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城的第五波】復陽與復工
公務員「復陽」後可繼續上班的消息後,如阿洛所料,果然又再引起一片罵聲。那天,阿洛特別豎起耳朵,聆聽電視新聞如何報導這件事。聽畢,怒火已經一下子湧上來──不是因為這個復工措施,而是發放消息的方法。
眾所周知,第五波以來資訊之混亂屢屢創出新高度,引致不少人的焦慮與恐懼。先聚焦於「復陽」可復工這消息好了。
首先,相關的復工指引原文是怎樣寫的?由於相關指引是發給公務員的內部電郵,網上較難馬上找到,所以只能依靠傳媒的報導。這下子就產生許多問題。
先看《明報》的報導:
對於新指引的安排,局方回覆表示,作為密切接觸者的政府僱員按指示完成隔離後,可恢復上班,毋須等待同住家人康復或完成檢疫;染疫政府僱員若按指示完成隔離並康復後,即使再次檢測後的結果為陽性,亦毋須再次隔離,部門首長可按個別情况作適當的工作安排。(註1)
這裏寫得算是較清楚:所謂「染疫政府僱員按指示完成隔離」,也就是政府最近推出的那套隔離政策,包括:
已入住社區隔離設施或在家中隔離的感染人士,若已接種至少兩劑新冠疫苗,將可以在檢測陽性後第六天及第七天再次進行快速測試。同樣,已接種至少兩劑新冠疫苗的家居接觸者則在接受家居檢疫第六天及第七天進行快速測試。若他們在這連續兩天的快速測試均取得陰性測試結果,將可以於第七天提早離開社區隔離設施或家居,如常生活,他們的隔離令或檢疫令亦已視為完結。(註2)
上述只是節錄了政府新聞稿的一部分,但大家大概知道是哪個政策。這是相對合理的指引,居家康復者在特定日期進行快速測試,連續兩天陰性,即可完成隔離。沒聽到太多人批評這政策。
那麼回到復工指引,甚麼叫做「染疫政府僱員若按指示完成隔離並康復後」,「再次檢測後的結果為陽性」?消息剛傳出/許多人進行討論時,根本沒有看清楚定義,例如有些人急着說:「甚麼?就算平日感冒康復了,日後再感冒,也要休息啊!」
其實這裏有兩個意思:其一,真的二次感染;其二,核酸檢測(PCR)敏感度高,患者在康復初期有病毒殘餘,所以結果呈陽性。(註3)
那麼重點在於,第一種情況發生的機會率高不高?第二種情況的傳染性高不高啊?這正是阿洛生氣的原因。聽到檢測結果陽性也可上班,許多人第一反應會覺得荒謬,而發放消息的一方竟然沒有解釋背後原因,令人釋除疑慮。
後來,媒體終於有進一步報導。不過問題仍在,我們可比較不同報導的說法(明明是同一個受訪者):
- 公僕新指引 康復再呈陽性可上班 梁子超指二次感染比率低 工會憂播毒
- 公務員二度感染不視確診 梁子超指仍具傳播風險 應容許進一步檢測
- 公務員「復陽」可上班 專家指轉陰後三個月内再感染機會微
相對完整的訪問是這樣寫的:
梁子超表示,若員工染疫後轉陰性,而三個月後做核酸檢測呈陽性「復陽」,可能是因為身體尚有殘餘的病毒。但由於病毒量低,故傳染性亦相當低。 此外,市民在三個月內重新感染同一變種病毒的情況罕有,就算是第一次感染Omicron、第二次感染Delta的機會率亦非常低,因為現時第五波疫情的確診樣本都找不到Delta。 至於二次感染的機會較低,但並不是絕對沒有機會。梁子超指,如果員工沒有病癥,純粹核酸檢測陽性而快速檢測陰性,一般來説都沒有太大風險 。但如果員工有病癥,可再用快速測試進行檢測, 「睇下會唔會有一個較高的病毒量」。
阿洛覺得,如要評論復工指引,起碼要真的閱讀多方面的資訊,而非只看新聞標題。這一次,她覺得措施有其合理性,只是細節要處理好。(真的遇到二次感染,就應該請假吧)不過再回想起網上的討論,又頭痛起來:
- 是否仍相信專家的話?
經過這麼長的疫情,許多專家已被稱為「磚家」。阿洛也不過是閱讀了外國的做法和說法,這回才覺得專家的說法是可信的。
- 希望共存或......?
第五波至今,撇除政府的取向,社會上也有兩種聲音。其中一方在第五波剛開始時已覺得,倒不如像西方那樣「與病毒共存」,另一方則相反。(立場某程度與政治取態也有關)阿洛是現實的人,不是那種有「潔癖」的人,所以大家應該猜到她的立場。她不是不明白後者的想法,例如有人會說:「平時連感冒也不想染,為何要無緣無故染這種病?」但是,何謂用恰當的程度去處理事情?何謂理性冷靜地看待問題?(當然也理解家中有老人或小孩會特別緊張。)
註2: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03/12/P2022031200358.htm
註3: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38604-20220312.htm
註4: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745976/疫情-公務員-復陽-可上班-專家指轉陰後三個月内再感染機會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