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s的第100篇作品:身为matters的作者与读者

ohlak
·
·
IPFS
·
来聊一聊我怎么使用matters,还有自己对matters的一些想法。

不知不觉,已经在matters上传了100篇作品。不知不觉,我养成了每隔几小时就会打开matters刷一刷的习惯。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成了matters的作者与读者。

这其实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我能够在matters写我想写的作品,我能在matters看我想看的作品,这本就是matters的魅力之处。

可是当这样的平台多了一份收入以后,我们思考的事情也就变多了,不论是创作的时候还是阅读的时候。

在创作与拍手之间,多出了许多顾虑与责任,又或者说,我们的心思不再单纯?

身为作者,我发的作品并不是每一篇都好,虽然我不知道要怎么去区分好坏。

身为读者,我并不会每一篇作品都去阅读,但我却会给某些没读的作品拍手,拍不拍的标准连我自己都抓不准。

那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我到底在思考什么?


我是作者,我是这样写东西的

我并不只是在Matters发布作品,但近期来说,matters却成为了我发布作品的主要平台,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1. Likecoin收入

Matters的likecoin收入非常让人惊艳,同样是以拍手或者阅读量来决定收益,matters里面一个拍手所转换出来的价值比今日头条高出太多。

而Likecoin作为一款加密货币,它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又多种多样,我只要拥有一台手机,便能写出一篇文章、收入一笔likecoin、转到其他交易所、获取更多加密货币的收益。

而且在中国网站,我还需要面临赚到的钱提不出国的问题,而likecoin作为加密货币,却没有这个问题(幸好马来西亚不禁止加密货币XD)

所以相比其他平台来说,matters能带给我的收益更高,自然就成了我发布作品的主要平台。


2. 作品永续保存

有时候我发布作品,不是因为我觉得这篇作品很好,想要分享给大家,有时候只是单纯因为matters能够永续保存作品的特性,所以我把一些担心会不见的作品上传。

比如我一直在写的网络小说《精灵培育员》,它是我为了保持每日有东西可以写,每日有东西锻炼而写的作品,阅读者其实不多,甚至在回看matty给我的数据时,有好几篇作品的阅读时数是0。

但是我希望能够把这部作品保存下来,因为它是我的孩子(矫情了),虽然我生得不好,写得很烂,但我生出来的鬼东西,我还是希望它能够保存下来。

而还有一些作品,谈论的课题比较敏感,不方便上传脸书或者中国境内的,我也打算放在matters。

所以,在其他平台上,我会筛选作品上传;可是在matters,我几乎是所有作品都会上传,不论好坏,尽管我不知道怎么样的文章算好,怎么样的文章算坏。

比如,我个人会觉得自己写的可以做一辈子的运动:攀岩有什么好玩?其实写得很烂,因为里面的行文和文笔不好。

但是从内容资讯的角度去看,我想告诉大家的资讯都已经写出来了,那它到底算不算好呢?

但是也没关系吧,身为一个作者,努力认真地创造每一部作品就好,就算作品不好,也还会有人拍拍来鼓励你。虽然不好的作品拍拍数会比较少,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有拍拍就有收入,对我来说,这都是我的作品创造的收益。总不会那么多作品,没有一部好作品吧?有了大家都喜欢的作品,自然就有好的回馈给大家,反正大家看不下去的文章自然会慢慢退到你个人作品的角落去,以后再改进就好。


我是读者,我这样看东西

我看作品,其实不太会去管作品好坏。重点是当下我想看什么。

而看过了我想看的作品以后,是否会行使读者的两大权力:拍手与留言,我又有不同的标准。

留言很简单,有想说的话就留言吧,如果留言写不完,那就发作品然后关联吧,一切随心所欲。

唯一让我比较尴尬的,是在某篇作品留言以后,和另一位读者给聊上了。

更尴尬的是,如果留言又被对方的乾坤大挪移,把话题引导去了我不赞同的观点,或者是跟作品不相干的观点,那我就会有点不知所措了。到底该继续留言,尝试把话题拉回来?还是就此打住,不要再增加作者负担?

如果我自己的作品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是会把两位读者劝离的,甚至严重的话会直接屏蔽。

所以同样的,当我身为一名读者的时候,我也会非常注意自己的留言是否与主题有关。这就是我看待留言的观念。

相对留言来说,拍手的条件就非常宽松了。

请问Ohlak,你会给什么样的作品拍手?

1. 感动到我的作品

2. 我喜欢的作品

3. 这个人坚持写了好多章小说,虽然我不看,但我给他的努力拍手! (推荐@老托 的作品花舞)

4. 我追踪的人

5. 常常给我拍手的人

上面的条件,几乎涵盖了我在matters认识的所有人。简而言之,我很常会给作品拍手,而且一拍就是5个。

上个星期刚成为赞赏公民,短短三天内拍了35篇作品,平均一天看12篇作品,我不可能每一篇作品都看。

但是呢,最近看了好几篇文章,都在说如果胡乱拍手,会导致有人恶意撸拍拍,还会导致matters的作品品质下降,而且太多人拍手会导致作者的收益减少。这就让我思考了许久,是不是要给自己的拍手订下一个标准?

毕竟我是靠着大家的打赏成为了一名Civic liker,是不是也该为社区尽一份力?

但是我思考了几天,却发现自己完全不赞同这样的观点。

首先是恶意撸拍拍,likecoin本身就有一套运算标准,拍手太多次的极端个案会被稀释,他们拍出去的likecoin会变少,就算真有人恶意撸拍拍,那对方的likecoin收益也不会高,这点无需担心。

除非一种情况,某位仁兄一个人开了好多个账号,而且每一个都认真经营,没有被likecoin的标准定为极端例子稀释掉这些likecoin。那,这不是好事吗?matters多了好些认真经营的用户,社区不就更活跃了吗?

所以简而言之,恶意撸拍拍这件事情,除了会把各位作者所获得的likecoin稍微稀释之外,其实早已在likecoin的运算机制下被压制了。而需要认真去经营这么多账号来换取一点点的收益,不如直接去脸书刷赞刷流量,还能够靠那些流量赚到更多钱。Matters自动会把这些人剔除。

再来是作者文章品质下降,理由是作者无需再管文章品质,只要放上来就有拍,大家乱写就好了。尤其是出现了有人直接抄袭别人的文章直接放上来,还能获得大家的拍拍。

这个理由,我是部分认同的。因为我也觉得抄袭者应该被处置,而不能继续获得拍拍。

尤其是Matters是一个文字上传以后无法删除的平台,抄袭对于原作的伤害更大,这应该禁止。

但是我个人会觉得,抄袭事件应该要处理抄袭者,而不是让读者不要拍,因为我们无法保证所有读者都看过原作。

我觉得Matters可以设计一个举报管道,读者可以提供原著和抄袭文章对比,向matters官方举报抄袭。官方可以强制性把对方的文章设定成不公开,只有自己能看,这样就能避免抄袭文章对原作造成继续伤害。而如果对方因抄袭事件而有所收益,也可以采取罚款措施,比如在此之后的多少天 / 多少文章的收益将不再发放,或两者兼施。(我不知道上述方法是否能透过技术完成,仅提供一个思路)

那回到胡乱拍手这件事,我除了一样不喜欢抄袭者之外,其他的论点我都是不赞同的。

在他们的观点中,拍手应该回归到文章品质去判断,好的文章就拍手,不好的不拍。尤其是不要有社交性的拍手,这点我不赞同。

首先每个人主观不同,判断好坏的标准不统一,而matters又不是一个作文批阅平台,需要定一个客观标准去判断文章好坏,拍手本就是每一位读者能够自由行使的权力,为何大家不能按照自己心意去拍?

而第二个问题,拍手是否应该要有社交性质?我觉得必须要有。

Matters是一个大家都能上来说话的网站,它不是新闻网,只负责公布消息。互动,是激励作者创作的重要动力,也是吸引新用户的重要手段。因为有了互动,大家才会为了见朋友而上来,才会因为有人想看而创作,才会因为有拍拍而受到鼓励,继续坚持创作下去。

而Matters更倾向于让读者去认识文章,我们登录matters都会先看到文章、看到标签、看到围炉,却不会先看到人。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往往就在拍手间产生。

大家可以想想,有多少朋友是因为你拍了他的文章,所以他才知道你的?又有多少朋友,是因为你拍了他的文章,所以双方互相追踪的?

Matters里面,文章之间的互动很多,但人与人的互动很少。若是拍手不要有社交属性,那到时候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一大堆人胡乱留言。不然我们还有什么手段去告诉作者,我很支持你?

所以,我不赞同因为涉及到文章品质和社交属性,而被定义为“胡乱拍手”的观点,它会让matters变成一言堂,还丧失了原本多姿多彩的社交属性。这会导致matters只剩下冷冰冰的新闻播报,失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最后到导致用户流失,坏处更大。

而最后一个Likecoin收益减少,我觉得这其中有偷换概念的嫌疑。

这一个论述是这样说的:

Likecoin发给创作者的基金是每天都一样多的,当天有500万次拍手,创作基金就分到500万次拍手上;如果当天有1000万次拍手,创作基金便分配到1000万次拍手上,导致拍手价值下降。

问题是,如果likecoin每日派发的创作基金总额是一样的,拍多拍少又有什么差别呢?

拍手数少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拍手价值高而获得一定数额likecoin。但是如果拍手数量多了,就算拍手价值被稀释,我们是不是也因为获得更多的拍手数量,弥补了价值降低的损失?

而且拍手数量多,代表likecoin可以更广阔、更平均地分配到所有创作者身上,这不是好事吗?

就比如说,在matters里面写长篇小说的作者,每次能够获得的拍手其实都不多。我觉得不是他们写得不好,而是matters的使用者大多不会在matters看小说罢了。

如果大家真的减少了拍手数量,那他们能够分配到的拍手更少,可能直接吃零蛋。这样长久下去,matters会不会因此而少掉一个标签?(类似的问题,我觉得非中文书写者的情况更严重,我们可能会永久失去这些非中文书写的朋友。)

只有一种作者会因为拍手数量变多,价值被稀释而导致收益下降:

粉丝人数固定,每日获得的拍手数量固定的作者。

这样的作者和读者,会自行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作品内容也会渐渐地围绕着圈子转,圈外人要理解并不容易,最后呢?又是社交、互动属性不足,大家把matters当成新闻网站,难以再吸收新用户。

所以,我身为一名读者,会尽量认真地检查作品是否抄袭,然后努力地拍手。

作者是靠别人的拍手赚钱没错,但是它不是打赏,没有那么厚重的责任和意义。况且我认为,多拍手是对整个社区有帮助的,因为我希望,matters在未来不要成为一个自己玩耍的小圈子。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期望的matters

一直支持我的委托人@JohnShao ,他希望likecoin能够成为一个对创作者友善的加密货币。

我认为,matters完全能够承载他的这一份希望。

Matters作为一个网络部落格,它可以容纳每一种人、每一种立场,所有的言论都能在这里获得保留、获得施展。众生喧哗,其实也是去中心化的最大特性。

所以,我觉得matters不能让整个社区变成一个闭环,自己人玩得开心,其它人进不来。兼容更多立场,我觉得才是让matters越做越好的关键。

我也希望能在这里看到更多不同的文章和内容,让每一个特别的人,都进驻马特市。

第100篇文章,有点混乱的思绪,想法如上。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ohlak来自马来西亚的码字人,散文、网文、攀岩 每日一篇作品(什么都写) 不定时网络小说《精灵培育员》更新(正常情况1天2章) 欢迎点置顶的Ohlak作品分类查看我的文章。 (想看我聊什么可以留言告诉我) 喜欢我请多多支持,感谢大家!
  • Author
  • More

闭口

在人海中忘了自己

跨国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