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同溫層

射手媽咪婷婷
·
(修改过)
·
IPFS
·
同溫層真的很溫馨很和樂,但是偶爾試著跳脫同溫層,會發現視野更寬廣。

其實這幾天我自己寫謹慎拍手的文章底下出現了有作者來留言反應近來拍手數變少,也有作者公開發文表示拍手變少且Like變少,我好奇點進去這些作者的作品一看,明明拍手比我還多呀!我昨天發了兩篇文,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一百拍手呢!

我去年二月寫了一篇文章 讓我們把拍手數及Like Coin暫時拋掉吧! 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在當時我記得我的文章一篇連50拍都覺得非常困難,然而這一篇文章竟然有226拍手,過了一年再讀,還是覺得很值得分享給站上的市民朋友們。

如果你追求為數不少的拍手數,那你不適合Matters平台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自信又很在意拍手數,那你也不適合Matters平台
如果很在意Like Coin的增加速度,那你不適合Matters平台
任何的事情都是越在意就得失心越重,當你的重心在於得失的時候,就容易忘了初心

當然我知道現實是過了一年半,很多來到站上的用戶的初心並不是寫作而是嚕幣,也同時打擊到了許多認真寫作的作者也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出走潮。

但是大家仔細想想,這些嚕幣的人不就是最樂見這樣的狀況嗎?優質的作者慢慢離開,是不是更能大嚕特嚕呢?(然後平台的發展就..........)

再來,去年七月作者慕雲寫了一篇從社交拍手之亂,反思寫作初衷,其實這篇好文是我前陣子才看到的,非常認同作者以下的觀點:

追求別人的(社交)拍手,或許才是需要反思的問題。
有的作者會希望藉社交拍手、經營Matters上的社交,而讓更多人讀到文章。辛辛苦苦寫下的文章,想被人看見,是理所當然的事。問題是拍手者是否真的會讀文章?又有甚麼人會讀到文章?假如社交拍手聚回來的都是只拍不讀,或水過鴨背,文章不會在心裡留下痕跡的人,又有何義?

這一段簡直是先知,昨晚就發生了拍完原文再拍抄襲文,是否就是只拍不讀之下造成的呢?


反思到自己寫作的初衷,便不會追求虛幻的拍手數


破百拍手不是基本盤

我認為過度的社交拍手已經養壞了許多人的胃口,甚至讓今年剛來站上的新朋友誤以為一篇文章一發布,得到一兩百拍是基本盤,甚至可能誤以為自己的文章其實是很好的,若是這樣我會建議去看看站上的精選文章再看看他們的拍手數,或是你可以把自己的文章貼到方格子試試看,若是可以被方格子的編輯選中越多篇,那就代表你的文章確實是不錯的,或是去投稿其他報章雜誌及網路平台也行。

把自己的視野放在馬特市而每天拘泥於拍手數,會很容易一下子自我膨脹又一下子悵然若失。

我在去年九月寫的這一篇希望得到回報的付出,不會收穫真正的快樂 寫到關於每個寫作者都應該轉換心態:

我認為寫作除了希望被欣賞之外,都應該帶有一種責任,一種希望帶給其他人不同思考面向或是不同啟發的責任,甚至是不藏私地把自己的知識分享給大家,當你懂得享受付出的快樂,便不會去在意到底你得到多少回饋。


跳脫同溫層,視野更寬廣

我記得站上部分作者都有分享過自己的文章受到出版社注目而簽下合約,或是因為文章受到廣告商青睞而獲得業配的機會等等,這些作者都不是只在馬特市寫作,而是有多方平台的經營或是自己的個人網站,也使得自己能被更多人看見。

以前在選舉前,臉書上的同溫層都覺得某某人應該會贏很多,或是某某議題看似多數人支持,結果開票一開出來發現根本跟自己預期落差很大,這就是同溫層太厚而導致判斷失準,相同的狀況也適用於馬特市,拍手數固然可以參考,但若是別人對你的文章只是禮貌性地回拍甚至是只拍不讀,對作者而言都不會是促使進步的動力,反而還會讓作者產生了誤解,然而當拍手數減少或是到其他平台寫作而乏人問津時,是否就容易陷入怨天尤人的狀況了呢?


我知道跨出舒適圈很難,也理解同溫層確實很溫暖,但終究有一天都要面對現實接受考驗,勇敢跳脫同溫層站上殘忍舞台接受考驗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兒童繪本】男孩與大象的祕密基地

我不是人家說的那種HERO:11篇檢察官法庭陪伴與法律實踐的故事

我們都有改寫自我評價的能力:《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