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acrifice 生贄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互動MR: 河馬圓舞曲

sacrifice 生贄
·
·
《河馬圓舞曲》的互動項眾多,掌握「積極且正確互動」的訣竅,全賴現場工作人員口述引導。倘若該場次《河馬圓舞曲》體驗令參與者意猶未盡,絕對是現場工作人員的功勞。

沉浸共感度:★★★★

導演:Dolce Wang/王舒音
製片國:臺灣/Taiwan
製作公司:夢想動畫/MoonShine Animation
類型:動畫,互動MR
年分:2022
總長:15min
官網:https://moonshine.tw/

在製作公司「夢想動畫」的設定裡,《河馬圓舞曲》屬於「生命狂歡曲系列」的一支作品,該系列動畫皆由前迪士尼動畫師Dolce Wang擔任導演。「生命狂歡曲系列」目前已完成《鶴之舞》及《河馬圓舞曲》兩件作品。

《河馬圓舞曲》延續《鶴之舞》的參與邏輯,整體而言比較像是一款由多人共同完成的拯救遊戲,但又不是組隊破關那樣有組織性,不需要隊友間彼此分工合作,而像是一個人玩也可以,同時十人參與也可以的遊戲。

唯一姿態不同於真河馬、會踮腳跳舞的河馬角色,工作人員暱稱為「河馬女王」。

《河馬圓舞曲》故事性不強,雖然空間中幾乎所有出現的東西都是互動元件,然而每個互動元件彼此全不相干,也無前後順序性或行動邏輯性,全靠現場工作人員口述引導、解說。

我參與的這一場,工作人員十分積極鼓勵參與者與現場所有虛擬物件及角色互動,為每位新出場的動物角色說一段登場介紹,提醒參與者現場工作人員提供拍照服務。由於現場工作人員靈巧且時機正確地提點,參與者熱絡參與互動,讓每個橋段環環相扣,遊戲破關橋段順利且有效率地完成,全無冷場。如果換一位工作人員,《河馬圓舞曲》的參與體驗將會變成什麼模樣?十分難說。

觸摸烏龜,烏龜會縮進殻裡。

戴上MR頭盔進入放映室,放映室裡投影成水底世界的景像,牆上的圖案可以觸摸互動,散發陣陣光暈;空間中的虛擬物件也都是互動元件--以手觸碰石頭,石頭會浮起顫動,輕撫水草,水草會長高,而觸摸貝類,貝殼閉上發出聲響,每個貝殼閉合的音高皆不相同。空間中央有個水池中的水池,參與者走到水池中央,停留一段時間,池水便會變化,發出神祕光芒。

開場互動橋段頗長,工作人員必須不斷提醒參與者還有什麼物件可以互動,說明互動技巧及作品設計巧思,苦口婆心鼓勵參與者持續探索。不久,出現第一位配角:烏龜。輕觸烏龜,則烏龜會躲進殼裡。接著,許多魚被困在氣泡裡,必須以手戳破氣泡,解救小魚。每個互動段落都沒有必然性也沒有關聯性,未經工作人員提醒,完全不知何處互動。

輕觸光點,每個光點都是連連看互動遊戲。

小魚解救完畢,出現許多包裹光點的泡泡,每個光點都是一道連連看題目,必須點光點、解題,能量彙集至池中池。自此開始遊戲破關橋段。

池中水池忽有異象,浮現一隻困在水泥外殼中的河馬,四周則出現鐵槌、拳擊手套等道具,參與者直觀地想抓握虛擬道具解救受困河馬,卻不得要領。工作人員即刻救援,說明道具旁的光點才是關鍵,參與者必須以手指點擊光點,夠多光點被觸及,才能解開道具封印、解救河馬。遊戲橋段結束。

大小河馬紛紛出籠,此時又回到單純互動橋段,河馬貪睡,參與者必須不停將之「喚醒」,參與者甚至必須透過特定手勢,製造一個個光環圈圈,讓河馬跳圈圈增加運動量。最終,踮起後腳、以雙腳站立姿態現身的河馬,為大家跳一段舞蹈作結。

以特定手勢--手心向上手掌彎曲--製造光環圈圈,吸引大小河馬跳圈圈增加運動量。

《河馬圓舞曲》與《鶴之舞》導演皆為Dolce Wang,同屬「生命狂歡曲系列」,動畫的缺失也大致相同:諸如河馬為河中生物,而能產生珍珠的雙殼貝應為海中生物,而烏龜應該是以象龜為參考繪製,象龜為陸龜,不該在河中漫遊,又同為河馬,其他河馬造形及體形都十分擬真、以四足行走,惟有被工作人員暱稱為「河馬女王」的河馬卡通化地雙腳站立,最終河馬女王與其他河馬共舞,有如高飛狗手持牽繩溜布魯托......諸多不合生物、生態情理之處。然而,現場工作人員反覆解釋--這些都只是動畫師創造的互動角色,顏色造形以可愛為最高目標,當一切卡通化、想像化,前述生物與生態上不合理的違和感也隨之淡化。

《河馬圓舞曲》的互動項眾多,積極且正確地參與互動,保證參與感十足。至於怎樣才能掌握「積極且正確互動」的訣竅?全賴現場工作人員口述引導。倘若該場次《河馬圓舞曲》體驗令參與者意猶未盡,絕對是現場工作人員的功勞。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