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備考心得分享(一)備考心態調適分享
前情提要(國中的我)
老實說,我在高一高二的時候,都一直覺得,打死我都不要考學測,我要出國讀書,離開這種一直要讀書考試的學制,我好討厭考試,討厭為了考試讀書,討厭一成不變的生活只有讀書,讀書是世界一切的感覺。會考經歷一次,對我來說很夠了。(我考會考的時候,比我考學測的時候認真多多多多了XD)
國二到國三大約持續了超過半年早上6點起床讀書、出門運動、吃早餐、去圖書館讀書、待到閉館、回家再讀一點書然後睡覺的日子。
現在想來都很佩服那時候的自己⋯⋯每天就是讀書讀書讀書,也不太會覺得累⋯(我那時候還不會分辨「累」的狀態,每次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麽旁邊的人那麼喜歡我不會累嗎,然後叫我輕鬆一點)
但回過頭看,可能也是那時候的種種認真讀書,有顧到一些基礎(?),所以高中讀書也才沒有那麼痛苦吧。而且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才能進北一 ^^
所以也總是覺得矛盾,到底應該鼓吹大家認真讀書,還是其實根本無所謂呢?我覺得進到北一,讓我接觸到很多很多的新東西,人脈、種種經歷和感思,對我都是很珍貴的。
但當我讀學測讀到很煩,想起當時支持自己繼續讀會考的方法(譬如在書桌前貼字條啦、用對高中的想像啦鼓勵自己之類的)之後,就又會對當時自己的確信感到不忍直視。其實或許,那些想像,到最後只會是難以言明的天真。那些方法在學測期間已經不管用了,當然,我的種種想法都改變了那麼多,怎麼還會管用呢?所以到了學測備考的時候,我沒有把自己壓到最努力、最用力的狀態,我也接受自己的選擇。(但也或許,對我當時的狀態來說,那也是最用力的了)
國中的時候,我大概可以說一百個要認真讀書考好會考的、現在想來也有點不切實際或令我好氣好笑的理由,但高中的我就說不出來了,所以下面就是身為一個某種程度上排斥體制的人,我怎麼看待學測和各種小劇場的內心歷程。
悲傷五階段?
我們在去年的高二下,五月多遇到疫情就停課了,各種活動陸續被取消,對我來說大約也只剩下開始讀書考學測的選項了。大概從去年三月,我開始慢慢說服自己接受得考學測,得把自己稍微拉回生產線上。
不過呢,大概開始讀了五天吧,我就開始找SAT的題庫,開始瘋狂的搜尋外國大學,想著有沒有比較容易拿獎學金的學校云云,也和一些學長姐和要申請國外的同屆聊聊,可知,我的心其實一直還沒穩定下來。我覺得比起讀數學,讀英文對我來說比較有優勢,而且SAT的數學和學測數學的難度差好多,我寧願把讀數學的時間拿去讀英文 之類的TT
後來跟學長姐聊,也花一些時間重新思考之後,加上學測備考(雖然都說是備考啦,但其實根本也沒多久,可能半年吧⋯)時間反思的種種,我發現其實我沒有那麼急著要出去。
一個學姐和我分享他後來之所以沒出國是因為覺得如果花家裡很多資源,又沒辦法真的很確定自己的方向的話,他會覺得對自己的壓力和負擔更大,而我也不希望自己只是為了想出國而出國,也許一些離臺灣近的地方/國家可以申請看看,但又因為我需要100%的言論和思想自由,所以那些地方對我的吸引力也就沒那麼大了。
釐清也經歷了某種悲傷五階段之後,總之我後來還是乖乖地重拾書本了。
原本也考慮用特殊選材+學測。但後來也沒使用申請特殊選材,因為覺得很競爭、名額很少、學測快讀不完、而且真的比較有興趣去讀的校系有特殊選材的很少。(如果你還有時間而且有升學的打算,可以趁早思考要怎麼進行,到哪裡讀書、讀什麼、為什麼、用什麼方法?)
老實說,我應該算是蠻晚才開始很用心的準備學測(但這個用心也只是相對我以前的狀況,跟別人的用心可能不是一個等級的)但我也覺得我那個時間(ㄜ 大概暑假還是到後來開學吧)對我蠻剛好的。
:出國讀書與否的問題,其實到學測更後期對我來說就更不是問題了,透過很多的反思,我更清楚自己想怎樣、或者不想怎樣,我開始留意、重視而且珍惜臺灣、我目前擁有的一切的好,我想看看自己在臺灣還有哪些可以做的、而且也覺得現階段來說,臺灣對我很好,人脈和資源、可以嘗試的也很多,所以我學測完也沒再申請原本打算試試看的國外大學XD
也一併分享當時升三級之後我在家的一些心得和調適的做法,
我一開始其實超焦慮的,但反正後來就在家裡,早上大概7.起床,看yt的影片做morning meditation + morning yoga,再寫journal,隨意記錄一些東西,吃點早餐之後8.開始上第一節課,上課的時間讀自己的東西,然後跟著課堂結束休息。
我的心態
我告訴自己,備考的時候,除了分數,我也想學習各種紓壓、讓自己每天可以recharge的方法,嘗試、反思還有體會,我開始對平衡身心靈狀態感興趣,開始閱讀有關的書籍和聽podcast,開始reflect高中過去兩年和第三年的自己,發覺自己的不同,留下一些紀錄,也開始能喜歡自己在備考時的狀態。每天都過得蠻平靜、蠻開心跟蠻荒謬的:)
是有點可惜吧,看到很多人壓力很大,但又不太能調適,所以就更想試試看摸索這些重要、卻經常被忽略的recharge方法了。
國中的時候會覺得只要沒在讀書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我也蠻能理解多數同儕的,自己是因為開始調整心態,也讀了一些像是為什麼要睡覺的書之後,每天就睡八個小時(對於學測生來說好像是太奢侈 嗎),反正書永遠讀不完,讓自己相信睡覺和休息也是讓自己可以繼續平靜往前走的好方法:)(而且當沒有很多時間讀書的時候,讀書也會比較有效率喔XD)
可以試著問問自己,除了成績以外,還有什麼是你想透過這個階段體會的、學習的、擁有的?
開學之後時間越走越快,開始聽到同學可能在晚自習結束之後用有點悲傷的語氣說早知道以前就認真一點了之類的,我自己的想法是,也許是這樣,但我們總永遠都有可能有更多的追求,某種事情被滿足了,就有某些會被忽略或放棄呀。我倒沒什麼遺憾,覺得我很努力也很開心的活了我的高中生活了。我不會想回到過去的任何一刻,回去多讀點書、或多做些什麼,但或許也有個前提,因為我學測前的高中生活也沒真的哪次把成績完全放掉,我都還是有在讀書ㄉ(只是或多或少而已)(而且可能國中比較認真⋯⋯嗎還有一些老本可以吃⋯⋯)
讀書習慣&自我認知
知道自己的讀書習慣也很重要。我沒上暑輔,因為我本來在學校就沒什麼在聽課,國中也都沒參加暑輔寒輔之類的,不過這是我個人的學習習慣,建議大家可以多多了解自己~因為我的自律能力應該算是比較好的,我喜歡自己安排自己的讀書狀況,我在學校的時候,也幾乎都是在做自己的是、讀自己的進度,
其實高三上剛開學的時候覺得很荒謬,學測都要讀不完了,老師們還一直教第五冊,還有很多奇怪的課,但後來就習慣了:)(我自己是因為知道自己沒辦法進度和複習兼顧的很好,所以其實高三上就沒有花很多心思在新進度上,只是應付應付而已⋯)(選擇沒有好壞,做出適合自己的更重要~)
我會留學校的夜自習,而且後來每天都有綠洲~~綠洲是北一的家長會每天晚上提供給高三學生的點心站,有飲料、沖泡飲、切好削好撥好的水果和點心(可能是小蛋糕、泡芙、甜不辣、或是小三明治之類的!)大家真的很幸福TTT
然後9.夜自習完回家就不讀書了,在回家大概一個小時的捷運上用手機寫小日記,然後11.左右睡覺,隔天7.起床再搭車上學(每天睡8小時:)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不要因為聽到誰(又在造神的)說誰什麼時候才讀、什麼「男生」爆發力很好,之類的而讓自己很緊張。這些事當然有可能發生,但跟自己也沒什麼關係,他讀他的你讀你的,也許某些時刻你們好像在競爭些什麼,但走到最後,我們還是要為自己做出決定,往哪個科系、做什麼事、做什麼工作,並不只是分數可以決定的。
小結
總體來說,我自己覺得整個學測期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平靜的心,
讀多讀少對我來說倒是其次(一開始會列進度到後來就索性只記當週還有哪些沒讀再看心情每天讀哈哈),反正一定讀不完,而且我覺得自己有在讀就很好了⋯⋯對自己沒有太大的期待所以也就比較不會緊張(雖然我到倒數幾天還是很緊張啦,但那是最後的事ㄌ)
可以心平氣和地讀書、生活、思考,記得運動和充足的睡眠,好好吃飯、好好修習,讓自己的體能和身心靈可以有很好的平衡,
快要受不了的時候讓自己休息,我會注意自己的狀態,在burnout邊緣把自己拉回來,因為如果過了那條線,要調整要花更多的力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驗,就是努力認真了好幾天,結果受不了了就放自己三天的假狂滑手機,滑完還是覺得很累,之類的,我自己會盡量避免那個狀態,但當然啦真的這樣的話也沒什麼不好,再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就好)
我學測期間把心態調整到自己感覺好像(某種尚未悟道的)僧人了xd (推Think like a monk這本書跟Super Soul Sunday的podcast)
活在當下然後感受當下自己的狀態,好的壞的都沒關係,開始能喜歡自己的生活,平平淡淡的活著也覺得很開心:)
情況允許的話也不要放棄自己的興趣,像我後來大概就是以10天為單位的出去玩,看展啦去晃晃啦都好!
祝大家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