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DuncanLau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天涯曲此時】大衞寶兒初訪東南亞

DuncanLau
·
·
對於香港一班聽搖滾音樂長大的一輩人,近日最大的話題,可能就是劉以達在臉書上連載的《方丈尋根記》。

這系列口述方丈的音樂成長路,很多鮮為人知的行內故事,他個人的成長經歷,再配上時代的背景,頗能引起共鳴,如果是一些曾經掙扎過的Rock友,肯定更感同身受。而純以讀者角度旁觀,感受大時代的轉變,重睹香港風華正茂的一鱗半爪,一樣引人入勝,所以越來越多人追看,也引來其他媒體報道。

剛上載的已是第廿三回,提到1984年,大衞寶兒(David Bowie)首度訪港演唱,期間有拍攝紀錄片,而方丈的一位band友有份參與,扮演一個要轉賣自己的藏碟,來籌錢去買演唱會門票的年輕人。我不肯定知道有這部紀錄片,後來上網尋找,才知道片名叫《Ricochet》,曾經以錄影帶推出過,後來以加長版DVD再版,早幾年才在Serious Moonlight演唱會DVD推出時,附加作為Bonus disc。

我沒有看過,卻原來有綱上版本。當年寶兒是第一次來這些東南亞城市演唱,只去三個地方- 香港,新加坡和曼谷。當然,他七十年代初已去過日本,跟攝影師鋤田正義 (Masayoshi Sukita)合作,也產生對東方文化的嚮往。

寶兒在踏入八十年代轉投EMI公司,開展事業的新一頁,接連幾首流行曲《Let’s Dance》,《Modren Love》和翻唱Iggy Pop的《China Girl》令他聲名大噪,歐美巡迴演唱十分成功,特別安排這個三個城市的東南亞演唱。而電影便是記錄他在這三個城市的足跡,也不像其他的旅遊拍攝,只着重名勝景點,他更想找尋每個地方的歷史和特色。

不竟這已是近四十年前,這三個城市在當時,應該是區內已算比較開放發展的地方。第一站是香港,當他步出啟德機場時,已有一班歌迷舉牌歡迎。這節餘下的時間,除了最後有演唱會片段,和寶兒乘車遊覽之外,同一時間,有幾個本地年輕Rock 友的生活,一邊要生存,一邊在追尋夢想。看到他們在狹窄band房小空間內練習,真的勾起傷痛的回憶。結他手和低音隣近站着,已沒有郁動的空間,而鼓手被逼到牆角,鼓座就在那九十度角的範圍,他背牆而坐,再動作大一點,雙手踭便會撞到牆上面,頭頂還有個冷氣機吹着!當年,多少音樂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編織着自己的夢想?

而年輕人為理想而亳不計較,最寶貝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藏碟,但為了一睹外國巨星的演唱會,卻願意出賣自己最珍貴的,以嘗心願。如果你曾經滄海,肯定會心裡流淚。寶兒踏過的足跡,也是明日黃花,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廣告,那不是曾經輝煌的香港嗎?那不是獨一無二的香港風景嗎?何以我們卻自毀長城呢?寶兒一下機便哼起《玫瑰玫瑰我愛你》,可見他是心情相當愉快,也期望這次做訪。我不肯定他是否找到他要找的,但他拍下這次旅程,特別是香港的一節,多年後回看,卻是令我們不勝唏噓。

相對而言,新加坡和曼谷當年也是崛起的時刻,新加坡一片去舊迎新的景象,到處都是地盤推土機起重機。寶兒特別要求司機載他到舊城區,看看昔日的情懷。他路過一處見到有粵劇排演,跟門外相遇準備去綵排的兩個女孩要求去旁觀,可惜師傅不准許。而餘下的片段便是以寶兒準備演出,交替著劇團的演出準備,平衡時空穿梭。不知道今天的新加坡還有沒有粵劇表演呢?

至於曼谷,自然是那些夜生活,各種佛像,參拜,也當然有曼谷獨有的小艇,比較有印象的是他拜訪一個本地音樂團練習,那個樂器像鋼琴,但用兩支棍狀物件敲打,不知道今天,他們還有沒有這件樂器仍然流傳着呢?

片中不少片段是在彌敦道上穿梭,會見到不少昔日的商店百貨公司等繁華,今日的彌敦道卻是黯然無光。

這部紀錄片在近四十年前拍攝,當時可能是純粹作為個人紀念,沒有想過會成就甚麼,想不到這麼多年後,我相信在幾個城市長大的人重看,滄海桑田的感覺,一定感受良多。而對香港人來說,當年是如日方中,是東南亞的一個國際城市,今日跟這兩個城市比較,甚至跟其他鄰近城市比對,總感到江河日下,大江東去的感嘆,怎能不扼腕嘆息呢?

電影的網上版,質素略差。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