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weny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Book │ 《脫單指南》#6 這篇才是心得

wenyi
·
·
一些想法

一開始在寫《脫單指南》的心得時,因為會帶到「本書確實地將戀愛需知講清楚,各個階段都有講到,而且也透過實際案例、研究、理論,或提供工具讓讀者方便使用與理解。」寫到一半就覺得:「是這樣講沒錯,還是要舉例書中是怎麼樣引導讀者吧?」,所以就開始整理一些重點。

整理的過程發現..如果只是挑其中幾點來說明,我覺得有點不負責的感覺,有點像講一個故事有多吸引人,結果只跟你說其中一部分的劇情,有講等於沒講!不如不要說?另一方面也覺得整理全部的重點,也算是幫自己複習,所以就弄了一整套出來..。

但是呢..,整理到一半就開始..有罪惡感,因為就這樣把書的內容搬到網路上,總覺得有點不妥,所以…如果你正在看這篇心得,去買書支持作者吧!


會對這本書有興趣是忘記哪一年,在聽本書作者的 podcast 訪談,邊工作邊聽就發現這個人講的很有道理,所以就去找她的書,放到待讀書單中。《脫單指南》在我的書單不知道躺多久,終於在今年讀完《活出意義來》後開始…。

讀的過程真的,收穫良多。

很多觀念或工具,我覺得不只適用在親密關係,也可以用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上。比如一開始提供「自我懷疑者」逐步開始去約會的步驟,我覺得不只是用在「讓自己去約會」,也可以用在其他想做很久,但都沒去做的事情上。而且裡面提到的「轉換身份」真的是很有趣的方法,那個研究只是增加一個描述,多使用了「作為選民」這個說法,就能改變人的行為,雖然 11% 好像沒有很多,但我是覺得這真的很有趣也對我來說蠻有效的。

或在分手那部分有提供一個談話的計畫,包括談話目標、要講什麼、要如何講等等。這在工作也可以用,比如開會之前就先決定,這次開會的目標是什麼,要講什麼、如何講,然後會議紀錄、進度追蹤等。

真的提供的觀念和工具都很實用!


看的過程,讓我印象深刻是「使用交友軟體的目標是人與人實際碰面交談,不是交筆友」。

這真的是..,雖然過去使用交友軟體沒有到聊好幾個月的那種,但對於要如何用交友軟體,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點為了用而用的感覺。而「實際約人出來交談」,我覺得就是其中一個目標,因為最終目標是要找對象什麼的。而且透過書中給的建議和觀念,真的,讓我以後用交友軟體,會更有策略..。

然後在「如何約會」那部份,書中有帶到「透過一些話題來了解對象」但我沒有將內容列出來。主要是有個「陌生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或許可以通過彼此詢問一些特別的個人化問題而快速升溫。」的研究,有興趣可以搜尋「如何快速與陌生人相愛」。裡面設計的問題我覺得都很有趣,但我不知道能不能和第一次碰面的陌生人談這些問題..。

應該說本書提供的問題都很有趣,不只具體,實際生活都會遇到,或需要面對的問題,也讓讀者更認識自己和對象,都是要思考的題目,不是一些〝表面〞的問題。

還有過去在使用交友軟體,我不太喜歡透過外貌或一些顯而易見的條件來篩選人,但又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有這種感覺、要如何解釋這個感覺、要如何克服這種感覺,看到「人是體驗型商品」的章節也讓我很有同感。

人需要實際相處才會知道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不能只是用一些表面的條件來決定對方適不適合我。

應該說我覺得現在整個世界好像已經是這樣了,用表面條件來決定一個人的好壞。

還想對這個現象講一點廢話..但想想,看了本書,知道哪些品質比較重要,知道我需要將注意力放在哪,我想這就夠了吧。


再廢話一下。

過去參加過一個活動,討論「戀愛是否能系統化?」,那時我的回答是「否」,因為系統化代表有一個既定公式,或你要成為某個特定的樣子,如果沒有,你就沒資格談戀愛。但現在…看了本書,又好像可以?

這本書是給一個框架,說「戀愛應該要這樣子」或「這樣子戀愛更有效率 (我看本書的感覺)」,但沒有說「你一定要成為什麼樣子」。每個人都有不同個性,不同喜好,它沒有要你改變自己的個性或喜好,而是提供一個方向,讓你不用摸黑往前,而是有一個比較明確的道路。

這樣形容好像有點抽象,但大概就這種感覺…。所以戀愛..好像也可以系統化的感覺?

恩..我也不知道。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每個人都會戀愛,戀愛影響全世界的人類,然而現今沒有人在教如何戀愛,沒有一個通識戀愛課程,就算是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如何戀愛,或準確地敘述什麼是戀愛。而本書真的是很實際的提供步驟、工具、觀念、研究等,讓你知道如何戀愛。原本我會覺得所有人都應該讀這本書,之後想想..每個人的戀愛觀都不一樣,所以我不強求每個人都要讀。

但如果有人對戀愛有一些問題,不知道如何談戀愛,不知道戀愛是在幹嘛,我會推薦讀這本書。

一本很有趣又很實用的書。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