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影也结束了...
我的北影节也结束了,是30号结束的最后一场,最后一场叫《洞》,一场无对白的纪录片,其实看得我有些发困,无音乐、无对白,是关于一场探险,也关于生命。在这个追逐时间、追求技术的时代,人们好像也无法耐着性子看完一部没有剧情、没有音乐、没有对话的影片。人们总是希望每一部影片都能承载着点什么,他们把影片拽在手里拼命的摇晃着,期待能从中摇出点什么,与生活、与政治、与技术、与人类等等有关的什么东西,好像如果与这些都无关就成了没意义的东西,好像只要慢一点,就会被时代甩在身后,快得让人窒息。其实我看《洞》的时候,那些景、那些无声中的留白以及老人奄奄一息的生命进程时,也的确让我有些乏困,也许我也是太过于习惯在影院的大屏幕上去享受震撼的视觉特效,而忘记电影本身存在是为了讲故事,现在讲故事的成本太高了,一部电影不配上几个亿的投资都不敢轻易上线。除了money,现在讲故事还要考虑各种意识形态审查的问题,要求所有的故事都只能有同样的题目,你可以写诗歌、写记叙文、甚至可以写日记,但是你就只能写这个题目,于是翻来覆去的炒冷饭,但在技术的背书下,观众们依旧还是乐此不疲,你知道观众也许有一天会厌倦的,只讲这个故事最终也会变得烦闷和单调,但是人们已经开始丧失某种想象力。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只存在于历史中, 存在于当下已有的科学中,而不存在于天马行空中,有些可悲。
北影我本来只抢了2部电影,《无因的反叛》和《日本昆虫记》,但是后来在转票群里又收了几张,于是总共看了7部:《马戏团》、《夜叉池》、《今敏:造梦机器》、《杀人短片》、《洞》。如果要排个序,最喜欢的是《日本昆虫记》和《马戏团》,最不太行的是《今敏:造梦机器》。《今敏》的看完我脑海里只有那些人疯狂吹捧的部分,而几乎没有从任何电影角度或从电影制作的角度去考量。最喜欢的《日本昆虫记》,本来没有怀着很高的期待,但是顺着主人公的人生进程也竟然看进去了。看完之后回头来看这个片名《日本昆虫记》,如昆虫、如蝼蚁般却又坚韧的活着是女主的宿命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所有人的宿命。我无法用道德咫尺来衡量片中的人,我无法指责成为妓女的幸子,也无法指责为了筹款与自己母亲的情人偷情的女儿,她们的困境何尝又不是当代人的困境呢,只是可能情况有所不同罢了。
跑了这几场电影,除开享受电影本身的快乐,还有就是觉得能在电影节抢票观看的观众比平常的观众素质高了不知道多少,虽然用素质这个词来概括不太恰当,但是当迟到的观众悄悄入席,观影中身边的人没有任何的奇怪动作和玩手机的现象时,你真的会感叹:需要抢票的电影就是不一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