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作為一種靈修方法?
「解讀電影.信仰反省」網上講座
日期:2022年3月2日、3月9日、3月16日、3月23日(星期三)
時間:美西5:00am;美東8:00am;英國 1:00pm;台港9:00pm
形式:ZOOM(1小時)
講員:賴勇衡先生(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電影研究博士生、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明報》及《關鍵評論網》影評專欄作者)
內容:
這系列的講座探討怎樣把電影視為信仰反省的材料,嘗試把「看電影」延展到屬靈操練的領域。每節講座以一齣電影為案例,圍繞以下主題展開討論:
1.電影不在結局為觀眾提供完滿的解答,而是帶出新的問題,讓人回到《聖經》或祈禱之中。
2.現實的挫敗、困頓和苦難正是信仰的開始——那麼信仰如何介入現世?
3.看電影不單著重劇情,也留意影音元素和電影技法,例如剪接、燈光、構圖等等
各堂簡介:
(一)《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 2014)
關鍵詞:未竟之志、社會公義、非暴力抗爭
白人至上主義與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鬥爭持久不息,半世紀前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民權運動是成功還是失敗?電影帶我們回到運動的關鍵時刻:爭取投票權的法案通過但不落實執行,不論和平示威還是武裝反抗都被武力鎮壓。黑豹黨的Malcolm X已被殺,馬丁路德金的最終命運將臨。他宣告「天國近了」——但要等到何時?
預告片
(二)《使徒保羅》(Paul, Apostle of Christ, 2018)
關鍵詞:未拔的刺、上帝的義、和平主義、逃走或留守
保羅堅持和平主義,從容就義,被視為愚拙,用今日的俗語說就是「膠」。但這豈不正是耶穌基督的榜樣?基督徒被羅馬帝皇尼祿視為國家敵人,應該逃生保存命脈,還是留下來面對黑暗?保羅不怕死,但他心裡還有一根刺——曾經逼迫基督徒的罪咎。或許如何面對主才是聖徒真正的難題。
預告片
(三)《牧師的最後誘惑》(First Reformed, 2018)
關鍵詞:屬靈黑夜、環境正義、同歸於盡、厭世與盼望
牧者也是羊,誰關心牧者的屬靈生命?屬靈黑夜難熬,牧職卻是責任。個人際遇、環境危機和社會腐敗都令人沮喪,主角牧師無力挽救一個絕望的心靈,反而被對方拖進更黑暗的境地。餘下真的只有同歸於盡的厭世之途?
預告片
(四)《舉自塵土》(Raised from Dust, 2007)
關鍵詞:信仰日常、生死抉擇、苦樂並行、基督心小孩
困苦與平安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並行不悖?在河南的農村,當礦工的丈夫因塵肺病而瀕死,妻子連醫藥費和女兒的學費都付不起,但她繼續在教會樂隊事奉。成年人的虛偽市儈,小女孩看在眼裡,都帶到祈禱中。信徒為病人禱告,然而病人不癒而終,禱告有甚麼意義?基督與苦難,也是平常。
預告片1
預告片2
(Zoom課堂供所有榮光敬拜事工月費會員參加,最低消費只須每月$10美元,課後一星期內上載錄影及錄音供所有付費會員一年內重溫。 )
月費計劃傳送門
https://www.patreon.com/gloriousworship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