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557《史記》卷四十〈楚世家〉08:那一年,全天下有「兩個」楚王

鱷魚把拔
·
·
那一年,全天下有「兩個」楚王

──────────原文──────────

七年,就章華臺,下令内亡人實之。八年,使公子棄疾將兵滅陳。十年,召蔡侯,醉而殺之。使棄疾定蔡,因爲陳蔡公。

十一年,伐徐以恐呉。靈王次於乾豀以待之。王曰:「齊、晉、魯、衞,其封皆受寶器,我獨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爲分,其予我乎?」析父對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蓽露藍蔞以處草莽,跋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衞,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周今與四國服事君王,將惟命是從,豈敢愛鼎?」靈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今鄭人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對曰:「周不愛鼎,鄭安敢愛田?」靈王曰:「昔諸侯遠我而畏晉,今吾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諸侯畏我乎?」對曰:「畏哉!」靈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

十二年春,楚靈王樂乾豀,不能去也。國人苦役。初,靈王會兵於申,僇越大夫常壽過,殺蔡大夫觀起。起子從亡在呉,乃勸呉王伐楚,爲閒越大夫常壽過而作亂,爲呉閒。使矯公子棄疾命召公子比於晉,至蔡,與呉、越兵欲襲蔡。令公子比見棄疾,與盟於鄧。遂入殺靈王太子祿,立子比爲王,公子子皙爲令尹,棄疾爲司馬。先除王宮,觀從從師于乾豀,令楚衆曰:「國有王矣。先歸,復爵邑田室。後者遷之。」楚衆皆潰,去靈王而歸。

──────────翻譯──────────

楚靈王在位第七年,建成「章華台」,下令安置逃亡者在裡面服役。

楚靈王在位第八年,派公子「棄疾」率軍滅亡了陳國。

楚靈王在位第十年,楚王召見蔡國國君,把他灌醉然後殺死。派「棄疾」平定蔡國,因此讓他擔任陳國、蔡國公。

楚靈王在位第十一年,楚王討伐徐國以恫嚇吳國。楚靈王駐紮在「乾谿(地名)」,以等待討伐徐國的消息。

楚靈王說:「齊國、晉國、魯國、衛國,他們受封時都得到了寶器,唯獨我們楚國沒有。現在我派使者到周王室去要求把寶鼎給我們當作分封的寶器,周王室大概會給我吧?」

【楚靈王的隨從】「析父」回答說:「他會給君王的!過去我們的先王『熊繹』遠在偏僻的『荊山』,乘坐柴木做的簡陋車子,身穿破衣爛衫,生活在草莽地區,跋山涉水,排除路障去侍奉天子,只有用那些桃木弓、棘木箭進貢給周王室。齊國,是周成王的母舅國;晉國以及魯國、衛國,是周王的同母弟國。因此,他們都有寶器,唯獨楚國沒有。周王室如今和那四個國家都服侍國君您,對您唯命是從,怎麼敢吝惜寶鼎呢?」

楚靈王說:「從前我的遠祖伯父『昆吾』曾經居住在『許國』,如今鄭國人貪婪地占據許國那塊田地,不把它給我,現在我去向鄭國求取,他會給我嗎?」

析父回答說:「周王室不吝惜寶鼎,鄭國怎敢吝惜田地呢?」

楚靈王又說:「從前諸侯們疏遠我國而畏懼晉國,如今我們大大加築『陳』、『蔡』、『不羹』的城池,那裡都裝備有一千輛戰車的兵力,諸侯們會畏懼我嗎?」

析父回答說:「畏懼啊!」

楚靈王高興地說:「析父善於談論古代的事情啊!」

楚靈王在位第十二年的春天,楚靈王在「乾谿」玩樂,捨不得離去。國都裡的人們苦於徭役。當初,楚靈王在「申邑」與諸侯會師時,曾侮辱「越國」大夫「常壽過」,殺死「蔡國」大夫「觀起」。「觀起」的兒子「觀從」逃到吳國,他勸吳王討伐楚國,挑撥越國大夫「常壽過」與越國的關係,要他挑起內亂,去當吳國的間諜。派人假借公子「棄疾」的命令從晉國召回公子「比」,到了蔡國,想與吳國、越國軍隊襲擊蔡國。讓公子「比」會見「棄疾」,並在「鄧邑」那裡與「棄疾」結盟。於是,進入楚國國都殺死楚靈王的太子「祿」,擁立公子「比」為楚王,任命公子「子皙」擔任令尹、「棄疾」擔任司馬。先清除了王宮,「觀從」又率領軍隊到「乾谿」,向楚國官兵宣布說:

「楚國國都裡已有新王了。先返回國都的,恢復他們的爵位、封邑、田地、房屋。後返回的一律流放。」

楚國官兵一聽都逃的逃、散的散,紛紛離開楚靈王返回國都。

─────────解說與心得─────────

延續上一篇的內容,那位勒死姪兒才當上國君的楚靈王,此時趁著國力持續強大下,不僅能率領諸侯抓拿在齊國犯下弒君之罪的「慶封」,甚至也能跟各諸侯會盟,儼然是個霸主一樣。

這時,當年楚莊王都不敢併吞的陳國與蔡國都被楚靈王一一滅亡,楚靈王把這幾個新征服的地區都交給弟弟「棄疾」統治,而他自己則率軍去討伐許國,打算藉此嚇阻吳國,讓吳國安分一點。

在駐軍「乾谿」等候消息的同時,楚靈王跟一旁的隨從聊天著,大意是說如今楚國如此強大,跟周王室要個寶鼎應該也沒問題,甚至跟鄭國要一塊地也可以。總之,楚靈王的驕矜表露無遺,他似乎完全忘了那位年邁的長者「伍舉」的建議了。

然而,看這段史料的時候,搜尋了一下隨從「析父」的資料時,卻赫然發現《左傳》中的這段對話跟《史記》不同。在《左傳》裡,附和楚靈王的是另外一位大臣「子革」,而「析父」則是抱怨「子革」太諂媚,怎麼可以順著國君的想法,沒有提出一點勸諫呢?

後來才發現原來「子革」是話中有話,他是要用周穆王為例,希望能點醒楚靈王。因為當年周穆王本來想去享樂,但在大臣寫詩勸諫後作罷。然而,楚靈王卻連這個典故都沒聽出來。

不過,司馬遷寫的這段內容,除了對話內容幾乎與《左傳》一樣之外,人物完全對不上,令人有點訝異。到底是司馬遷寫錯人名了?還是司馬遷根本沒看過《左傳》?抑或是司馬遷手上有今日的我們沒看過的史料呢?關於這點,就等以後有更多時間與資料時再好好探討吧!

言歸正傳,此時的楚國確實是很強大的,但楚靈王的驕傲自大以及貪圖享樂,還有與各諸侯會盟時的濫殺,都為他的命運埋下了禍根。

災難的起點來自於那個已經被楚國所滅的「蔡國」,蔡國大夫「觀起」被殺,他的兒子「觀從」便聯絡了吳、越兩國前來攻打蔡國這塊土地。此時,掌管蔡國的是楚靈王的弟弟──公子「棄疾」。「觀從」便假借「棄疾」的命令,把楚靈王的另一個弟弟──公子「比」召來蔡國。這兩位楚國公子在蔡國見面後,便商討著如何篡位一事。為何兩位公子打算篡位呢?這是因為此時的楚靈王還駐軍在「乾谿」享樂著。換言之,留守在楚國國都的是楚靈王的兒子,也就是這兩位公子的姪兒。當年自己的哥哥不就是勒死姪兒才當上國君的嗎?如今也是姪兒留守國都,不也是個篡位的好機會嗎?

因此,兩位公子便率軍攻回楚國國都,殺死了姪兒,並讓較年長的公子「比」即位為國君,然而再派人去哥哥駐紮的「乾谿」那裡喊話,要求楚國將士快點回國,並威脅晚回國者會被流放。

結果,楚靈王身旁的將士們紛紛逃跑回國。換言之,此時楚國境內有個兵多將廣的新楚王,而位於「乾谿」則有個身旁沒兵沒將孤零零的舊楚王。

楚靈王該如何面對這個眾叛親離的窘境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