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到30岁的黄金十年
昨天,和一位朋友在南山书城的幸邻食堂吃饭。
我从龙华千里迢迢赶过去,而他则从龙岗穿越大半个深圳抵达那里,在「对美好事物的探索」这件事上,我们不谋而合,都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食物没有让我们失望,尤其是酥脆香软的面包拼盘搭配酸奶酱料,咬下去的那一瞬间,一股食物带来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结束用餐后,他带着我去附近的南山书城逛店,逛到书店打烊。
而后,我们从南山书城一路向东往深圳湾公园方向压着马路聊着天。他和我一样,很喜欢深圳。
他从16年抵达深圳,本科直博一直都在港中文读计算机科学,转眼已经过去六七年,可他告诉我,深圳始终给他一种新鲜的样貌,每一年都如此,让他丝毫感觉不到厌倦。
我说:“是因为这个城市的「人」对吗?”
他笑着回答道:“是,深圳让我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人。虽然上海有趣的人也很多,但你会发现好像并不如深圳那般容易遇见,或者能够聊上话。
我在北京、上海、广州、云南的大理、昆明都居住过一段时间,可是这几个城市与深圳相比,带给我的感觉远不如深圳。深圳的活力和新鲜感让你始终都感觉不到疲惫和厌倦。”
我听他说完,嘴角忍不住上扬,笑着说:“我虽然来深圳不过半个月,可这半个月我的所见所闻,我所经历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惊喜、感动、快乐。
当我去到一处环境的时候,最先反馈给我的,是「体感」,它和理性无关,身体就像一个接触器,收到了新环境的讯息所产生感受。我住过那么多的城市,到今天这个时间,我遇到了深圳,身体在接触的那一刻,有一种强烈的美好感受在向我大脑传输着正向反馈。”
深圳欢乐海岸附近公园野餐
后来,我们聊到一些经历,他问我说:“你认为怎样的人生会让你觉得值得?”
我盯着脚下的路,边走边快速想了他的问题,事实上,在他发问的前一天,我在自己的群里就聊过一些这个话题,可我认为这个话题值得认真再聊一次,而接下来的话,我更想对女性读者表达——
我活到今天依旧很庆幸一件事是,这些年来,我始终将「自己的意志」摆在了第一位。
没有迫于压力,急于找寻另一半,匆匆让自己在社会默认的女性婚育年龄线内,像完成任务似的进入一段婚姻关系,养育孩子,甚至构建一个家庭。
回头望自己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我意识到从20岁到30岁的这十年里,是一个人最宝贵的黄金十年。
即便这期间,我所交往过的伴侣中,有遇到过曾让我动过结婚的念头,也曾让我有过关于婚后生活幻想的男生,可“理性”和“自我的感性”,一起将我从这些幻想里拉了回来。
而这十年里,我见证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懵懂无知天真的女孩,因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好奇、对他人的好奇、对世界的好奇、对「理所当然」的事物质疑、而被这股好奇驱动,使得我的阅读量,对话过的人,行过的路变得越来越多。
它们层层叠叠的出现在我的脚下,将我送到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让我亲眼看到和体验了很多人这辈子都无法见证的瑰丽风光与奇妙人生。
赶上了多伦多电视塔的晚霞
有人说,我很勇敢。我想说,勇敢背后不过是因为我的好奇心没有被扼杀,不仅如此,还在如今的阶段,因好奇心所带给我的系列奇妙人生,促使这种能力反而变得愈来愈强。
前往center park的船上
遇到了凭栏眺望风景的狗狗
虽然,此刻的我依旧处于这黄金十年里,可我依然将一个命题作为这十年里最大的命题去思考和研究。
那个命题叫做「自己」。
在这十年里,我想围绕「自己」这个命题做更多深入的对话、尝试和理解。
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长项是什么,自己的弱点和劣根性又是什么,自己内心的欲望是什么……关于「自己」有太多可以深入对话的问题抛给你自己,而对我而言,我只想尽可能看明白自己,用各种方式、借助不同工具或体验去充分了解,了解自己到底是谁。
想要研究这个命题,最合适的年龄段在我眼里就是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因为这时候的自己,更多的是「个体」形态处在这个世界,不需要对其他额外的人负责,而这个阶段的「选择可能性」也是最大的,无论是职业、行业、国家或城市变迁。
在此基础上,这个阶段的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都是最强的时刻,如果能把握住,你的一年甚至可以敌过许多人的十年。
可以说,直到今天,我认为「自己」这个命题的研究进度条也只是走了一半而已。
一方面,我的体验的确比许多人要丰富较多,我涉猎的领域也非常的广且杂,可另一方面,也会有不少人质疑我的过度「发散」。
不过,我本人并不会为「学艺不精」「领域不专」这件事而担心。
人生许多尝试都是为了试图去让我对自己有个更清晰地认知,从而帮助我更好地去构建「自我」这个轮廓。
因此,无论我接触怎样的艺术行为,音乐、舞蹈、绘画……或者我接触怎样的职业、行业,我去到怎样的城市、认识怎样的人,对话过哪些“高低贵贱”的人,又或者我看了哪些书籍,接触了怎样的思想,学习了哪些语言,玩了哪些有趣的游戏或户内外项目……
在这黄金十年的期间,我有过无数个不务正业的玩的时刻,也有过无数个认真工作的时刻……可我从来不觉得后者才是高尚的,前者是一种浪费生命。
我在「玩性重的好处」那篇文章里,已经谈过我对于「玩」的思考和态度,所有的「玩」都让我看清楚了自己的性格底色,认清了自己的欲望。
而走到今天,我的十年还没走完。
我发现当你试图推开一扇门的时候,无数的门都会出现在你的面前。那一瞬间,我觉得作为一个人类,是多么的幸福,一股巨大的感动瞬间从胸腔翻涌喷薄,这世间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和神秘,在等着自己去一点点探索和学习。
记得我在拉美的时候,Ai告诉我,他父亲曾严肃对他说过一句话:
“不要在你二十几岁的年纪生育。不要太早去决定这件事,否则你会因为养育孩子的负担而失去享受你自己的人生的机会。”
他说,他父亲最后悔的事就是太早就有了第一个孩子。事实上,我和他父亲的观念不谋而合。
同样,那位朋友也询问我,关于事业部分。
对我而言,我最大的幸运就是在二十几岁找到了这辈子热爱的事业,我喜欢教育,即便如今我没有想好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将我脑海里的教育做成一个有用的产品去帮助别人,可依旧不会让我过度焦虑,现有的思考可以通过文字或者播客一点点沉淀记录,起码这一步是让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日积月累的思考中逐渐成熟。
因为热爱可以支撑我一辈子为这件事思考、学习,也许三十多岁想明白,也许四十多岁想清楚,那时开始起步自己的事业,在我看来都没什么问题。
毕竟我的人生目标并非是追求在二十多岁匆忙创业融资,如果没想明白,那就不做,继续沉淀积累,「教育」本就是个非常庞大的命题,我自认现阶段的能力和认知还远远不够。
或许是接触了拉美一派文化的缘故,你会发现他们对于「立业」的思考要玩得多。
我曾在朋友圈写过一篇小作文,大概是我在和Ai分享身边某某朋友二十几岁拿了百万美金融资创业,还有某某获得福布斯30under30,某某98年的,做一个项目赚了几百万等等……可他几乎不为这些信息而焦虑,甚至毫无触动。
我告诉他,在中国,30岁是一条分水岭,30岁以后就步入了「中年危机」,我至今都记得他听到这个观点时,用极其不尊重地态度笑出了声,并对着一本正经的我说:
“30岁对你们中国人而言就是中年危机了?我认为30岁对我而言,应该是事业刚起步的时刻。”
后来,我在拉美遇到的一位30岁的德国人姐姐,她拥有说7种语言的能力,180+的身高,幽默开朗的性格和睿智的思考,让人完全看不出她的年纪。
记得,她当时拉着我们非要找利马的KTV唱歌,我们陪着她足足转了十几条街区,当时的我走得腿都在发软,而她走累了,跑去超市买了几瓶酒,塞给我们,大家在街头喝酒休息,甚至她开始在午夜的街头高歌,拉着我们旁若无人的跳起了舞。
她同样打破了我对德国人的刻板印象,本以为德国人严肃严谨较真,可事实上,她的状态却让我看到了一个30岁女性可以活得多么潇洒肆意,充满生机与活力。
更有趣的是,我去了利马的一家世界排名ToP50的餐厅,这家餐厅的主厨夫人同时也是餐厅的老板亲自来接待我们,当她出现的那一刻,我被这个已经是60多岁的女人所散发出的魅力彻底惊艳和震撼了。
因为我无法想象她的真实年纪甚至超过了我的母亲,可她的穿着打扮、谈吐气质都让人为之震撼。
她负责餐厅的甜品设计和研发,欣喜地告诉我们自己和奈飞合作了一部纪录片将会在下半年上映,同时还拿出了餐柜里关于她的采访杂志,并向我们讲述关于巧克力在拉美诞生制作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发生在秘鲁的亚马逊丛林一带,关于可可豆与巧克力的生产涉及到了一场女性捍卫自己劳动权利的革命。
她神采奕奕地向我们叙述着摆放在我们眼前的巧克力的历史,而我脑海早已浮现出那些女性为捍卫自己权益和男性的抗衡画面,最后的结局是那位带头抗议争夺权力的女性改变了整个当地女性的权益,并被载入了历史。
这一段历史,我搜寻了整个中文互联网几乎都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我也因此更能理解语言作为推开世界大门的武器,打破人脑海里固有的枷锁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我没层踏入拉美大地,没前往这家餐厅,或许大量的知识和故事,以及当下的真实体验都无从获得。
在一个60多岁的女性身上,我看到了何为女性魅力与女性力量,我更看到了她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即便是巧克力都能够有如此深刻的挖掘和理解,甚至还将这些知识和故事制作成纪录片。
如果你重新去审视她们,会发现一切恰恰都与年龄无关,她们的生命力比我见过的20多岁的人还要旺盛,她们的浑身上下散发的智慧与力量,在每个时刻绽放着自我,也彻彻底底地影响到了我。
时至今日,我看到这些图片,回忆起当时的这段经历,内心都翻涌着巨大的感动,这股感动甚至无法用文字去刻画描绘。
她们自信的神态、语气的笃定、洒脱个性的装扮、眼神的坚毅、话语的掷地有声……都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里,没有经历过当下的人,真的很难身临其境体会到那种物理空间里飘动的强大力量。
而这样的场景,是否能够发生在我所处的这片文化土壤呢?我想,这种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因为这片对女性只有规训的土壤环境里,怎么可能长出那么多突破限制绽放自我的灵魂呢?
如果连尊重一个女性的自由意志都没有,而是将年龄、生育、婚姻紧紧绑在一起,那么关于「寻找自我」的命题,是否有实现的可能?而轮回,会因为自己的经历,再次循环在下一代。
当然,我也秉持一个观点,在黄金十年期间,我对城市的选择,永远是一个国家的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其他地方一律不会去。
我自己辗转居住过的三个国家,全部都是首都或者一线城市,而这些体验和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线城市的竞争激烈,可同样让我见识到了这个国家中,最聪明的头脑汇集之地究竟是何种模样。
这里藏着大量的机遇,而环境和你所遇到的这里的人,都会帮助你的认知迅速迭代,成长速度指数级上升,你的阅历、见识、韧劲、视野……综合能力都有极大的概率在那样的环境快速提升。
这些并非是你在此地是否能买房这种单一指标可衡量的,这个阶段就算买不起房留不下,我都不认为是什么大事,毕竟有些东西会跟着你一辈子,甚至在你未来人生几十年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安全的在你的头脑中,任由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波动都无法夺走这一切。
你见过的越多,你的信息量越大,情报越丰富,越明白哪片土壤能够给你带来巨大的机会和幸福的感受,相反,如果你没接触过那么多,你会天然认为除了此地,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比较,因为多年的情感和习惯都会让人放弃探索的欲望。
可这也是我认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理应多去体验和经历,而非将自己的人生,如伴侣或这辈子的居住地立刻定下来,除非你真的很确定你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且想要的人生,未来对此不留遗憾。
那么,接下来的命题,无论是否想要组建家庭或是开启生育,我认为起码基于你对自己目前的认知和了解,包括你目前的经历与经验都能让你游刃有余的去理解个体该如何一步步成长,而不是重复着以往的一些思考模式和教育观念,继续将此用于下一代身上。
在我看来,养育后代不是只需解决“花钱买学区房”这一个单一唯独那么简单,毕竟如果你真的能够接触到那些和你自己所走的教育道路截然不同,且身上长出的品格却又让你钦佩欣赏的人时,你会重新开始审视「教育」这个命题。
你会好奇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哪些因素构成了他们如今的优良特质,而最后你一定会发现这个问题的解决路径绝不是“花钱买学区房”就能搞定的事,大多时候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恰恰至关重要,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反而能极大的决定未来孩子的发展高度。
你接触的不同背景经历的人越来,收集的情报越多,越容易跳出某种执念——为后代花钱买学区房。而一旦这种执念根植在你的脑海,那么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被限制,因为你认为教育只有这种路径可以帮助实现,可如果孩子在你耗尽所有力气换来的教育资源下,并没有达到你的预期,那么你会因此愤怒,并将大量的怨气全部撒向孩子,最后,亲子关系变本加厉,互相折磨。
所以,回到初始,如果你连对自己的认知都是匮乏的,甚至没有更深的渴望去探索这个命题,那么去认知和了解其他人势必也会如此,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任何好奇心的人,很难会对别人有更大的好奇心,更无需提及理解他人这件事。
当然,黄金十年只是我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因此,这期间我对于生育和婚姻都是不考虑的,并不是我本人排斥任何一者,现在的心态跟曾经的恐惧还有所区别,而是我认为这些事并非在我当下生命的优先级靠前位置。
目前我只想把更多的思考和精力留在「自己」的探索和研究上,如果我认为在对于该命题的思考到了某个高度,同时在情感上又有合适的人和不错的机缘,那么下一个阶段的开启只是水到渠成的事,而非刻舟求剑。
最后,每个人的生命阶段不同,我的经历、思考与行为也只供参考,我并非要求在这个十年阶段一定要在大城市或一定不要结婚生育,毕竟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和背景资源都大不相同。
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能够将视角从外部往内部身上放,不要过于本末倒置。
无论是疯狂赚钱渴望买一线城市的房,还是努力后买不起一线垂头丧气,又或者为了后代在学区房上绞尽脑汁……这些想法和行为在我眼里本身就在割裂与「自己」之间的联系和通道。
明明有更多的方式和策略去解决那些看起来很大的问题,可偏偏眼前只有一种选择,路却走得越来越窄,其实路径与视角稍作改变,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的康庄大道摆放在你面前,心态也会从紧绷变得轻松随和。
总之,祝各位能够早日启程,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