台灣怎麼辦?恐怖份子要發動攻擊,也請鎖定這些「不友善的藍營人士」。
儘管網民對於「塔綠班」的描寫確實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不過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政權,其國內法律多半仍以伊斯蘭法依據,而網民所要挖苦的,就是將支持群眾打造成類似於宗教狂熱分子,在意識形態上將「台灣價值」奉為圭臬、「政教不分離」的民進黨政府。對穆斯林來說,被拿來類比民進黨政府,或許才是真正令他們感到羞辱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