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Imananotomihsah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粤语莞宝片水乡方言概貌

Imananotomihsah
·

看到有这个tag,有些兴趣,说说我家乡的方言。

为简单起见本文尽量少用音韵学术语,但要使用粤语拼音,方案为扩展版的香港语言学会粤语拼音方案

粤语大家都很熟悉,平时接触到的是广府片(也有说粤海片)的广州粤语。粤语还有很多方言分支,包括勾漏、四邑、高阳、吴化、钦廉、邕浔、莞宝等。莞宝片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东岸,包括东莞、深圳和香港,是分布最东的粤语方言,再往东走就进入客家话的地界。


莞宝片下的小分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李立林(2010)把东莞境内的莞宝片方言分为城区、水乡、盐田、山区、丘陵五小片,基本上与东莞传统地理分区一致;深圳和香港种类不一,包括沙头角话、宝安话、围头话等,尚缺清晰划分。由于东莞原住民数量最多,口音种类更丰富,因此深圳和香港的莞宝粤语很可能也从属于这五片当中,就我个人听感而言,与东莞丘陵片较为接近。

我本人所说母语方言为水乡方言,主要分布在道滘、洪梅、望牛墩、高埗、万江、中堂等镇街,这些镇街濒临东江下游,河网纵横、地势平坦,故称水乡。由于本人经历,我也会说城区方言(与水乡差别非常小,比北京话和普通话差别还小)和丘陵方言,听得懂这五片的绝大部分方言。

莞宝方言与广州粤语互通度如何,见仁见智,没有四邑那么特立独行,也没有邕浔那么接近。老一辈见识较广,互通度会高一些;而年轻一辈母语能力退化,理解的困难会增加,比如出现过我妈在铜锣湾买鞋,店员听不懂她在说什么的神奇事情。总体而言,互通度大概在40%~80%,与广州粤语的距离由远到近:盐田(除厚街话)>城区>水乡>丘陵>山区,差异度类似潮州话和泉漳闽南语。有趣的是,由于东莞五片方言之间差异不小,在东莞本地人的共通交流语其实是广州话,与我同龄东莞本地人基本上都讲得一口流利的广州粤语。

以下从音韵、语法和词汇三方面描写水乡方言和广州粤语的差异。

音韵: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水乡方言和广州粤语在声母上的主要演变一致。如不分平翘舌,所以森=深;普通话中hu-/ku-会读成f-,如花faa1、快faai3;很多字的声母保留为m-,如味(广州mei6,东莞mai3);普通话中读r-或/er的字声母基本为j-(在其他方案里都写成y-,也更好理解),如人jan4、原jyun4。以下是不同点。

  1. 没有l-,这是水乡方言最大的特点,不仅区别于东莞其他方言,区别于广州粤语,在汉语方言都是独一份,在世界上亦非常罕见(其他语言里没有/l/,也会有相近的音素,比如日语里的/r/)。汉语方言里不区分n-、l-的非常多,一般而言要么随韵母分化而不构成对立(成都话等),要么统统并入l-(新派广州话、泉州闽南语等),在绝大部分方言(包括中古汉语)里l-都是频率最高的声母,地位十分牢固。水乡方言的l-全部合并入ng-,所以榴莲读作ngeu4 ngin4。这个变化到底是怎么来的到现在都没个说法,作为汉语言文学硕士的毕业论文课题应该没啥问题。因为阿尔泰语言不允许词首以流音l-/r-开头,Rossiya经历蒙古语转写时在词头要加个o变成oros,流传到汉语就变成俄罗斯。水乡方言词头也不能是流音,所以我说水乡方言是真的胡化汉语(误)。
  2. 一些在广州话和普通话里声母都是h-的字在东莞会读成f-,这是东莞方言的共性。如开fai1/fui1、海fai2/fui2,用音韵学术语严格表述是“蟹摄一等开口的晓母部分字读为轻唇音”。
  3. 喉塞音声母部分字滋生w-韵头,水乡和城区特点。对于“安”“爱”这些字,在广州话和普通话里,发音前都会感觉喉咙紧一下,气流才爆发,这个叫喉塞音。而在东莞话里,喉塞音消失了,而在前面加了个w-,如爱wai3、安wun1。
  4. 古全浊声母今天更多地念送气。这可能是客家话的影响,例如造cou。
  5. 平舌音更平,这只是个倾向。广州话虽然可以说没有翘舌音,但平舌音也不是完全平的,略带一点翘舌的感觉,语音学上记录为/tʃ/ /tʃʰ/ /ʃ/,对应拼音方案里的z、c、s,威妥玛通常记为ts、tsh、s,这种感觉在韵母是高元音的时候更为明显,会广州话的朋友可以自行比较广州话的“书”字和普通话的“苏”字在声母上有什么差别。而水乡方言更倾向发为真正意义上的平舌音,记为/ts/ /tsʰ/ /s/。
  6. 浊化倾向。这个是我在中研院的小学堂资料库上读到记音材料才意识到的,当然我对记录是否可靠表示怀疑……我自己的调查里,的确有一部分东莞人发音声母更“浊”,把j-发为/z/(参考德语里z的发音),把w-发为/v/,李立林(2010)的记录里还提到有些人把b-、发为内爆浊音/ɓ/。我自己的发音并不很牢固,经常在这几个音里跳来跳去。
  7. 声母为j-的部分字保留更古老的读法。广州粤语的j-(y-)声母是超级垃圾桶,什么字都有,其他粤语普遍比广州粤语好些。东莞粤语有一些例子:嫌hin/him4、钦ham1/hang1、耳ngai5。

韵母:八个字“系统对应,基本不同”,也就是可以根据广州粤语的韵母是xxx推断出东莞粤语的韵母是yyy,但发音不一样。我只说一些特点

  1. 韵尾退化:最大特色,要知道粤语和古代汉语最接近的地方就是韵尾齐整,所以东莞粤语是粤语里第一逃兵(误),这个变化也不是什么普通话带来的大猩猩变身,明代的东莞人就搞不清楚入声韵尾了。各地退化程度不一,而且由于广州粤语强势辐射很多人还逆向复古。就水乡而言,主要的变化是下阴入(第8声)部分字韵尾完全退化,调值归入阳上(第5声),如答daa5、国gwo5、八be5;-p韵尾基本消失,除部分如前所述退化之外,其余合并到-k,如十sok、猎ngik;-t韵尾部分归入-k,如达dek、辣ngek;-k韵尾相对牢固。这和其他方言里入声退化的规律是一样的:-p就得最早、随后-t、最后-k。这个退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麻烦:八=百=be5,计数不方便,所以现在“百”更多念为变调be3。入声韵尾退化通常伴随鼻音韵尾退化,所以东莞粤语的-m基本合并到-n和-ng里面去。但是有一些人、一些字依然保留着这几个鼻音韵尾的区分,所以我上面的“嫌”“钦”都写了两个发音。以我自己为例,“合”字发音还是hap,“深”字发音还是sam。
  2. 元音高化:粤语相较于其他汉语方言已经多了一轮元音高化,所以其他人都念-ang、-an的在粤语里念-ong、-on,其他人念-ai的在粤语里念-oi。东莞粤语再加码一轮高化,广州话里念-o/ɔ/的我们念/o/,类似于英语里saw和cost的元音之差,导致“哥哥”听上去和“姑姑”很像;广州话里-eoi的我们念-ui(实际音值没有/u/那么高那么圆),如需sui、女nui;念-ak和-ap的我们念-ok,如上面所述“十”。当然有时高化多了会出现命运旋转重新低化,这是水乡片的特殊念法,如“盖”gwai,这其实是高化元音裂化为双元音的结果(举个英语的例子,time就是从高元音/i:/裂成了双元音/aɪ/)。
  3. -aa-韵母变-e-。广州粤语里的长短a对立在东莞粤语里-aai、-aam和-aap保留为-aa-,而其他的-aat、-aak、-aan、-aang、aau变为-e-。如泽=脊zek、袜mek、山seng/sen、省seng、教geu。有些记音不记作-e-,而是-ia-,我不太同意。这个变化并非东莞粤语特有,例如顺德“八”bet。
  4. -i随平翘舌声母分化。广州粤语里韵母是-i的在普通话里基本上也是-i,由于广州粤语极度排斥单元音的-i,只在z-、c-、s-后才能接-i,所以zi、ci、si在普通话里经常对应平翘舌两组发音。但是东莞粤语里某种意义上区分平翘舌:广州话为zi、ci、si,而普通话为zhi、chi、shi的,东莞话读为zi、ci、si;广州话为zi、ci、si,普通话为zi、ci、si的,东莞话为zai、cai、sai。如字zai≠纸zi、丝sai≠诗si、词cai≠齿ci。但也有普通话和广州话都是同一组发音的,东莞话不同,如是si≠事sai。究其原因,是粤语里曾经存在平翘舌,且平翘舌类型和普通话稍微不同,在平翘舌消失过程中东莞粤语和广州粤语转变方式不同。
  5. -eon合流为-an:这在音韵学术语里叫“臻摄开合口合流”,广州粤语里读-eon(普通话里通常为-un/in)和读-an(普通话里通常为-en)的字在东莞话统统读为-an,如进=俊=阵=zan、信=肾=san。
  6. -oeng发作-iu:水乡特色,唯一一个完全退化的鼻音韵母,如强=桥=kiu、凉=疗=ngiu、娘=鸟=niu。这个转变在粤语和客家话里不太寻常,通常鼻音韵母在这两门语言里十分保守,可以合并但不会消失。个人怀疑和清代移入东莞的福建移民有关,闽语白读经常丢掉鼻音韵尾留下鼻化元音,这个话题暂时也没有人研究。而-oeng留下来的空位被-eng补上,如病boeng、井zoeng、青coeng(白读)。
  7. 韵母-y变-i:水乡特色,也是一个倾向,各人发音不同。没有-y韵母的现象学术上叫“没有撮口呼”,客家话和闽南语算是典型代表,可以怀疑水乡粤语受到一定影响。如鱼i、树si,但强调只是部分人这么读。
  8. -ik音值有差:这个差别其实不大,但要拿出来是因为在粤拼上会造成混乱。广州粤语的-ik里面的“i”音值和其他i不一样,“击”和“结”元音听感完全不同,-ik里的i音值为/ɪ/,其他地方是/i/。东莞话稍为不同,-ik音值为/ə/,其他地方为/i/。但是东莞话入声退化,-it、-ip和-ik经常韵尾都变成-k,这时区分事实上靠元音,如“力”“猎”韵尾都是一个是/ək/一个是/ik/。所以我觉得粤拼里的-ik拓展到东莞话里,干脆写成-iik,然后-it和-ip变来的才写成-ik得了。

声调:直接写调值,括号里的是声调符号(就是平时说的第x声)

普通话:阴平(1)55-阳平(2)35-上声(3)214-去声(4)53

广州粤语:阴平(1)55/53-阴上(2)35-阴去(3)33-阳平(4)11-阳上(5)24-阳去(6)22-上阴入(7)5-下阴入(8)3-阳入(9)2

东莞水乡/城区:阴平(1)23-阴上(2)35-去声(3)33-阳平(4)11-阳上/变入(5)24-上阴入(7)5-下阴入/阳入(9)2

水乡/城区的特点是不分阴阳去,下阴入的字部分填到阳上,部分填到阳入,阴平调值很低。为了保持粤拼的统一,在合并的声调里我们会把空位直接跳过不写,所以阳去(第6声)和下阴入(第8声)在东莞的粤语拼音里不写,只有1234579七个调。

由于缺少高平调,上阴入的字又不多,所以水乡/城区方言听起来极其低沉,完全不适合女孩子撒娇,和隔壁全程尖叫的高阳粤语刚好相反。对于外地人来讲,水乡/城区的阴平阳平阳上就是一团乱码,完全分不清楚。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误),水乡/城区方言的高声变调出现频率超高,而且规律基本没有。比如“广东”这个词,按理应该读为广gwong35东223,事实读音是广gwong55东223;“澳门”按理读澳ou33门mun11,事实读澳ou33门mun55。同一个字的变调也有不同意思,如“阿爷je11”指爷爷,而“阿爷je55”指伯父。

语法:汉语作为分析语,语法上的差异乍一看没有法、西、德、俄这些屈折语明显,但如果把表示语法功能的虚词算进来,那差异就会大很多。东莞粤语有着粤语普遍性的语法特点,如直接宾语在间接宾语前(“给我一支笔”v“畀支笔我”),定状语后置(“我走先”、“鸡公”)。东莞粤语和广州粤语在语法上最大不同就是表示完成体的虚词,广州用“咗”,东莞用“休heu1”,例如“我食咗饭”=“我食休饭”=“我吃了饭”。粤语里用“咗”和用“休”刚好是两大派,当然休字读法不一,顺德就读成hiu。

词汇:这个差异就多了,虽然最基本的用词肯定差不多(废话)。下面列出在斯瓦迪士核心词中东莞水乡方言与广州话的差异(有字写字,无字标音):

这里/那里:水乡呢nai1-si5,嗰go2-si5;广州呢nei1-度dou6/syu5,嗰go5-度dou6/syu5(si5-syu5明显是同一个词,但广州和香港目前用“度”的频率远远高于syu5)。

谁:水乡si2/si1-个go3;广州边bin1-个go3

如何:水乡ding1-jing3;广州点dim2-样joeng2(怀疑同一词不同发音)

厚(thick):水乡贲pan5;广州厚hau5

窄:水乡狭gik9;广州窄zaak8/狭gip9

蛋/卵:东莞统称春can1(鸡春、鸭春、鱼春);广州大而有壳为蛋daan2,小而无壳为春ceon1

头发:东莞头毛,广州头发

肚:水乡屎si2-肚dau2;广州肚tou5/dou2,有个调侃东莞人的说法是“讲屎收尾”,因为东莞粤语里直接说“屎”字的词汇特别多,比如肚脐也叫屎si2-伏buk9-脐cai4

背:东莞背bai3-脢mui4;广州背bui3-脊zek8

乳房:东莞nim1/nin1;广州波bo1(外来词)

怕:东莞狂kong4/kwong4;广州惊geng1

拿:东莞nik7/ning1;广州lo2/ling1

扔:水乡㨃dui2/fai2/揈fing5/fik7;广州㨃deoi2/掟deng3/抌dam2/掉deu6(据说也有用fing5的?)

缝:东莞联lyun4;广州缝fung4/联lyun4(貌似广州只有在人受伤缝针的时候才用联)

玩:水乡撩liu3(不及物,例:出去~)/弄long3(及物,例:~电脑);广州玩waan2/撩liu6;这种音韵上有关联的及物/不及物动词在汉语里不多见

夜:水乡晚meng5-头teu4-夜je1;广州maan5-黑hak7

脏:水乡咸haam4/haang4-湿sok7,污wu1-秽we5,癞ngaai3-失sat1;广州污wu1-糟zou1;东莞的咸湿不仅有轻浮/色情之意,所以算是很容易闹出误解的词语

在……里面:水乡入jok9-内nui1;广州入jap9-边bin1

干(dry):东莞稠zeu1;广州干gon1

至于具体动名词差别就更多。吸管,广州叫吸管,香港叫饮筒,东莞叫喉仔(不只东莞这么叫);肠粉,广州分布拉肠和铁拉肠(好像又叫柜桶肠粉),东莞叫肠粉和烫粉。具体差异太多了,不数。有一些西来的玩意差别居然可以达到一村一词,譬如扑克牌(我处称扑puk7加gaa1)里的J、Q、K三只牌,一般粤语叫zik7、neoi1、king1,我处叫neu1、wan1、king1,完全不知道J和Q是什么来头。还有一些在其他粤语里暂时还找不到对应词语的独门秘技,例如斟一碗凉茶出来不是总会带出一些渣嘛,那些渣我们称为“脚”,只有斟凉茶时带出来的渣才能叫“脚”,在凉茶煲里那一堆是不能叫“脚”的。

东莞粤语里还有一系列“形容词+拟声词+休”组成的程度副词,表示“很……”,而且每个形容词搭配的拟声词还不一样。例如很冷=动tit7休、很白=白pung1休、很矮=矮co1休、很大=大ban4(贲)休、很亮=皓heu3 dok7休。这是东莞粤语最地道最不为外人所知的用词,我时常用这个来测试对方是否是东莞本地人。

除了词语之外,有一些谚语在东莞会变化,例如粤语里说人找借口的话“屙屎唔出赖地平”在东莞是“屙屎唔出赖地懒”。

下面是喜闻乐见的粤语莞宝片水乡方言脏话(詈语)介绍时间,文明人请跳过:

粤语五大金刚“叼diu2、閪hoi1、鸠gau1、囵lan2、柒cat9”,东莞很少用柒和鸠,但还有一些特殊用法:

亚大囵:形容一个人十分离谱

愈话愈屎出:形容屡教不改

步鬼见:嫌弃,不算脏话,而且很有特色

叼那星:常用感叹语,类似于Oh shit或者Jesus bloody christ,在其他粤语地区也很多用,但最近在广州和香港好像听得比较少

发姣发胗kan5发出瘾:骂人发姣的加强版

戆囵鸠鸠:戆鸠的加强版

囵毛囵噏:等于鸠噏,指乱说话

叼你老母呃鬼臭閪:常见终极脏话

祝大家食用愉快。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