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之一】單車苦行 蒙古風景改變生活思維
當冰島與巴塔哥尼亞成為世人眼中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恍如盤古初開狀態的蒙古,那種原始及靜止的美麗風景,或許更美得令人窒息。居港瑞士攝影師Marc Progin在蒙古發現最純粹的風景,也因這片原始大地放棄原有的物質世界,以單車騎行的苦行方式,細膩地體驗這塊鮮為人知的國土。
現年76歲的他,曾是一名製錶師,1977年,公司派他到香港發展亞洲業務,從此以港為家逾四十年,早當自己是香港一部份。雖然兒時已擁有相機,但他從未想過當攝影師,反而詩人及長跑運動員的身份更為人所知。1999年,他參加首次在蒙古舉行的100公里超級馬拉松比賽,在首都烏蘭巴托乘坐直升機到蒙古北部比賽起點的途中,「直升機飛得很低,那種山峯與河流的美麗風景十分原始,我覺得非常震撼。」這令他下定決心在翌年以單車穿梭蒙古大地,去探索這片遼闊土地的未知風景。
遇沙塵暴 刮花相機濾片
蒙古曾是蘇聯的衞星國,1992年放棄社會主義後,才慢慢對外開放,由於國土遼闊,首都以外的地區,基本上仍維持原始狀態。對Marc而言,這塊土地彷彿有種魔力,吸引他不斷探索,過去二十年,他每年去兩、三次蒙古踩單車,每次去一至三個月,騎行數千公里,被蒙古四季的景色所吸引,令他重拾起攝影興趣。2007年,他捨棄自己公司,將更多時間投放在旅行及攝影,攝影師的身份也慢慢地為人所知。過去近十年,他為瑞士電視台及雜誌拍攝反國教運動、雨傘運動及前年的反送中運動等。
Marc鏡頭下的蒙古壯麗而原始,他在戈壁沙漠、山脈和草原上感受季節變化,在途中遇上游牧民族、遷徙鳥類及鷹獵人,每張精采照片背後,是一段段難忘經歷。他每日在碎石及沙路上騎行一百公里,不僅需要體力,更考驗毅力;天氣總是不似預期,春天時,南部沙漠經常有沙塵暴,風沙甚至連相機濾片及眼鏡都刮花。在冬天拍攝更加困難,10月已開始結冰,最冷時是攝氏零下四十度,要騎駱駝才能深入偏遠地區,「相機電池拍攝不久就會沒電,有時相機快門關上之後可能就不再打開,每張照片都得來不易。」
萬年化石 「呈現文明起源」
冰天雪地的風景令人想起伊朗導演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的遺作《廿四格》(24 Frames),整個畫面純樸而美好,然而Marc並不滿足於此。
2012年開始,他與當地人組成駱駝團隊,去尋找當地的恐龍遺址以及先民的墓穴、圖騰與石刻雕像,從考古學的角度了解蒙古大陸的歷史與起源。「對我而言,拍攝一萬年前的雕像與化石,已遠遠超越了攝影,我想呈現的是這片文明的起源。」
蒙古面積150萬平方公里,人口僅300萬,有時踩幾天單車,也不見任何人,只有他與大自然靜靜相處。「攝影不只是拍攝風景,而是你對風景的感受。」他說那裏的時間彷彿是靜止的,隨着旅程不斷前進,會慢慢清空想法,將都市生活拋諸腦後,恍如喚醒體內的另一種力量,令他反思商業社會及科技對人類的影響。「蒙古的見聞改變我對生活的看法,去得越多,越覺得厭倦都市的生活。」
游牧民族沒有財產,一般人或覺得他們貧窮,實際上他們的生活樸素而自由,土地不能賺錢,不像都市人為了寸金尺土而營營役役。「這種思維是很原始的,與在香港見到的事物是截然不同的經歷。」這令他對生活有全新體會,他盡量帶最少的物資去旅行,用地圖、指南針這種原始方式尋找方向,然後在筆記簿上將感受寫成詩歌,細味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
·顯影 Instagram / PayMe / MeWe ·原文見於果籽 · 圖片由Blue Lotus Gallery畫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